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蘭,何 靜
(安徽省立醫院胸外科,安徽合肥 230001)
近年來,食管癌手術患者呈明顯上升趨勢。保證術后切口良好愈合是外科手術關注的問題之一[1]。而胸外科食管癌的手術持續時間長,手術創面大且復雜,侵入性操作多,極易發生術后切口感染這一并發癥[2],切口感染加重了患者切口疼痛感,頻繁換藥,住院時間延長,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及家屬的陪護時間。我科現對食管癌手術患者采用切口留置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預防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發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手術的食管癌患者580例,其中男性350例,女性230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6.8±6.1)歲;隨機分為對照組295例,觀察組285例,術后切口放置負壓引流器為觀察組。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曾使用大量激素、糖尿病及其他部位嚴重感染患者。2組患者年齡、疾病情況、體重指數、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麻醉方式均為全麻,手術方式均為食管癌根治術,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有效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全身對癥支持治療相同。
1.2 方法
1.2.1 手術技巧 對照組常規逐層縫合切口。觀察組患者在縫合皮膚前在前鋸肌和背闊肌之間放置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將硅膠引流管有側孔一端埋在兩肌層切口間隙中,另一端于切口前外側經皮下隧道引出,確定切口外引流管無側孔外露后固定引流管,與已排除空氣并保持負壓狀態的硅膠引流球連接,最后常規縫合皮下、皮膚。
1.2.2 術前護理 對照組宣教營養知識、指導并示范患者肺功能鍛煉及咳痰時保護切口的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還需宣教術后留置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項、放置時間及放置時活動的注意事項。
1.2.3 術后護理 切口護理:對照組切口護理:責任護士每日對切口進行檢查,如有異常匯報醫生予以處理;體位以半臥位為宜;常規予胸帶保護切口;根據切口情況按需換藥。
觀察組切口護理: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注意觀察負壓引流球內引流液的顏色、量、性狀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壓,并用系帶妥善固定在胸帶上;術后每班護士至少擠捏引流管一次,防止堵塞黏連;保持引流球持續負壓狀態,及時排氣排液,每日按照無菌操作原則更換引流球,并準確記錄,有異常時及時匯報醫生;術后切口引流管做好明確標識,防止拔錯引流管或觀察錯誤;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留置硅膠負壓引流器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配合;待引流液清亮、每日少于5 mL后拔除引流管(多在5~7 d拔除)。
2組病例術后均給予疼痛護理:參照《疼痛藥物治療學》[3]相關標準進行評價,對疼痛程度的評估采用數字疼痛評分(NRS)為標準。NRS 1~3分者給予非藥物鎮痛,如聽音樂、按摩骨隆突處(禁忌按摩四肢),咳嗽時陪護人員雙手擠壓切口等;NRS≥4分者予非藥物鎮痛結合藥物鎮痛,若術后3~4 d,切口疼痛評分NRS≥4分或持續加重,并伴有體溫高,應及時觀察切口是否異常。
2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康復指導: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指導其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防止患者因腹脹、便秘而拒絕鼻飼物的攝入從而影響切口愈合。指導其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鼻飼飲食,保證機體有充足營養,增進機體抵抗力,促進組織修復能力,加速切口的愈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的甲級愈合率、切口感染率、二次縫合率及術后平均住院時間。外科手術切口愈合標準[4]分3級,甲級:愈合良好,無紅腫、硬結及滲液,無疼痛;乙級:愈合一般,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及積液,但未化膿;丙級:愈合欠佳,切口化膿,需做切口引流。術后住院時間以患者手術當日至出院日之間總天數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 1,2。

表1 兩組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切口感染率、二期縫合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切口感染不僅是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醫院內最常見的感染[5]。食管癌手術切口屬于可能污染的外科Ⅱ類切口,因術中開放消化道管腔可能會導致切口污染,出現切口感染的發生,如何有效預防食管癌手術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困擾胸外科醫護人員的一大難題。
引起術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1)術中污染。食管癌手術時間較長,會使切口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長,致使空氣中的細菌易侵入機體造成感染[6];加之手術野受手術室環境、手術者及手術人員身上攜帶的病原菌污染的機會也增加。(2)手術過程中的機械作用如擠壓、鉗夾等刺激下脂肪組織容易發生氧化分解反應發生液化,感染隨之增加[7]。同時切口縫合時切口積液、切口滲血積聚切口內或中間不能有效引流出,增大切口感染的概率。(3)合并一些基礎疾病如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等。白蛋白水平低,患者組織再生能力差,直接影響切口愈合,加上術中出血及術后體內蛋白質分解加速,營養需要量增加,使白蛋白水平進一步下降,免疫力減退導致切口感染的發生[8]。國外有研究[9]表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會使切口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長,致使空氣中的細菌易侵入機體造成感染。外科防止切口感染應注意患者圍手術期處理:(1)術前:糾正患者貧血、低蛋白血癥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術前術后血糖應控制在<11.0 mmol·L-1;(2)術中:在不影響手術效果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同時縫合切口時使切口對齊,不留死腔,縫合間隔適當,縫線松緊適度,必要時行減張縫合;(3)術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一旦切口有紅腫、滲出應做到充分引流,促進切口愈合[10];(4)保持手術室空氣潔凈,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嚴格監督手術人員的無菌技術操作。
現有報道[11]顯示,皮下留置負壓引流器應用于婦科及產科手術,可促進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本研究中,對照組術后通常根據切口愈合情況決定換藥和切口治療的次數,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及患者的費用。觀察組應用的切口內放置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技術,有效地減少了切口感染的發生,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該技術采用的是主動引流方式,可以使皮下滲液、積血及時排出,切口內相對干燥,切口負壓可減輕局部水腫炎癥反應,消滅死腔,利于切口愈合[12]。該引流球有單向活瓣,保持了持續負壓吸引,可防止引流液逆流和細菌逆向擴散,減少切口感染。并且球體呈半透明狀,球體外有容量刻度,便于觀察和記錄引流量和性狀。使用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不需每天切口換藥,減輕了臨床醫護人員工作量,操作簡單方便,只要保持引流球持續負壓狀態、通暢即可,而且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引流管質地柔軟,放置后病人在安靜或活動時沒有明顯的不舒適感,在下床活動時也攜帶方便。
綜上所述,術后切口留置一次性硅膠負壓引流器是預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切口甲級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負擔,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且取材方便并且操作簡單,經濟適用,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何 琴,李德衛.切口愈合障礙患者肝膽外科術后皮下放置引流管的臨床價值[J].重慶醫學,2011,40(17):1712-1713.
[2]陳文光.胸外科主刀醫生手術切口感染率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9):664-665.
[3]徐建國.疼痛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9-120.
[4]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04.
[5]范存靜,劉 超,何艷新,等.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預置抗菌薇喬線延期縫合預防腹部Ⅲ類手術切口感染[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5):745-747.
[6]宮煥松.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313-314.
[7]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普外科切口感染影響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中國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0):4503-4504.
[8]謝鳳翎.普通外科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臨床控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32(4):188-189.
[9]Talbot TR.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thoracic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J].Am JInfect Control,2005,33(6):353-359.
[10]朱 勇,孟祥凌,陳 偉,等.放置皮下引流管對結直腸癌體重超重患者切口愈合的影響[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1,46(6):614-615.
[11]俞鳳英,嚴小玲.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促進婦科手術切口愈合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2):1448-1449.
[12]趙志鴻,白志剛,王玉芳,等.皮下留置負壓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縱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10):1080-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