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英 張艷華 尹雪艷 姜繼紅
〔摘 要〕本文在闡述閱讀推廣活動的意義及其對發展社會經濟和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從認知需求的角度,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及圖書館系統日志數據分析等方式,調查高校圖書館服務群體在圖書館資源利用情況和閱讀狀況,研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制約因素并以此為依據指出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認知需求;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26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5)07-0139-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civilizationi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ading situation of service groups in university library through questionnaires,interviewed and library system log data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demand.After research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factors,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improvements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cognitive demand;reading promotion;university library;literature resources
閱讀推廣是提高全民族知識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人口素質和國家實力的引擎,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把閱讀推廣活動作為提高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并著力實施[1]。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職責,正像世界各國的圖書館都是本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主力一樣,我國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以其資源優勢以及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基本目標,在閱讀推廣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
隨著閱讀推廣的深入,高校圖書館工作理念也發生著巨大變化,從被動走向主動,以人為本,從讀者的需求出發。目前,以行為科學和認知科學作為理論依托,在閱讀推廣中研究讀者的認知需求是一個重要內容。認知需求是人類需要和動機之一,泛指個體對事物的追求、認知、了解的內在動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征,當個體在面對認知任務時,是否愿意主動思考,以及是否喜歡思考,即個體參與和享受思考的傾向以及在認知任務中付出努力的程度[2]。有需求才能有行動,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廣大讀者正是具有自己的閱讀需求,才積極閱讀,因此,研究認知需求可以幫助了解行為被激發的過程,提高對行為的理解和預測。也就是通過了解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掌握讀者對那些資源感興趣,閱讀點在哪,深入了解讀者的心理和讀者的收獲,以便開展適應讀者的閱讀推廣活動。另外,認知需求作為一種認知動機,反映的是個體的認知差異,通過研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閱讀行為,開展閱讀推廣工作。
在閱讀推廣活動中,閱讀的過程是“讀者→圖書館→文獻資源”[3],我們研究認知需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閱讀行為的過程,了解師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圖書館開展深層次服務,只有這條主線暢通,高校圖書館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任務和使命,閱讀推廣活動才能行之有效,真正投入“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因此,本文重點研究:第一,通過讀者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情況的實證調查,分析不同類別讀者認知需求存在的差異;第二,通過探討讀者認知需求,研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制約因素,為推進高效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提出合理建議。
1 研究思路和數據獲取
高等學校圖書館館藏涵蓋了眾多學科領域,其文獻資源具有系統、完整、特色等特點,是開展推廣閱讀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障,它的使用情況直接反映了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動機,和閱讀推廣活動開展情況。
11 研究對象
本文針對青島地區大學生、研究生及教師,通過問卷、訪談以及某高校圖書館近3個學期系統日志數據(2013春季、2013秋季學期和2014年的春季學期)等方式,調查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情況和讀者閱讀狀況。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及訪談調查
采用問卷和訪談方式,主要調研下述幾項內容:(1)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2)您是否喜歡閱讀,并且把圖書館作為首選地的原因;(3)您訪問圖書館各種資源的主要目的和方法;(4)您去圖書館(網上和實體)借閱的時長和頻率;(5)您喜歡高校圖書館那類資源和閱讀那類書籍;(6)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圖書館資源的原因;(7)您的學習情況和科研水平;(8)您認為圖書館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閱讀推廣。
本次調查,有效參與的學生499人、教師121人。
122 圖書館系統日志調查
在信息時代,雖然普遍呼吁圖書館革新傳統館藏建設模式,重視信息資源結構的變化,擴展和延伸其館藏建設的內容,但基于本身的職能,圖書館傳統館藏書籍仍是實體館藏體系重要部分。所以本文調查了圖書館近3個學期系統日志數據,對其進行研究。
2 數據分析和制約因素討論endprint
21 不同讀者對文獻資源的訪問偏好
本研究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分為5個類別:中文期刊數據庫、外文期刊數據庫、電子圖書、館藏圖書及館藏報刊;讀者分為4個類別:自然科學類教師、自然科學類學生、人文社科類教師及人文社科類學生。通過調查分析,結果見表1。
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表1中進行列聯表分析,Chi-square檢驗的P值為000,這說明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同學科的師生之間,在訪問圖書館資源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中外期刊數據庫(如:CNKI、Elsevier等)學術性、知識性較強,更新快,教師進行教學科研活動,所以訪問的比較多;學生主要是學知識、提高修養、興趣愛好等,所以訪問館藏圖書比較多。
本文進一步分析不同讀者訪問不同資源的喜好。首先,對自然科學類教師和人文社科類教師訪問圖書館不同資源比例進行分析,Chi-square檢驗的P值也為000,說明自然科學類教師和人文社科類教師訪問圖書館不同資源比例顯著不同。由于學科的差異,自然科學類教師訪問外文期刊數據庫比例最高,而人文社科類教師訪問中文期刊數據庫比例最高。其次,對理工類學生和人文社科類學生進行列聯表分析,Chi-square檢驗的P值為0995,說明自然科學類學生和人文社科類學生訪問圖書館不同資源比例一致,訪問館藏圖書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電子圖書。
分析可知,讀者不同,閱讀目的不同,訪問資源的偏好也就不同,這說明不同讀者的認知需求是有差異的,因此,開展閱讀活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不了解這一具體情況,開展活動不能有的放矢,閱讀推廣活動勢必受阻,參加人員積極性不高,敷衍了事,這就制約了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只有真正了解不同讀者的需求和動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因人而異,有針對性,讀者才能積極投入到閱讀推廣活動中。
22 各種文獻資源的訪問情況分析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圖書館→文獻資源,文獻資源作為閱讀的落腳點,直接關系到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通過調查分析(見圖1)可知:
(1)館藏圖書訪問的百分比最高的。傳統館藏圖書具有知識系統性、內容漸進性等特點,加上讀者多年養成的個人閱讀習慣,故具有高訪問量,鑒于此,本文研究圖書館2013春季、2013秋季和2014年春季3個學期系統日志數據(見圖2),分析結果:文學(I)類書籍的借閱次數最高,這和我們在訪談及問卷調查中得出的“閱讀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修養”的結論是非常吻合;其次,閱讀訪問量與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有緊密聯系,并和師生比例成正正相關關系,師生比例大的專業,其對應的專業類書籍的閱讀訪問量就高。
(2)電子圖書訪問的百分比僅次于館藏圖書,而且學生用戶比例相對更高,這符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電子圖書方便快捷、價格便宜、海量儲存等優點迅速被大學生接受,大學生可以用手機、手持閱讀器、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下載電子圖書,進行移動閱讀,每時每刻都能通過這一媒介來閱讀獲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識。電子圖書成為學生群體最主要的圖書館資源獲取渠道。
因此,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必須以資源為基礎,由于讀者認知需求的差異,各類資源的需求量就不同。讀者根據自身的閱讀需求和喜好,訪問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為保證閱讀推廣活動行之有效,高校圖書館必須掌握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包括文獻資源的類型、學科、數量及分布情況等,以及讀者的閱讀特點,做好資源建設。
23 讀者認知需求高低相關性分析
匯總幾個具體問題,問題1“您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次數”;問題2“您去圖書館讀書時間”;問題3“您讀書的目的”;問題4“你認為讀書對你學習、科研幫助嗎?”;問題5“您平均每個月讀幾本本書?”;問題6“你的平均學習成績(學生)”;問題7“您的科研情況(教師)”。
利用SPSS對學生問卷的以上問題進行相關性分析(見表2),發現:“您去圖書館讀書時間”和其他問題沒有強相關性;問題“您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次數”與“您讀書的目的”和“你認為讀書對你學習、科研幫助嗎?”和“你的平均學習成績(學生)”3個問題的Kendall相關系數分別為-0286、-0174和-0317,表明它們之間均具有比較強的負相關性,說明學生對讀書的認知不同,去圖書館讀書時間就不同,讀書時間越長,他們的學業水平越高,對他們的幫助越大;“您讀書的目的?”、“你認為讀書對你學習、科研幫助嗎?”和“你的平均學習成績(學生)”這3個問題之間的Kendall相關系數分別為0400、0122和0138,表明它們之間均具有比較強的正相關性,更進一步說明學生的認知對圖書館的依賴程度和學業成績密切相關。
利用SPSS對教師問卷的以上問題進行相關性分析(見表3),結果表明,教師對讀書的認知不同,去圖書館讀書時間就不同,教師去圖書館讀書時間越長,他們的科研水平越高,對他們的幫助越大。教師對圖書館的依賴程度和科研水平密切相關。
.在001水平下顯著 .在005水平下顯著。
正如研究者認為“認知需求”是個從高到低的兩極變量。高認知需求者凡事好問,對新奇事物非常有興趣,喜歡探討問題,愛好鉆研知識。高認知需求者和低認知需求者面對復雜或者需要付諸努力的認知活動時,他們的表現是不同的,這不僅僅體現在對認知活動的投入程度上,而且體現在對認知活動的喜愛程度上[4]。認知需求的高低對學習、科研有很大影響,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較強這類人群,即高認知需求者,他們的閱讀欲望比較強烈,喜歡閱讀,更愿意付出努力去閱讀和思考,所以在學業和科研中表現就突出,師生的學習、科研水平反映著師生閱讀的投入和喜愛。高認知需求者,閱讀的需求也比較多,這類人群喜歡光顧圖書館,喜歡讀書。在閱讀推廣活動開展中,要積極鼓勵高認知需求者,還要有針對性的幫助低認知需求者,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也積極投身到閱讀活動中。
24 讀者利用圖書館閱讀狀況調查分析endprint
在調查中,針對“您喜歡讀書嗎?”和“您認為讀書對您有幫助?”這兩個問題在我們的調查中,分別有958%的讀者喜歡讀書和971%讀者認為讀書有幫助,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廣大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很高。在對“您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次數”調查中有271%的師生幾乎每天都去,也有171%的師生1個學期會去1~2次;“您在圖書館每次讀書時間”問題的調查中,超過2小時的占到33%。“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圖書館資源的理由”中有656%的讀者選擇“不知道讀什么書”?!坝绊懩喿x的最大障礙是什么?”中有571%的讀者選擇“上網聊天、玩游戲和看影視作品等占用了大量時間”。
鑒于以上的調查數據顯示,讀者的心理和行動存在著如此大的矛盾,很多人具備閱讀能力,卻不讀書;有些人想讀書,可資源良莠不齊,不知讀什么??傊遣蛔x書。這是閱讀推廣活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認知需求受阻,一旦認知需求受阻,讀者就失去任何閱讀的興趣,如何把用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用戶喜歡閱讀,閱讀本身是一種學習,讓讀者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真正實現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本目標,體現圖書館的價值,高校圖書館轉變觀念,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面向讀者借閱瀏覽式的被動服務,而是一種結合讀者具體情況,介紹資源,把讀者吸引到圖書館,引領閱讀的主動服務,圖書館員深度介入讀者的閱讀過程[5]。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認真分析讀者的認知需求,讓讀者有讀書的興趣,積極開展閱讀推廣。
3 推進閱讀推廣工作的幾項措施
31 從讀者需求出發,有計劃、有層次地加強文獻資源建設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是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支撐點,豐富足夠的文獻資源,才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閱讀需求。定期對館內所藏文獻資源的類型、學科、數量、分布情況和文獻利用情況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根據用戶的需求,有計劃、有層次建設資源,合理布局,加強文學類、專業類藏書體系和數字資源系統的建設。及時剔舊補新,優化資源,保證文獻資源的活力,凝聚讀者。
32 加大宣傳力度,激活認知,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 高校圖書館要面向學校師生積極宣傳,打造各種服務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調動讀者的讀書積極性,讓讀者了解和熟悉圖書館的資源情況和動態消息,并從實際出發改變和提升服務,讓讀者置身于閱讀推廣活動中,使他們成為既是閱讀推廣活動的參加者,又是推廣活動的宣傳者和組織者,使他們逐步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高校圖書館要依托高校大環高校境積極和各院系、職能部門合作,將資源“推出去,動起來”,激發讀者的認知需求。首先,可在教學計劃設置中增加閱讀類課程,如針對通識教育課,根據學科專業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內容和比重;其次,可在創新實踐板塊中加入閱讀,設置一定的比例,讓師生都有一定的閱讀目標,并納入學生學業總學分體系中,畢竟學生還是以學業學分修滿為目的;第三,使閱讀推廣融合在老師課堂講課過程中,也融合在學生的平時的學習實踐中。第四,也要和團委、學生工作處及院系合作,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讀書活動,將圖書館的資源分門別類介紹給讀者,這樣可以提高廣大師生認識水平和參與程度。最后,鼓勵師生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提高師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素養。圖書館要營造休閑、放松和舒適的閱讀環境,要讓讀者喜歡來圖書館閱讀、依賴圖書館。
33 定期組織圖書館員進行專業素養培訓,強化館員和讀者的溝通 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成功與否,與身為活動推動者與執行者的館員息息相關。因此,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閱讀推廣活動工作經驗豐富的館員,對于成功、有效地舉辦閱讀推廣活動至關重要。高校圖書館應充分重視對館員隊伍的培訓,制定培養計劃,落實培訓課程,對圖書館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他們的閱讀指導服務能力、制定閱讀推廣活動的規劃能力,能夠根據不同讀者的認知差異,指導閱讀,尤其針對低認知需求者這類人群,要研究他們的閱讀動機、閱讀能力及閱讀態度,積極和讀者溝通,給予幫助,激發讀者的讀書欲望。
34 跨越數字鴻溝,加強高校圖書館之間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交流 目前,各個高校都在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且形式豐富多樣。通過舉辦閱讀推廣交流會,介紹各館活動內容、形式和閱讀推廣的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各館之間還要加強資源交流,加強聯系,達成合作,進行文獻合作采集或分擔收集、館際互借和直接閱覽,提供文獻傳遞服務等,加大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高校圖書館資源體系的建設。通過各館之間高度的交流和資源共享,跨越數字鴻溝,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提高讀者的認知水平,拓展讀者的認知需求,為讀者創造更為廣闊的閱讀天空。
35 定期評估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
對于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不能將其看作是一項權宜之計或形象工程,而應將其定位為一個常規性的圖書館基礎服務工作,要進行行政干預,館領導高度重視。定期評估閱讀推廣活動[6],實證調查,并對調查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和總結,掌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使用情況,分析讀者需求和動機,為資源建設和閱讀推廣提供更有效參考。
4 結 論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閱讀的內涵和外延都在擴大,可以說閱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7],高校圖書館必須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因勢利導,將圖書館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閱讀活動開展的越廣泛、越豐富、越深入,圖書館的資源越能充分利用,就越能實現圖書館的價值,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認真分析讀者的認知需求,積極調動讀者積極性,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參考文獻
[1]萬喬.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形式和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9):33-35.
[2]Heuer R J.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M].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t.Printing Office,1999:10.
[3]黃健.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其評價[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2):93-96.
[4]徐潔,周寧.認知需求對個體信息加工傾向性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0,(4):685-690.
[5]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40(5):4-13.
[6]范并思.閱讀推廣的理論自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6):3-8.
[7]吳.任務、使命與方向: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J].圖書館雜志,2014,(4):18-23.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