王嬋娟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430061)
WANG Chan-juan (Wuhan Marine College, Wuhan 430061, China)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與特色。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的需求為依據,在培養目標上強調“職業技能型”,知識結構上強調“必需夠用”,能力結構上注重實踐能力。但涉及到具體的教學實踐時,面臨的問題諸多。本文以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為例,探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經調研,多數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教材或直接選取CIFA 國際貨運代理崗位專業證書培訓考試指導用書,或采用高職專用教材。前者理論性比較強,內容豐富,比較系統和規范,非常有利于學生通過考試。但是與高職教學的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定位不相適宜,尤其是一線國際貨運代理工作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后者多以項目任務為導向,優勢在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但是理論的體系性又多有欠缺。
雖然很多教師改變了原來的填鴨式的純理論的教學模式,有意識的在課堂中進行一些實踐教學的環節,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過度地采取案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學生眾多且實訓實驗室硬件欠缺、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操練往往不足。另外針對CIFA 國際貨運代理崗位專業證書培訓考試的強化培訓不足,學生難以通過考證。學校管理者出于安全考慮,提供給學生的校外實習機會也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包括課程的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以上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課程評價是對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檢測和總結,一方面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對實際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個總結,針對測評結果,教師可以對以后的工作做出建設性的調整。國際貨運代理課程多,僅憑期末的一張試卷來評測教學效果,這種方式非常便捷,但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常識的掌握程度,無法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以上是當前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課程出現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課程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解決以上的問題,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會得到顯著提升。
當前高職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最大的特點是崗位教學,通過對該課程的崗位進行分析,得出該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再把能力進行分解,形成理論+實踐教學的模式。國際貨運代理專業面向的職業領域非常廣,包括接受進出口貨物發貨人、收貨人的委托,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的貨代員;熟悉海關基本法規、監督制度、操作程序和進出口貿易估算,熟悉轉關、外匯核銷和海關臺賬等業務的報關員;負責辦理商品檢驗、動植物檢驗、衛生檢驗等報檢手續的報檢員。
面對龐雜的理論知識,教學中借鑒了工程技術類“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以職業活動為依據,按照工作崗位要求分解主要工作任務,然后按照工作過程邏輯進行內容重組,最終建立了與職業活動一致、系統的內容體系讓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更有層次化。
另外,必須以崗位專業證書培訓考試的實際需要出發,考什么,練什么。多練習,知識才能鞏固,通過考試獲取證書,既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也增強了學生應聘工作的信心和籌碼。
2.2.1 校內實訓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實習實訓中,依然堅持“崗位主導”為方向。實現“教、學、做”的統一。基于工作過程;以企業和崗位需求為導向;用什么,講什么;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把看似繁雜的業務流程與實操結合,使之與實際操作環節相連接,不僅強化所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們的上崗能力。在實訓教學中利用實驗室的貨運代理軟件及辦公設備進行案例式教學。可以教材的章節設計,采用以實現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教學;也可以任務(問題) 為導向,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總結發言的任務(問題)驅動式教學;還可以根據業務流程,認真進行環境和角色的設計,通過學生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完成教學任務的職場情景化教學方法等。
2.2.2 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訓相結合
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校內實訓的核心是要按照國際貨代企業的具體崗位來設計實訓項目和任務,由學生與老師共同完成。同時,按照訂單式培養的方式,貨運代理企業的崗前培訓也會延伸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每學期會由企業專家來學校開辦講座。校外實習主要是以簽定校企合作協議的方式,把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派到相關貨代企業頂崗實習,企業還要對學生的實習表現進行考評。可以定期組織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參觀訪問和實地調研,進行認知實習。
為了客觀考核學生對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技能掌握情況,有必要建立一個多元的評價體系。通常可以采用過程考核、證書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降低期末考核的比例和結構,形成全程化考核模式。過程考核需要教師對整個授課過程認真記錄,包括課程出勤、課程小組活動、課外作業完成情況,其中課外作業的布置需要一些開放性的調研作業,需要學生通過一定的上網搜索和調研才能完成的大作業,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人才的流失情況和原因等。鼓勵學生參加CIFA 國際貨運代理崗位專業證書培訓考試取得崗位專業證書,考試通過取得崗位專業證書的學生,期末考核可以加分。期末考試除了采用試卷外還可以設置口試環節,教師可以預先設置問題做成卡片,學生抽題后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打分,成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以上的多元評價體系,科學而公正的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積累第一手資料。
[1] 李宇宏. “模擬公司”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以《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為例[J]. 中國成人教育,2014(2):124-126.
[2] 仲文,劉守義,等.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