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動物防疫站
犢牛肺炎的綜合防治
黃志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動物防疫站

(一)發病情況
2014年11初,天氣突然變冷,楊某的養殖場飼養的25只犢牛發生肺炎,病牛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心跳加快,食欲減退,抵抗力下降,后病情進一步加重,有幾只犢牛陸續死亡,死亡率達到15%,后經治療后病牛痊愈,經分析導致犢牛患病除了天氣突變,管理飼養不當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臨床癥狀
多發于1~15日齡的犢牛,病犢牛表現為精神不振,吃奶減少,呼吸頻率加快,聽診肺部有啰音且音粗,病程稍久則出現咳嗽和流鼻液或膿涕。隨著病程進展,患牛表現精神萎靡,體溫升高達39℃~41℃,結膜充血,后發紺,還有部分病牛出現腹脹和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重癥者隨心臟血管機能變化出現水腫,心率不齊,心音微弱;呼吸困難,多呈腹式呼吸,甚至伸頸張口呼吸。發病初期開始咳嗽,初為干而痛,后變為濕性,并伴有吞咽動作,不時還會發出噴鼻聲,同時流鼻液,初為漿液狀,后變為膿稠狀,部分還可伴發胸膜炎。
(三)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病變多發生于肺尖和肺中部,部分于肺膈葉部分。有炎性滲出物,外觀呈暗紅色,切面為黃褐色和灰色, 壓之有泡沫流出,不含空氣。肺表面或深部有時形成膿灶或干酪樣實質性壞死區。
(四)病因分析
飼養和管理不當是發生犢牛肺炎的主要誘因。首先,在飼養妊娠后期的母畜時對其的飼料營養不全面,導致生出的犢牛體質有些比較虛弱,對外界環境因素抵抗力降低。因氣溫突變,養殖戶的養殖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光照射不足、通風不良、受到冷雪和賊風侵襲,導致犢牛感染此病。
由于犢牛肺炎是溶血性巴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化膿放線菌、牛分枝桿菌、肺炎鏈球菌、沙門氏菌等牛支原體感染和、牛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牛合胞體病毒與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平時要注意觀察并定期檢查牛的情況,做到牛一旦發病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及時隔離。牛舍保持清潔衛生,環境及用具要徹底消毒,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犢牛抗病力,病死犢牛、糞便及污染物要及時進行無害化掩埋或發酵處理。
(五)治療
治療可用青霉素40~80萬單位或鏈霉素 10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兩次,直至痊愈。或用20~40 ml 10%磺胺嘧啶鈉溶液,混合100 ml葡萄糖生理鹽水或25%葡萄糖溶液靜脈注射, 每天兩次。
如果病牛出現消化系統癥狀,要及時進行補液,可用1 000~1 500 ml 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或200~500 ml 5%的碳酸氫鈉液,一次性靜脈注射。
如果出現心臟衰弱的病牛,要及時注射強心劑,肌肉注射3~5 ml 10%安鈉咖,每12 h一次,或肌肉注射用樟腦磺酸鈉5~10 ml。最好兩藥交替注射,這樣比較有利于消除滲出液。
如病牛咳嗽嚴重而頻繁,可用內服止咳祛痰藥, 如復方甘草合劑、遠志酊或氯化銨等。
(六)預防
預防本病的發生,母牛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母牛妊娠時就應該給予營養全面的飼料,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證犢牛出生后有比較強的抵抗力不要過分瘦弱。母畜分娩時要注意產房保暖和通風,還要防止穿堂風和賊風,防止剛初生的犢牛因感冒而引發肺炎。
同時,注意犢牛日糧各種營養成分的全面和配合。犢牛斷奶后單獨飼養,要保持牛舍的干凈衛生,不要因寒冷而不通風,降低飼養密度,定時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幼畜發病后要及早治療并進行隔離飼養,防止傳染給健康的牛。在發病牛群中給干奶期奶牛和犢牛接種疫苗進行預防。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