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靜++++劉彤
摘 要:就中國共產黨社會歷史資源的豐富和發展來說,要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廣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就中國共產黨黨員和組織優勢的豐富和發展來說,要充分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永葆中國共產黨鮮活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權力運作的特點,建立健全黨內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要充分發揮黨內民主,抑制黨內腐敗現象的滋生。就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制度優勢的豐富和發展來說,要把黨章看成中國共產黨立黨的根本大法,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黨章的特權;要建立健全各種制度,逐步完善政治制度的具體運行機制和體制。
關鍵詞: 當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資源;優勢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5)06-0072-04z
政治資源概念是一個頗具歧義性解釋的概念,大多數的政治學者認為政治資源是政治主體用來影響他人行為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財富。著名社會學家鄧偉志指出:“所謂政治資源是指政黨或政府作用于政治客體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財富。”[1]政治學學者戴建忠認為:“政治資源是政治學和經濟學相互交叉而產生的邊緣性概念,政治資源學就是研究人類精神性政治力量和物質性政治力量如何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促進政治文明化的過程。”[2]也有學者認為,政治資源是指政治組織者為了執行自己的決策、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維持社會系統和政治系統的有機協調進而鞏固自身的政治地位而使用的各種資源的總稱。基于此種認識,本文認為所謂政治資源是指政黨或政府進行政治治理所使用的全部物質性資源和精神性資源的總稱,政治資源具有鮮明的權力分配屬性,那些沒有進入到政治過程、沒有對政治權力運作發生作用的政治手段或社會財富不屬于政治資源的范疇。所謂中國共產黨政治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在政治過程中所使用的有形物質性政治資源和無形精神性政治資源的總和。根據政治資源存在和運作的方式不同,政治資源可以分為社會歷史資源、黨員和組織資源、章程和制度資源三大類別。
一、中國共產黨社會歷史資源優勢的豐富與發展
所謂社會歷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歷史地位來源的合法性問題和現實地位存在的合理性問題。從歷史角度分析,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是在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是中國共產黨固有自封的。中國共產黨維持自身優勢社會歷史資源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更好的維持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為了改革開放以后來之不易的經濟繁榮局面,為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為了民生的穩定和民族的共同繁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社會歷史資源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1.要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要把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和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緊密結合起來,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為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行動指南,要同各種腐朽思想作堅決的斗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來源的合法性問題、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現實存在的合理性問題。要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社會理念深深嵌入到公民意識和心靈的深處,要在全社會掀起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國服務、公而忘私的道德風尚。總之,中國共產黨歷史來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問題是新時期維系社會安定的重要政治資源。
2.要廣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以史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知榮辱;以燈為鑒,可知遠近。歷史是一面鏡子,它不僅折射出轟轟烈烈的革命戰爭和民族戰爭的輝煌篇章,而且映射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長歷程。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新的國際形勢下重溫那段歷史,不僅可以學習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而且可以鼓舞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勇氣。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國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更應該牢記歷史的經驗、汲取歷史的教訓,要把民族富強、改革開放和國家振興的使命寄托在全社會上下一體的協同努力上,要廣泛開展黨史知識的宣傳與教育,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光輝歷程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去。不僅如此,要把抗日戰爭的歷史編譯成紀實的文字嵌入到中華民族追求獨立富強的艱難歷程中,使我們的后代牢記這段歷史,不忘國恥,知恥奮進。實踐證明,在新時期開展歷史知識教育就是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政治資源的便捷路徑。
二、 中國共產黨組織資源優勢的豐富與發展
對于有著8779萬黨員的組織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新的歷史機遇下,要想豐富與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黨員資源和組織資源必須做到如下三點。
1.要充分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永葆中國共產黨鮮活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戰爭和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戰場上身先士卒、革命中前赴后繼的排頭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一些人對物質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一些在改革開放前被認為正常的道德行為,結果在市場經濟時代被認為“愚蠢”;一些在改革開放前被認為不合理的事情,結果在市場經濟時代被認為“極端正常”。那么怎樣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隊作用呢?胡錦濤明確指出,要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民主、自由、富強、文明、和諧、平等、孝道等觀念深入人心。習近平指出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必須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因為“政治紀律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3]在資源政治學上,紀律是政黨維系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離開了嚴格的紀律,政黨的運作效率就會大受影響。作為一種精神性政治投入,政黨紀律條款的多少、各條款的準確語言表達、條款適用時效的精確定位、條款之間的相互協調都是執政黨必須付出的政治性智力資源。
2.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權力運作的特點,建立健全黨內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在組織行為學上,政黨的權力運用具有資源分配的基本屬性,這種資源分配內含著權力的有效配置問題,關于政治資源的權力分配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要完善黨內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實行權責對應,堅決反對特權,防止濫用職權。執政黨對資源的支配權力很大,應該有一個權力清單,什么權能用,什么權不能用,什么是公權,什么是私權,要分開,不能公權私用。”[3](90)習近平的話語告訴我們,對于領導一個正在領導中華民族進行偉大復興的政黨來說,如果不能清醒認識自身權力的運作特點,不能有效配置自己的政治資源,不能對自身權力的使用進行實質性的監督,那么就會危及社會主義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就會影響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斗力,就難以實現中國夢。
3.要充分發揮黨內民主,抑制黨內腐敗現象的滋生。黨內民主是實現民主集中制原則的根本保障,沒有了黨內生活的民主協商和民主決策,政治資源的分配就會失去公正的走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4年來的實踐一再證明,黨內民主是實現黨的戰斗力的重要保障,失去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黨的路線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生活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帶來的各種“潛規則”嚴重制約了黨內民主生活的正常化和規范化。針對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這些潛規則看起來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聽起來悖情悖理,卻可暢通無阻,成為腐蝕黨員和干部、敗壞黨的風氣的沉疴毒瘤。如果任其大行其道,我們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又何談好轉?破除潛規則,根本之策是強化明規則,以正壓邪,讓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全黨上下,任何一級組織、任何一名黨員和干部都要嚴格遵守黨的組織制度和黨的法規紀律,對黨忠誠,光明磊落,公道正派。”[3](92)為了使全黨認清國家和政府所處的嚴峻政治形勢,習近平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止腐的總體形勢做了闡述,指出反腐倡廉是一個復雜、長期、艱巨的政治任務,他指出:“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從源頭上有效防治腐敗,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3](89)習近平的話語告訴我們,在當今日益嚴峻的反腐形勢下,努力聚焦目標任務,堅決保持政治定力,堅定正確的立場方向,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一步推向深入,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具有實踐意義。反腐治腐是活躍黨內優質政治資源、純潔黨員干部隊伍、激發黨組織活力的有效保障,須臾不可放松。
三、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制度資源優勢的豐富與發展
資源具有分配意義上的稀缺性問題,作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政治綱領的重要價值依托,中國共產黨章程以及由此而制定的各種規則制度都是極為稀缺和寶貴的政治資源。對黨章和各種制度的開發和利用必須堅持依時而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原則,要堅持黨章基本原則的不動搖,要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某些不合時宜的具體機制或體制,具體應該做到如下兩點。
1.要把黨章看成中國共產黨立黨的根本大法,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黨章的特權。從本質上看,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原則和章程、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組織原則和政黨紀律、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奮斗目標和懲罰機制都是黨章必須規約的重要政治資源性因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發揮黨章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要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特點,不失時機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比如黨的十五大之所以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并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因為鄧小平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基本經驗,吸納了人類社會共有的文明成果。在當代中國,只有這一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只有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才能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黨的十六大之所以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進黨章就是因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章程》是黨的一切活動的根本依據,凝結了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智慧和基本規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建設的重要政治資源,必須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充實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政治資源分配的最大化收益,才能永葆黨的青春與活力。
2.要建立健全各種制度,逐步完善政治制度的具體運行機制和體制。鄧小平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做壞事,制度不好可能使好人無法做好事。制度問題牽扯到定型化和成文化規則的使用,政治制度的設計和推行關系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現實依據和長遠利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所推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會議制度、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選舉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公務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都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都體現了國家公共治理的政治資源特點。既然是制度化的政治資源,就必然存在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的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長期治理國政的歷程中,我們逐漸改革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某些具體運作機制,增強了人大代表的主人公責任感和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使命感,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點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加強了黨員廉潔自律制度的建設,使得黨內民主集中制原則得到正確貫徹和發揮;我們改革了民主選舉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選舉過程、選舉程序、選舉結果的和諧統一;為了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偉大目標,中國共產黨還改革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大限度的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則;對于國家公務員的考試、招聘、任用、任免、獎懲、休假、辭退和薪酬制度都做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并適時制定了《公務員法》;對于政府職能的轉型問題做了全面的調研和分析,促進了行政管理體制由管制型政府運作模式到服務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轉化,對于時下最為流行的企業化政府模式、生態化政府理念也進行了深刻探討,并制定了許多具體的實施細則;對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成分也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所有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以制度資源建設國家的愿望和決心,因而具有政治資源學的詮釋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鄧偉志.政治資源配置問題簡論[J].民主,2002,(2).
[2]戴建忠.精神性政治資源的權威性分配——政治價值的倫理導向[J].甘肅社會科學,2008,(2).
[3]中央紀委,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