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廣闊 蘭州理工大學 唐利芳 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
2014年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大利亞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會談取得了兩項重大成果:將中澳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澳經貿關系將進入一個全新時期。在新形勢下,投資機會將大大增多,投資的便利化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據報道,中國綠地集團看準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澳大利亞的資源優勢,正在與相關企業談判,將以股權收購的方式投資澳大利亞的乳制品、肉類和紅酒等食品行業。以綠地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對澳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他們將會抓住機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積769.2平方公里,人口2369萬(2014年11月),是一個后起的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吸收外資的歷史源遠流長,澳政府一貫歡迎外國投資,并對外國投資進行有效引導和管理。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澳大利亞政策利好,中國對澳投資趨于活躍。從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間,中國對澳投資增長了近130倍,平均增長速度達到62.7%。具體見表1所示。化發展趨勢。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投資者對澳大利亞的電力輸送,占總投資額的40%,采礦業占24%,天然氣占21%,房地產占14%,農牧業占1%。2013年12月,中國國家電網收購新加坡能源國際澳洲資產公司(SPIAA)60%的股權和新加坡能源澳網公司(SP AusNet)19.9%的股權。同年,中海油斥資19.3億澳元收購昆士蘭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近年來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吸引了大批的中國投資者,據統計,2013年澳大利亞的外國房地產投資額達到519億澳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額為59億澳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45%。農業方面,由于中國對食品需求增長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很多中企將投資轉向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天馬股份、天山生物、匯源果汁等企業赴澳參與農牧場的投資。多元化發展還表現在投資形式上的多元化,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國有企業仍然是對澳投資的主角,但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將參與其中。據統計,2013年民營企業投資活動占到對澳投資交易數量的

表1 2003—2013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情況表 單位:億美元
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活動呈現出“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顯著特點。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產業,占到對澳投資總額的60%—70%。但2012年以后,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澳大利亞礦產投資熱潮減退。與此同時,投資呈現多元63%,而2012年這一數據是26%。
自貿區協議簽署后,澳大利亞對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審查門檻將提升為10億澳元,而之前是2.48億澳元。這意味著中資企業將更加順利進入澳大利亞。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客觀存在的障礙因素。
1.敏感的國家利益標準。澳大利亞歷史上非常重視與美歐的關系,在重大事件上接近美歐。即使如此,澳聯邦政府在2013年讓仍然以違背國家利益為由拒絕美國農業巨頭ADM公司(Ar echer-Daniel sMidl and)收購上市谷物處理商GrainGr op。對中方而言,雖然將會提高中資的審查門檻,但是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還保留對其他事項的審查權力,比如繼續審查規模在1500萬澳元以上的農用土地投資項目。國家利益標準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內容,比如針對來自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就是一個額外的標準。該委員會在必要時會以國家利益為由對來自央企的投資交易保持謹慎態度并實行嚴格審查。
2.文化價值觀差異。中企投資澳大利亞最大的障礙來自于文化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普遍而言,人們更愿意與自己文化價值觀相近的人做生意,這樣雙方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容易些。如果兩者在語言、商業習慣、價值觀念存在較大差異,無疑會增加溝通成本。調查顯示,中國很多企業缺乏國際化的商業經驗,缺乏對澳大利亞當地商業習慣和商業文化的深刻了解。這成為中資企業進入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障礙。
3.高昂的勞動力成本。勞動力短缺和勞工成本不斷攀升越來越成為對澳投資的最大障礙。澳洲地廣人稀,用工短缺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用工困難,澳洲公司提高了工資調整頻率,而且積極使用非工資報酬,以此來吸引和留住員工。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同時一些工會的激進行為推動了工資上漲。澳洲曾經的四大汽車制造商,豐田、三菱、通用和福特有三家已經或即將退出澳大利亞,主要原因是勞工成本過高,市場規模太小。埃克森美孚公司副總裁Mar k Nol an表示,澳洲的確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國家,但唯一一個嚴重缺陷就是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中國重鋼在西澳的伊斯坦鑫山鐵礦目前也遇到一個頭疼問題-----高昂的勞工成本。“一個開挖掘機的工人,年薪就達十幾萬澳元。”澳大利亞的礦工年平均收入都在100萬RMB,重鋼澳礦一年僅工資支出就超過10億RMB。按照澳大利亞法律,本地用工必須達到一定比例,聘用非澳公民的工資也需要參照當地薪資水平。所以,高昂的勞動力成本成為中資企業進入澳大利亞的重要障礙。
按照協議,中澳雙方在投資領域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澳大利亞未來投資潛力巨大:首先,澳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據預測,到2019年以前,澳大利亞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將仍保持在2.8%,這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預測值。其次,澳洲擁有穩定的政治局勢,政府清廉,人民文明包容,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再者,澳擁有良好的商業環境,信息、物流等服務業發達。
澳大利亞經濟具有鮮明特色,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近年來,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異軍突起,受到投資者青睞。因此,本文從資源與能源、農牧業、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等四個優勢領域對投資澳大利亞進行市場機會分析。
澳大利亞是資源和能源大國。在資源的可用性和輸出方面,鐵礦石、鈾礦、黑煤、黃金、鋅、鎳、銅、礬土等位居世界前五位(具體見表2所示)。而且,隨著勘探技術提升和勘探深度、廣度的拓展,澳大利亞更多礦產資源被發現。 1990年以來,一共發現了12個世界級全新礦床。2013年,有幾家公司宣布在其現有礦區發現新的礦產資源。
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了大批中國投資者。目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眾多。截止2014年4月,共有224個重大項目。其中,有78個項目處于招商引資階段,總價值在960億—1120億澳元之間;有146個項目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總價值約1690億澳元。這些重大項目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全新的投資機會。

表2 澳大利亞主要礦產資源及年生產量表
石油和天然氣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能源產品(2013年該類商品出口269億澳元)。我國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LNG,占我國全部LNG進口總量的19.8%,目前進口關稅稅率為20%。如果到2019年LNG的進口關稅將為零關稅,那么我國國內對LNG的需求將快速增加。澳大利亞方面,截止2014年4月,澳方共擁有30個重大石油、天然氣在建項目。基于已建和即將新建項目,預計到2035年,澳大利亞的石油天然氣總的營運支出將達到4115億澳元。大量的新建和計劃項目為投資常規能源、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等)和運輸基礎設施等領域帶來長期的投資機會。
中國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使得農業資源和從業人員逐年減少,但對農產品的需求卻直線上升。研究表明,中國農產品需求規模擴大是澳大利亞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澳大利亞具有多樣化的氣候和種植條件,自然環境優越,幅員遼闊,農業生產優勢明顯。其農牧業主要產品有小麥、大麥、羊毛、棉花、蔗糖、牛羊肉和乳制品。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地,2013年澳大利亞的纖維和羊毛對華出口達18億澳元,牛肉出口達4.09億澳元,乳制品出口額為3.36億澳元。
亞洲對于安全、綠色和高品質食品的持續需求為投資澳大利亞農產品市場提供了巨大機會。據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預測,到2050年澳大利亞食品生產商將從出口中獲取高達1.7萬億澳元的附加收入。清潔的環境、嚴格的監管、科學的生產和研發創新使得澳大利亞的農牧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巨大。目前,中糧集團、新希望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在澳大利亞都有農牧業方面的投資,積累了豐富的對澳投資經驗。
澳大利亞歷史上是個農、礦業國家,受產業結構影響,該國房地產市場長期處于平穩發展階段。但在悉尼奧運會后,世界重新認識了澳大利亞。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豐富的資源、完善的教育、優越的福利政策、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多元文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引來了移民澳洲的熱潮。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城市成為了海外移民、旅游者、商務人士、留學生和投資者的首選之地。經濟的穩定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加,刺激了房地產需求擴張。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6月底,澳大利亞主要城市的平均房價增長了10%,悉尼房價平均漲幅達到了15.4%。澳大利亞房地產投資充滿機遇。
澳大利亞人口主要聚集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城市化水平很高。悉尼人口占新南威爾士州人口的64%,墨爾本占維多利亞州74%的人口,這兩大城市的人口占到全澳洲城市人口的55%。由于人口的持續增長,加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特點,澳大利亞住房供應與人口增長之間差距明顯,使得住房需求和人們的預期逐年攀升。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透明度高,房地產開發商、按揭銀行、房地產施工企業、政府相關部門等,其利益相互獨立,共同接受業主、行業協會和公眾的監督。按照法律規定,投資購房時買賣雙方都要聘請律師,通過專業律師的介入可以避免信息欺詐。由于信息透明共享,施工單位寧愿支付違約金也不會把不合格的房屋交付業主,開發商寧愿失去業務也不會欺騙客戶。良性運轉的經濟和健康的房地產市場與人們的還貸能力息息相關。低失業率、適度利率、人口持續增長和貸款政策等表現了澳大利亞經濟的強勁,再加上澳大利亞近幾十年來,投資環境相對安全,這些為未來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澳大利亞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自然、人文旅游景觀。旅游業是澳大利亞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最大的服務出口獲利行業。2013年旅游消費高達1100億澳元。中國是澳大利亞增長最快的入境旅游市場,2013年入境游客達71.53萬人次,消費51億澳元,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旅游客源國。據預測,到2022—2023年,來自中國的游客將達到140萬人次,中國游客預計消費達82億澳元。
強勁的旅游需求帶動了對澳大利亞酒店、度假村、高爾夫球場、賭場、游輪碼頭、主題公園等的投資。南京豐盛集團收購了位于昆士蘭州的三個度假村,其中包括一個五星級喜來登酒店;中國東潤集團2013年以6900萬澳元收購了黃金海岸一家時尚酒店;綠地集團投資1億澳元將悉尼的一棟寫字樓改造成一家精品酒店;萬達集團成功收購黃金海岸的珠寶三塔項目,建造五星級酒店。據統計,2013年澳大利亞酒店業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9億澳元,來自中國香港和內地的投資占到18%。另外,從中國飛往澳大利亞的航線不斷增加也將推動該國旅游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簡化入境簽證手續,調整旅游地產、景點等方面的審批程序,為投資者增加機會。
中資企業在決定進入澳大利亞之前應綜合評估項目的宏觀和微觀環境。投資前應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分析形勢,做足功課。應全面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走勢、產業政策、引資政策、外貿結構、商務習俗、法律法規、競爭情報以及項目的基礎條件和特殊要求等。在充分調研基礎上認真做好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科學、理性決策,避免盲動和沖動,有效控制和規避風險。資料搜集越全面,市場考察越扎實,風險預估越準確,就越能保證投資質量和效益。目前,中澳自貿區協議即將正式簽署,澳大利亞政府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非常重視和歡迎,這是中國企業進入澳洲的重要機遇,面對此形勢,我們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資;也不能縮手縮腳,躊躇不前。而應做出冷靜和理性的決策。我們應該在更廣泛的領域拓展投資空間,除投資鐵礦、煤礦外,澳大利亞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再生能源。該國待開發地區的基礎設施,比如港口、碼頭、道路等投資缺口很大,可以關注。還有,農業領域諸如奶制品、海鮮、熱帶水果、谷物、羊毛、紅肉、紅酒、蜂產品品質優良,具有獨特的競爭力,值得關注。除此之外,澳洲的服務業也有很大投資空間,比如教育、物流、信息、房地產、金融、旅游、養老等行業。
當形勢不明朗或者自身發展受限時,應借助于他人之力沖破障礙,解決問題,達到共贏目的。中資企業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市場,無所適從是必然的。但我們可以借力于當地的公關公司、顧問機構、律師事務所或者駐澳大使館等組織。通過他們的專業化服務來協調投資者和利益攸關方的關系,來辦理程序繁瑣的相關事務,這樣既提高辦事效率,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據相關企業經驗,海外公司在與澳大利亞企業并購戰中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公關與溝通。另外,中資企業要想在澳大利亞成功投資資源和農場,選擇與當地的實體企業進行合資經營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因為海外投資需要大量資金和豐富的經驗,如果能夠找到一家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就是理想的選擇。所以借勢借力對于提高投資效率,化解投資風險大有益處。
澳大利亞是個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家,其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各民族能夠和諧共存,講究社會平等。如果一家公司獨占一個領域,這對澳大利亞民眾的價值觀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中企進入該國要順勢而為,切不可過于張揚和操之過急。總結以往的收購案例,成功的投資往往低調行事,甚至以退為進;而被當地媒體大肆宣揚的收購案例往往以失敗告終。所以,作為投資者來說,我們要低調做事,有序推進。動輒要控股的收購行為往在強調自身存在感的時候造成了對他人的潛在威脅,一旦這種威脅被放大,就會事與愿違,從而對投資活動產生不利影響。比如中金嶺南在收購先驅公司時并沒有高格調與印尼的布米公司展開角逐,而是避其鋒芒,伺機而動。在國際形勢巨變時,順勢而為,低調并且低價收購了澳大利亞的per il ya公司,在實際投資收益上以絕對優勢戰敗了布米公司。相反,中鋁收購力拓公司,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和疑慮,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最后收購失敗。
首先,要遵守澳大利亞的法律法規,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實行屬地化管理。否則,違法成本、違反當地商業習俗的行為就會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其次,應加強與社區、民眾、政府與媒體的交流與溝通,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消除誤解,增加理解與信任。再次,要切實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平衡投資回報與社會利益,實現共贏與發展。中資企業可以參與當地環境、瀕危動物保護活動;切實維護澳方員工的合法權益;促進當地就業;為周邊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設施等。最后,要非常重視公關宣傳,樹立和塑造良好的中資企業形象和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