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博
(長春南關區圖書館,吉林長春130041)
論當代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變
王艷博
(長春南關區圖書館,吉林長春130041)
〔摘 要〕本文從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價值目標和研究內容等角度對當代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變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當代圖書館在價值觀念上應當向多元化發展,為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政策研究等工作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打破業內小圈子,更多地融入社會元素,從多角度客觀的、有權衡的評價圖書館學研究內容的價值。以開放性思維、多元化發展模式理解當代圖書館學研究出現的變化。
〔關鍵詞〕圖書館學;研究范式;價值觀;多元化;社會大系統
當代圖書館隨著Interlib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網絡化智能閱讀設備和數字化圖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引入,在社會功能和研究內容上已經有了較大變化。除了技術上的進步外,在研究范式上也出現了相應的轉變。目前,在互聯網等現代通信技術的影響下,人們的信息交流數量與日俱增,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圖書館學的研究也應在求同存異、多元發展的思想下轉變價值觀、研究內容和方法,打破一元論的思維框架束縛,面向社會需要,調整研究方向,為豐富人民生活和社會進步提供更多的情報參考,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職責。
“研究對象”是圖書館學中的重點項目,這是圖書館學界普遍公認的學術觀點。只有確定了研究對象,才能在此基礎上發展研究內容和學科體系。可以說,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和研究范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對象來確定的。而研究對象則會受到社會發展形態的影響。歷史上,“圖書館學”最早是在19世紀歐洲發展起來的,而當時歐洲正在經歷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大變革,相應的學術研究也向自然科學的思想上靠攏。工業革命中所推行的規模化、批量化、效率化的經營模式,延伸到圖書館學研究中,就是追求準確的、標準化的研究成果。這就使得當時西方的圖書館學研究對象都趨向于當時的“本質主義”論斷。這是一種首先確定對象本質,之后以此來解釋對象真實存在與發展模式的思維。這種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哲學,后來的康德等人又加以豐富。基于本質主義,人們相信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真實的“本質”作為基礎。在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理解上就是說雖然圖書館中對象變化萬千,但是仍然存在著能夠揭示這些現象必然存在的本質,找到了本質就掌握了圖書館發展的脈絡。以此,對于圖書館學研究的模式基本可以概括為:從眾多的現象中找到本質,再以本質為規律反推出圖書館的一般性法則和方法。這一認識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不同的是對本質的認識不同,由此分成了多個學術流派。比如,德國的技術學派、美國的社會學派、英國的管理學派等。反觀中國對圖書館學本質的研究也經歷了很長的探索,期間出現了“規律說”、“矛盾說”、“交流說”、“事業說”等等,這些學說總結起來就是以圖書館的文獻研究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本質論。但是正是因為長期得不到思想上的統一,而且不可否認中國的學術研究受到外國思潮影響很大,這使得人們對圖書館學“本質”這種主觀上的增加難度和深度的論斷產生懷疑。
圖書館學的本質主義研究很容易將人引入同質思維模式當中,使人們忽視了圖書館現象中存在的多元化和差異性特征,將本來豐富多彩的圖書館現象,捆綁在一個單一的框架內。這使人們對本質主義本身的正當性產生了懷疑。后現代主義作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體系哲學傾向的思潮,把質疑與批判作為一種新的認識模式,主張多元化和差異性是世界事物普遍存在的特點,這種思想對包括圖書館學研究領域范圍內的很多學科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并在思想認識發生很大轉變,認為對事物本質的不懈追求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愿和主觀臆斷罷了。反之,應當提倡在一個能夠包容差異、多元化的環境下進行思考和研究。就圖書館學的對象研究而言,應當擺脫那些先驗論中給定結論給人們思想上造成的束縛,例如把圖書館學的研究脫離于社會需求之外,無法為社會發展解答問題;將圖書館學與出版發行混淆起來;將圖書研究單純地界定為文獻信息的研究等思想,都是把圖書館學研究人為的簡單化了。事實上,圖書館界的研究對象不僅種類多,內容豐富,更具有較高的社會高度和德行在其中。包含著知識、信息、數據和智慧等多種元素的思考。
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之下,當前人們已經開始承認世界處于一個未知的、多元的、復雜的狀態之下,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也逐漸從本質主義向反本質主義轉變,轉而關系客觀的、真實的、具體的圖書館現象,這為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指引了一條多元化的價值追求之路。
價值目標對研究行為的價值取向起決定作用,中國古代的王公貴族很多都有自己的藏書樓,以彰顯自己的學識和品位,這與現代開放式的公共圖書館是截然不同的。古代私人藏書而不對外公開,被視為知識資源的一種浪費。現代公共圖書館在社會發展的要求下,力求以最簡潔的方式向廣大讀者傳遞文獻資源和知識信息,這就是圖書館學界一元論的價值觀基礎。受此影響,圖書館學中研究知趣直接轉向了信息的有效傳遞,由此經濟學中的成本分析理論也被引入圖書館研究范式中,成為衡量圖書館社會價值的主要方法。圖書館的研究方向也就被簡單歸結為管理理念和技術水平,就是通過努力尋找多種路徑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成為圖書館界研究的最高目標。在這一價值目標的驅使下,圖書館的工作出現了很多變化,例如從基于讀者需要的館藏資源建設,轉向優化管理方法,從復合式的圖書館建設到專家解答、權威性服務等新的工作模式出現,這都是為了實現信息有效傳遞的目標。在以“信息化”取代“文獻資源”的經營模式驅動下,圖書館的各種資源被要求以科學化的規劃、設計,為人們提取信息發揮最大的便利,達到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也是因為在這一價值觀影響下,在上世紀中晚期,經濟學中的一般性理論,被融合到了圖書館學的研究范式之中。一元論的價值觀認為圖書館的所有研究內容都是有價可量的,并且逐漸引入統計學的管理方法,來衡量圖書館的服務價值。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單純的經濟價值觀得到了更好的支持。不可否認,在一元論價值觀的指導下,公共圖書館的工作與社會銜接更加緊密,提高了圖書館工作的活躍性,彰顯出圖書館事業的價值所在,但是從長遠看,這種研究范式存在片面性,對于圖書館業界的深層次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
圖書館作為社會中的一個部門,需要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不斷的豐富自身內容,追求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不能僵化地遵循已有價值觀念而墨守成規。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網絡化時代,信息傳遞迅速,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種情勢無疑對圖書館作為信息參考咨詢中心的價值產生了極大沖擊。面對這種形勢,圖書館的研究范式必須向教育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向回歸,這樣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尋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在此發展形勢下,公共行政學界提出了與“惟效率論”相對的社會公平、自由的發展理念,強調經濟效率應當兼顧社會效益、個人價值和社會平等。這為圖書館在資源共享、免費開放、均等自由的發展價值層面上提供了指導。當代圖書館的價值應當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對業內工作真實性的尊重,就是在對文獻加工、資料收集、信息咨詢等工作上,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其次,在工作中圖書館員應當與廣大讀者和諧相處,真誠服務,展現圖書館良好的精神風貌;第三,工作中尊重個人意見,博采眾長,創建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圍。所以,現代圖書館開始擺脫惟效益論的一元論束縛,開始多元化的發展價值取向,并且重新確定多樣化的價值評定標準,同時需要需要引入更多的與圖書館發展相關的社會因子,協調好與社會文化需求之間的關系。
從歷史上看,圖書館學研究的內容一直是局限于業內學術交流與理論研究,而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社會系統被視為外部環境,并未納入研究的范圍中。但是隨著多元化價值觀念的轉變,圖書館界小范圍的業內研究越來越難以維持,受到多方質疑。圖書館作為社會大系統下的子系統,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現實而獨立存在,要隨著社會文化發展而與時俱進。面對迅速發展的人類社會,圖書館必須把自己放在社會大系統之下來思考自身存在、發展的意義。
(1)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之下,人與人之間、地區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各種不同的文化形態和價值取向并存。圖書館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經濟水平和發展理念的影響也存在著不同的個性特征、認知方式和價值觀念。圖書館研究在多元化理念的指導下,應當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積極相互學習,轉變現有的自我化的研究模式。事實上,各種差異的本質還是文化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圖書館研究和讀者的閱讀需求及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這些差異性必定導致圖書館存在形式和管理理念上的不一致。例如,中國公立圖書館層級分明,從市中心館向下級區縣分館輻射分布,這與行政管理十分相似;而西方很多則是地方自主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這說明社會差異,會對個體的價值體現和社會期待產生明顯影響。
(2)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講,我國的圖書館學研究較西方起步晚,因此,很多理念是向西方學習的,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簡單的“拿來主義”是不科學的、盲目的。如果圖書館學研究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不是經過社會大系統的檢驗,則難免會會出現偏差。例如,同樣是對圖書館社會性的理解,美國偏重于它是公民民主權利的體現,而我國則偏重于它在社會公共文化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作用。從古到今,社會制度和文化形態都對圖書館的理論研究取向發生很大影響,圖書館本身也必須把自己與社會大環境聯系在一起,才會凸顯出自身價值所在。
二維線性研究范式堅持科學主義的研究路線,主張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對立,研究上通過觀察與邏輯推理來尋找問題的因果關系。同時二維線性研究范式還主張割裂的方法看問題,就是把整體分解為小塊,然后通過研究個體的特點,總結、連接成對整體的認識。這就導致了抽象、片面的看待問題的局面。但事實上,圖書館學研究是一個多元素、動態化,包含多種價值和倫理道德的問題,是社會中一項復雜的人文問題。所以,對于圖書館研究方法上應當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把圖書館學看作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之間的復雜社會關系和理論聯系,照顧圖書館工作中的隨機性、偶然性與不確定性,把握圖書館發展的性質和發展規律。
在二維線性模式的思想指導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往往把圖書館視為搜集館藏、分類、編目、參考咨詢等業務工作,不受社會大環境變化的影響,更不需要摻雜個人見解。但事實上,隨著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信息檢索的質量和速度;對于情報信息的時時性;對于閱讀形式的個性化需求等都在發生很大變化。如果圖書館人不能在服務理念、工作方法和技術手段上及時改進的話,則很可能被社會大系統的淘汰,危機意識是每個圖書館員必須時刻保持的。再如,二維線性模式偏重信息的加工、分析與總結,從而得出現象的本質。圖書館通過資料整理和網絡情報信息會收集到大量的信息,整理匯總后會形成參考信息,但需要注意,這也僅僅是參考,而并非真理,理論與現實工作的需要往往差別很大,畢竟在其他行業圖書館人還是門外漢!由此可見,過于執著理性思維會導致人文信念和精神的缺乏。圖書館學研究應當向多元化立體模式衍進,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本質主義、一元論、業內獨立研究和二維線性方法都已經不適應當前圖書館學界的發展需要。圖書館的研究范式應當看到業內存在的內容差異性、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注重圖書館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緊密聯系,履行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打破線性思維束縛,構建多元化、開放式、動態化的思維模式,為圖書館學存在的多種現象尋找解釋。因此,對當代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變進行研究是值得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探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滿花.圖書館的文化本質和圖書館學研究的文化選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2):4-8.
[2]傅榮賢.對圖書館學研究中兩個基本范式的反思[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1):42-46.
[3]陳傳夫,吳鋼.圖書館業態的變化與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3):5-14.
[4]柯平.圖書館學科發展趨勢及未來重點領域[J].現代情報,2013,33(8):3-8.
[5]金勝勇,劉志輝.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析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1):4-7.
[6]傅榮賢.論當代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1):23-29.
[7]陳靜,金勝勇.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再認識[J].圖書館,2014,(6):42-45.
[8]王子舟,劉君,周亞.方法根植于精神與素養——圖書館學研究方法問題三人談[J].圖書館,2014,(4):1-7.
[9]湯利光.論圖書館學中的無定論問題[J].圖書館,2014,(4):13-17.
[10]王一華.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現狀的定量分析[J].現代情報,2008,28(3):18-21.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
·業務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Map in Library Science
Wang Yanbo
(Nanguan District Library,Changchun 13004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the essence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library is also changing.As a result,the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ha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ing research methods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targets,research values and research contents.It also noted that modern libraries should move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in the values and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social progress,people's livelihood and policy-making.The paper also pointedout that they should put more social elements in their research 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to their own sector.What's more,they should give reasonable and comprehensive remarks on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with an open mind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Key words〕library science;research mode;value;diversification;social system
作者簡介:王艷博(1969-),女,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收稿日期:2015-03-27
〔中圖分類號〕G2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5)08-0144-03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