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邦友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變革,internet改變了你我和全世界。它讓information的傳播無限級膨脹,讓idea變成現實,讓innovation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這就是我們的時代,i時代,i生活,也改變著杭院的教育業態。
就像微信已取代短信成為人們的溝通工具一樣,移動互聯網正從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消費和工作習慣,讓你躲閃不及。對于教育培訓工作來說,同樣如此。
打開微信之門
個性化定制“杭院通”
杭院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吳春富介紹說,來杭院培訓的學員幾乎人人都在用微信,這是學員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最顯著的共性特征。“我們需要學會借助這種共性來做想做的事情。”在吳春富看來,微信是一個很好的開放平臺,而且整個平臺的生態圈越來越完善,這為互聯網用戶打開了一扇門,保證了充足的人流量。
如果說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天然的人口,顯然,杭院已然拿到。
從Web頁面到微信公眾號
2013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與突破的一年,當時,杭院信息科技部提出一個設想:能否開發出一個系統,通過手機平臺展示杭院,更好地方便學員在校的培訓生活。
這個設想很快就得到學院領導的肯定和重視,信息科技部隨即組成工作團隊,開展調研分析,初步撰寫了一份功能需求設計方案——《“杭院通”軟件功能分析報告》。“杭院通”這一說法就是從此時開始提出的。
“杭院通”1.0版的正式投入運行時間是2013年12月,它是以Web網頁形式呈現的純介紹平臺。它的推出,讓科技人員興奮了一把,并在審定會上得到了院長陳華蓉的充分肯定。但在后續的推廣過程中,科技人員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大膽提出了一些新想法。比如,如何將培訓信息加入到“杭院通”,最終讓“杭院通”取代學員手冊,實現徹底無紙化。
“杭院通”的寓意就是,你一旦擁有它,便可以在杭院“暢通無阻”:無論是學習、生活,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所以,“杭院通”從投入使用伊始,便十分重視使用者——學員的反饋,客戶的需求就是改進和提高的驅動力,是創新的來源。
2014年4月,在廣泛收集學員使用“杭院通”體驗的基礎上,信息科技部開發出了基于互動需求的“杭院通”2.0版本,采用微信服務號形式,增加數據交換的模塊。內容涉及培訓班信息、校園介紹、杭院周邊景點、美食,以及與學員的互動平臺等。學員只需使用手機就能掌握培訓班課程安排、就餐安排、校園分布、交通出行等各種服務信息。學員有任何需求,也可以與平臺管理人員進行實時互動,得到及時的幫助。可以說,“杭院通”2.0版本的推廣,極大地提高了杭院的科技服務品質。
個性化服務的深度開發
“‘杭院通是我院在微信上運行比較良好的一個公共賬號,它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吳春富指出,移動互聯網產品通常都具有四大最主要的特征:移動性、個性化、私密性、融合性。目前“杭院通”只實現了移動性,并沒有完全做到針對某一個具體用戶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2.0版本的“杭院通”數據交互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對于用戶來說,只能得到關于自己參加的這個班級的信息,卻無法獲取個人想要的一些定制內容。為此,信息科技部又自加壓力,啟動“杭院通”V3.0升級工程,力爭將“杭院通”打造成為“推、拉、送”三位一體的新綜合信息平臺。
推:將信息主動推送給學員。就是將學員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自動推送來自“杭院通”的問候信息、班務提醒信息等。
拉:使各個平臺間的數據流通更加智能。比如,與培訓信息系統間的數據流轉將更加智能與簡便,通過逐步實現系統間數據的自動流轉,減少手動的數據導入導出工作,提升信息轉換的效率和質量。
送:通過信息自定義功能直接訂閱個性內容信息。即針對每一位用戶的不同需求快速精準地推送定制化的信息。
不僅如此,“杭院通”V3.0還將深度開發或新增用戶登錄、返程信息登記、路徑導航、課堂考勤、培訓評估等許多新功能,以持續完善系統,提升學員的滿意度和培訓體驗。
可以預期的是,“杭院通”V3.0將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
從信息化學院到智慧杭院
1996年7月,杭院建成校園局域網;1997年4月,學院建成電子郵件系統;2013年12月,學院推出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杭院通”V1.0。建院30年來,杭院始終緊跟信息技術發展浪潮,持續提升信息科技服務能力,著力打造學院信息科技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從學院信息化到信息化學院的歷史性轉變。
“三通四化”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早在2009年,杭院就以屏峰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全面籌劃推進學院的信息化建設,并在2013年,專門成立學院信息化建設委員會,制定并實施了“2013-2015年信息化學院建設規劃”。在這三年中,“三通四化”成為學院辦公信息化水平和技術支持能力提升的關鍵目標。
一網通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網上辦公、網上教學、網上服務等高效功能。
一卡通 通過應用系統和數據管理的集成,實現門禁、購物、就餐、閱覽和健身娛樂的一卡通行。
一號通通過一個固定的電話號碼和服務管理體系,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咨詢、問題求助等服務功能。
數字化通過各種應用系統建設,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數字化運行平臺,實現無紙化的管理和服務。
網絡化通過校園內所有計算機的聯網運行,在安全控制范同內實現網上辦公、網絡學習等功能。
智能化通過智能終端及其集中控制系統建設,實現教學設施、安全設施的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
信息化 通過建立網絡與系統的共享機制,實現信息的共享利用和應用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吳春富介紹,杭院在信息化學院建設之路上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目前正積極地拓展“三通四化”功能內涵,促進移動辦公、移動教學和移動服務,持續深化以“杭院通”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應用和以綜合接待管理系統為代表的學院特色應用。
iHY:打造i時代的智慧杭院
基于銀行改革形勢的變化,順應國內外培訓業的發展態勢,杭院還放眼未來,圍繞轉型發展這一焦點,嘗試探索并推進智慧杭院(iHY)的建設。
據了解,杭院對智慧杭院(iHY)的建設,進行了大膽的暢想研究。具體來說,即以信息化學院建設為基礎,以智慧環境、智慧資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為目標,探究從環境、資源到應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打造未來的智慧學院:
1.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2.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
3.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按照系統規劃,iHY將由基礎設施、網絡感知、可視管理、實時記錄、增強實現、泛在技術六大板塊組成。
吳春富指出,iHY這套智慧培訓系統將有助于實現未來智慧杭院的場景構建,就是要通過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應用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拓展現實培訓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培訓的管理與運行效率,最終,實現培訓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為工行教育培訓事業做出更大的科技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