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娟
[摘要]《苦行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隱含的是對社會欺騙實質的揭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那種爾虞我詐以及互相傾軋等丑陋現象。馬克·吐溫以其獨特的黑色幽默文體,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虛假和荒誕。
[關鍵詞]苦行記;馬克·吐溫;幽默;欺騙
中圖分類號:1106
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馬克·吐溫,其作品以幽默諷刺著稱。他的作品大都是描寫現實,對現實進行黑色幽默的批判,表達了對時代生活那種悲苦艱難的深切感受,對當時的美國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苦行記》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一直以來,學者們對該作品的研究角度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即喜劇式、幽默體和欺騙主題,但是,這部作品中蘊含的黑暗幽默和對社會欺騙實質的揭露,卻很少有人對其深入解讀。
一、在幽默體下的喜劇式
馬克·吐溫的一生剛好經歷美國由初期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時期發展的過程,當時的美國社會充滿了動蕩和欺騙。豐富的社會底層生活經歷,使馬克·吐溫對這個社會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如果說文學是放映社會生活的鏡子,那么,馬克·吐溫的作品就是一面充滿魔力的哈哈鏡,將當時美國社會中所蘊含的爾虞我詐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一)輕松幽默的問題中蘊含著諷刺
如果對馬克·吐溫的所有故事進行解讀你就會發現,笑話始終是其故事的開端,他作品中的故事大多以此形式來展開,而現實中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豐富的生活閱歷給予了他豐富的創作材料,而善于觀察與思考又使得他輕易地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既富有哲理、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性場面,他尤其善于集中、提煉與加工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使之成為經典的、深刻的笑料。他招牌式的輕松幽默文體之下,是對當時美國社會的那種虛偽的、充滿欺騙的丑惡現實的一種毫不客氣的、一針見血的甚至是赤裸裸的諷刺和嘲笑。馬克·吐溫認為,在這個虛偽的、充滿欺騙的社會中,越無知的人名氣也就越大,所擁有的財富也就越多。甚至坦言道:“如果自己沒有接受過教育,在社會生活中,也會如同無知的人那樣無所顧慮。在這個冷酷而自私的世界上,也將會成為一個有名氣的人。”雖然馬克·吐溫的這種想法看起來好笑,但卻是對美國社會那種嚴重畸形與錯位價值觀的無情諷刺。所謂幽默,并不單單只體現在言語上,更多的則是對生活的體味,在這個紛擾的社會中,如果想要成為幽默的創造者,除了要具備過人的才華之外,還要有對生活獨特的認識和見解,馬克·吐溫就是這樣的“幽默創造者”。
在馬克·吐溫的作品中,雖說都具有強烈的幽默色彩,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也蘊含了深刻的理性思考,極具幽默色彩的文字下是他對社會中的丑惡現象毫不留情的諷刺;然而,作品的內容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諷刺上,而是在諷刺的背后將嚴肅的社會內容注入其中,這才是馬克·吐溫,一個偉大的“幽默創造者”。我們在讀馬克·吐溫的作品的時候,總能被其文章表面的幽默文字逗笑,然而事實上,在這些看似幽默的文字深處,卻隱藏著極為犀利的嘲弄與揭露,這是馬克·吐溫最好的批判武器,也是馬克·吐溫文章的典型特色。人們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一邊感受著幽默文字帶來的愉悅,內心又在愉悅之后受到熏染,引人深思。
(二)荒誕式的西部幽默
對于馬克·吐溫的文章,約翰·尼科爾曾這樣評論:“來自大西洋彼岸的幽默,他清澈而不深奧,是夸大和莊諧的有趣揉合,就好似黑人用悲調唱出滑稽歌詞的那種效果。或者可以這樣理解,西部幽默,是那種調侃式的說說笑笑,但有些時候,這種幽默顯得過于勉強,甚至已經到了瀕于失敗和絕望的地步”。馬克·吐溫之所以會有這樣荒誕似的幽默,這與美國西部邊疆生活的寂寞和空虛是分不開的。遼闊的西部,空曠和孤獨成為了孕育憂郁最好的土壤,隨著時間的推移,憂郁轉變成了荒誕,在馬克·吐溫的作品中,原有的西部幽默得到了進一步升級,將欺騙的實質通過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得人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既有輕松愉快的笑聲,又有無奈沉重的嘆息。由此可見,這些作品雖然充滿了歡聲笑語,但隱藏在背后的卻是無邊的虛假與荒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苦行記》是馬克·吐溫的一部半自傳體作品。他將自己作為小說的主人公,通過對在西部地區人們日常生活的描繪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夸張、幽默的黃金夢幻喜劇畫面,充分展現了他幽默、詼諧文體的風采。在這部作品中,每一篇文章的開端都使人感覺充滿了歡笑和愉悅,但是如果深入剖析每一字、每一句,就會感受到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濃厚的殘忍與野蠻,表現出欺騙的主題,無情地將社會的真實面貌充分揭露出來,通過對幻想與現實矛盾的真實描寫,將自身對當今社會的憎惡、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對現代的不滿盡情宣泄。
(三)黑色幽默中的欺騙實質
黑色幽默風格是于馬克·吐溫的偉大創作,這種將幽默、荒謬與欺騙結合的文體,是馬克·吐溫對早期在西部生活的真實提煉。在眾多喜劇中,黑色幽默作為最具變態性和欺騙性的一種,被馬克·吐溫充分利用起來。將這種風格融入在作品中,-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正因為黑色幽默所具有的獨特l生,所以其往往是與悲劇聯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種悲慘的鬧劇。黑色幽默在其荒誕不經、冷嘲熱諷的背后,蘊藏著沉重的苦悶、痛苦的眼淚。由此可見,黑色幽默是笑中帶淚的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對于人心靈的震撼要更加強勁,更加深刻。《苦行記》就是這種黑色幽默的典型代表作品。
在馬克·吐溫式的幽默中,欺詐始終存在。在《苦行記》中,那個小報社為擊敗對手,不惜違背良心、扭曲人性、不擇手段,雙方展開了各種勾心斗角的卑鄙行動。馬克·吐溫正是通過幽默來展示自己對社會中那種充滿欺詐行為的厭惡和憎恨。對于這樣的生活,主人公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寧愿自殺都不會愿意留在這里。這種內心獨白讓人不由自主地顫抖。對礦區生活中不為人知的一面,馬克·吐溫做了深刻的揭露,揭示了人們為逃避欺詐而麻醉自己的腐朽,表達了對欺詐的強烈不滿與憤恨,可以說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苦行記》這部作品,從文章的開頭到結束,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在表達馬克·吐溫對時下社會的憎惡、憤恨,雖然整個作品風趣幽默,但是其中所揭示的卻是荒誕社會下欺騙的本質。
二、隱藏在喜劇形式下的欺騙實質
在西部,人們將欺騙當作好玩的笑話,用嬉笑的幽默來掩蓋與減輕欺騙的丑惡,這與西部殘酷的社會條件與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你要明白,一個生活在邊疆上的人非精明不可,否則他趁早回到東部去,說不定還得到歐洲去。在那些地方他可以生存。”
喜劇的目的在于通過字里行間中的嘲弄和譏諷,達到揭露社會丑惡的現象。所以說,這類表達往往都極具夸張性和巧妙性,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讓人們在感受歡快的同時,對文章的進行深入思考,最終得到生活的啟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喜劇的目的并不單單是給人們帶來歡樂,更多的是要讓人們在歡樂中品味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苦行記》這部作品中,字里行間都流露著馬克·吐溫對時下社會的憎惡、憤恨,他選擇以喜劇的方式將這種感情表達出來,更具震撼力。
(一)充滿欺騙的內華達
小說主人公在內華達的生涯,經歷的其實就是一場騙局。在內華達交易所,投機、欺騙和暴虐之徒在這里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撈到錢,在這個交易所里,各種各樣的欺騙行為在不斷上演,上當受騙的人們卻仍然樂此不疲。殊不知,他們當下的瘋狂舉動所能夠換來的就僅僅是一文不值的股票,而當前所面對的世界,看似美好,然而其實質卻好似一個只有一英寸厚的看似堅硬,實則脆弱的殼,瘋狂的人們要么走向成功,為不易之財洋洋自得;要么硬殼碎裂,遭受破產,摔得粉身碎骨。在這里,一個銀礦股票因為股票下跌而可以突然之間一錢不值,而為了金礦一個人可以因私欲不擇手段、任意殺人。整個內華達就像是一個濃縮的美國社會,到處上演著債權與債務、虛偽與欺騙,而無知的人們在這樣晦暗的社會中樂此不疲地生活著,憧憬著。
(二)內華達的荒誕游戲
在內華達這個獨特的環境中,夢幻般的各種突變經常發生,有的人會因為一夜暴富而極度興奮,也會有人為傾家蕩產而悲痛不已。在內華達中,無論是什么樣的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夢想,那就是淘金。同時也無一例外,每個人的結果都是一貧如洗。在內華達這個充滿誘惑的環境中,所謂的財富,存在著極大的不穩定性,對于主人公來說,這里的一切就像是一場游戲,能夠憑借著想象變幻出無窮的花樣,但最終的結果卻如同陷入了噩夢中一般,而玩游戲的孩子就像邪惡、殘酷的木偶操縱者,社會眾生不過被作為他們的玩具而已。這是一個依賴想象中財富而活著,又時刻被暴跌的經濟所困擾的、時而滑稽可笑、時而痛苦的世界。經濟在繁榮與蕭條中徘徊,生活在希望與失望中起落,馬克·吐溫就是用這種喜劇風格來調侃這個社會。投資、投機和股票中充滿了欺騙、詐騙、吹牛皮,而馬克·吐溫則用玩笑、噱頭與夸張的喜劇形式來揭露,繼而引發深思,在他的喜劇中隱含了對欺騙本質的辛辣嘲諷,喜劇情節背后所揭示的是一場充斥著夸大、欺騙和幻覺的人生游戲。
三、以幽默披露欺騙本質
如果想要將文章的主題更好地表達出來,通過幽默荒誕來挖掘真實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辦法,這也正是馬克·吐溫作品的創作特色。《苦行記》的幽默并不是馬克·吐溫創作的主旨,更好地揭露社會欺騙的實質,才是馬克·吐溫寫作此書的最終目的。之所以通過輕松幽默的形式來表達嚴肅而深刻的創作主題,是為了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給人們的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從而再此基礎上使更多的人得到啟發。馬克·吐溫認為,對于社會中蘊藏的欺詐和荒誕,用幽默的方式將其描繪出來是再好不過的了。通過這種看似輕松、預約的語言,將作品的主題蘊含其中,這樣一來,主題的表達便可以更加深入,具體。
正是因為馬克·吐溫在文章的表達上具有幽默的特點,所以,他的語言才顯得更具魅力,即使是卑俗的笑話在這里也演變為最有力的批判武器。對于其文章的創作風格,馬克·吐溫在日后談及的時候,也認為“開玩笑”與“嚴肅”是其作品中最有價值的兩個部分,雖然看上去二者相互矛盾,但就是這種矛盾才成為了對社會弊病無情揭發和批判的重要武器。馬克·吐溫正是這樣,在玩笑中將戲謔的語言與嚴肅的主旨進行藝術化的糅合,將生活的中苦澀加進一些蜜糖,在一幕幕令人發笑的喜劇中愉悅讀者,又對社會弊病進行了批判。馬克·吐溫式的幽默,并不是單純為笑而笑,而是在輕松的笑料里面負載了沉重的社會黑暗,隱含了對一切荒謬丑陋事物的憤慨與抗議,在幽默中融人了許多理性思考,注入了嚴肅的社會內容,因而形成了高雅的黑色幽默形式:“含淚的笑”。黑色幽默在表現嚴肅的社會主題的同時,又不失其輕松含蓄,聚嘲諷于筆端,又不失其嚴肅性。在淋漓盡致揭露社會丑惡現象的描繪中,從戲謔中看見血淚,由荒謬中感受真實,發掘、剖析與批判社會真相,引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深層關注。馬克·吐溫的黑色幽默獨特而意味深長,在輕松的笑中展示了一個錢權交易、充滿欺騙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