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財 潘君香 李曉杰 尤景波/內蒙古庫倫旗扣河子畜牧獸醫站
李興君/內蒙古庫倫旗水泉鄉畜牧獸醫站
羊偽結核病的防治
劉國財 潘君香 李曉杰 尤景波/內蒙古庫倫旗扣河子畜牧獸醫站
李興君/內蒙古庫倫旗水泉鄉畜牧獸醫站

羊偽結核病是由假結合棒狀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人畜共患傳染病,又稱山羊皮下淋巴膿腫、山羊假結核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下淋巴結腫大、發炎、化膿、干酪樣壞死等癥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隨著羊年齡的增大發病率增高,羔羊發病率極低,呈散發性或地方性流行。隨著養羊業的不斷發展,羊偽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檢出率不斷增多,給養羊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筆者就近幾年的臨床經驗進行闡述,分享給大家。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假結核棒狀桿菌,是一種不規則多形性桿菌,多為球狀或桿狀,偶可見絲狀,為革蘭氏陽性菌,不產芽孢,不能運動,可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在抵抗干燥環境,在自然條件下可存活較長時間,對熱和消毒劑都比較敏感,普通消毒劑即可殺死或在60℃10 min即可死亡。對慶大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比較敏感,對青霉素和“914”具有一定的耐藥性。
(二)臨床癥狀
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三個類型即體表型、內臟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體表型最為常見,混合型次之,內臟型最少見。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
體表型:感染初期病羊局部發生炎癥,后感染擴大至鄰近淋巴結上,導致淋巴結慢慢腫大、化膿,不發熱、無痛感,從外看像膿包,開始的時候比較硬,后來變軟,再脫毛。化膿初期濃汁較稀,以后逐漸變為牙膏樣、干酪樣。病羊初期一般沒有明顯癥狀,病灶在頭部和頸部淋巴結發生較多,肩前、股前和乳房等淋巴結次之。患病后羊逐漸消瘦,生長發育變慢,生產性能下降,有時咳嗽,但一般死亡情況較少。
內臟型:病羊的體表看不出明顯癥狀,內臟器官上形成化膿灶和干酪樣病灶。病羊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消瘦、貧血、咳嗽、流鼻液、呼吸頻率增多等癥狀。后期體溫升高,可因惡病質而死亡,一般病程較長,死亡率也較高。
混合型:既有體表型的臨床癥狀又有內臟型的臨床癥狀。
(三)病理變化
體表型:可見病羊尸體消瘦,被毛粗亂,干燥,剖檢見體表淋巴結腫大,內有干酪樣壞死物。
內臟型:剖檢可見病羊肺、腎、脾、肝和子宮角等部位有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膿腫。
(四)治療
治療患羊可在早期進行局部的抗炎治療,用藥前先要做藥敏試驗,使用比較敏感的抗生素對腫脹部分消毒后皮下注射,進行局部封閉,同時,可用魚石脂軟膏涂抹患處加快腫脹的消散。
對外部腫大的淋巴結可進行手術治療:在腫脹部位的下方切開一個創口,用力擠壓化膿包塊,盡量將膿汁擠干凈,然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瘡口內的炎性物質,再生理鹽水灌洗干凈,往瘡口內撒廣譜抗生素,最后使用碘酒棉條填塞,3~5 d換一次,直到痊愈。
對已經破潰的化膿瘡,用手術剪或手術刀片破開瘡口,擠凈膿汁,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瘡口炎性物質,再用生理鹽水灌洗干凈,接著剪掉周邊的壞死皮膚和組織,然后往瘡口內撒上抗生素或用磺胺軟膏、金霉素軟膏、紅霉素軟膏涂滿,一日一次,直至痊愈。
(五)預防措施
平時要做好羊舍的衛生清潔工作,定期對羊舍和用具進行消毒,發現羊皮膚破損時要及時處理。做好引種前的調查工作,不要在發生過偽結核病的羊場引種,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平時要注意觀察羊的身體情況,一旦發現羊體表淋巴結腫大、化膿要及時隔離,及時治療,淘汰病羊。
對被膿腫污染的場所進行及時消毒,對手術的用具妥善處理,收集的濃汁要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防止因此傳播疾病。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