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慶蕾
(西北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重要的國際通道,為古代東西方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從此絲綢之路不再局限于地理范疇,而是升華為人類精神理念的象征。從這個概念上理解,絲綢之路也是創造人類文明之路、文化經濟繁盛之路。當前我國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可以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
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對于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往來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客觀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都存在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通過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可以有效促進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可以在資源和技術方面優勢互補,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于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能夠以寬容、尊重和理解的態度接受不同的文化,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此外,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可以使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的國際貨幣。經濟主體行為的第一驅動力就是要獲得更高的利益。隨著信用貨幣的使用,國際間貿易所使用的貨幣與貨幣比值的穩定性、可獲得和可使用性存在著關系。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就要基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而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背景下,我國可以在一體化經濟環境下提升貿易逆差,促使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的國際貨幣,由此而外購能源時,可以使用人民幣,緩解國家外匯儲備的壓力。人民幣一旦成為區域性的國際貨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就會增強,在貿易結算中使用美元的境遇將會改變。雖然目前資本項目沒有規模化開放,但是在我國周邊環境中,人民幣區域化的發端已經出現。為了推進人民幣區域化之路走得更遠,就要促進資本項目開放,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至為關鍵。
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是促進交通、能源、產業和城市的一體化,戰略發展進入到高級階段,實現貿易和金融一體化,并將文化和生態一體化貫穿于其中。一體化戰略促使區域經濟合作成為有機整體,通過全方位合作,多層次展開,構成了系統化工程。在實現跨國、跨區域經濟合作的同時,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勢互補,但也面臨著各種挑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的展開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低層次展開,逐漸向高級形式發展。從目前實施一體化的戰略形式來看,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是需要優先發展的,成為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其中,合作的重點是能源一體化,包括交通和通信在內的基礎設施成為了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的基礎。經濟全球化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展開,實現城市經濟一體化是必然的選擇。當低層次的基礎設施一體化展開后,就要進入到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高級階段——貿易和金融一體化。而貿易和金融的一體化必然推進貿易快速增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層次展開。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的實施,還要注重文化和生態目標的構筑,將文化與生態滲入到各項一體化戰略中,促進文化和生態發展。
1.交通、能源、產業一體化
交通、能源、產業一體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實施的基礎環節,可以奠定沿線城市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從目前新亞歐大陸橋建設的情況來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各個國家在通訊領域的合作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我國的通信設備和技術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正在推進通信行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能源一體化是實現資源、技術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戰略,可以通過彼此照顧,推進共同發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中,能源合作是否順利,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重點。產業一體化可以減少貿易壁壘,促進產業合作低成本發展。目前,我國與中亞國家在產業合作雖然已經取得了進展,但合作處于低水平階段,且在合作的過程中會存在著諸多的不平衡性。這就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相關領域的多層次、全方位開放合作。
2.沿線城市一體化戰略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中,城市一體化可謂是一大亮點。發展城市一體化就是通過建立城市鏈、打造城市群,推進城市建設。具體而言,沿線城市一體化戰略的展開,需要對城市空間進行合理布局,打造基礎設施完備、功能健全,且高效運行的高品質城市。城市打破了單一的發展路徑,構成多中心城市鏈。就國內而言,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一體化發展戰略,可以分別以西安、鄭州、青島等城市為中心,將中心城市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囊括其中,形成城市群。城市群的快速發展可以推動交通設施建設,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發展軸逐漸向周邊輻射,形成覆蓋經濟區范圍內的交通網絡。
隨著交通、能源、產業一體化戰略的實施,貿易一體化的快速推進,新亞歐大陸橋被構建起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建,已經超出了古絲綢之路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范圍。新亞歐大陸橋建立起來以后,各國之間的貿易交通將更為方便,貿易成本也相對下降。
與歐盟不同,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屬于“異質”結構,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獨特的戰略發展路徑,相互之間合作的最終目標是共同體制度安排,不會朝著政治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
區域金融一體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展開的重要環節。區域國際金融中心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舉措。區域金融中心之所以能夠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基于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對金融信息實施了風險防范措施,由此而提升了區域競爭力。比如,陜西省西安市所在地理位置為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結合區域,屬于新亞歐大陸橋國內段重點城市,是西部地區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教中心,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在承接國際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同時,應以此為基礎條件,促進資本融合,成為資源向東部地區流動的中轉加壓站。由于西部地區的發展存在著滯后性,以金融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可以將東西部之間的經濟差距縮小。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途徑。要融入到區域合作一體化中,就要促進政府之間的務實合作,主要內容包括:國家之間要緩和矛盾沖突,使區域局勢保持穩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領導人就曾經提出開展政治、安全對話,促進各國間的合作。但是,由于亞洲各國間沒有建立政治互信,使得亞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沒有實現突破性進展。直到20世紀90年代,東歐國家為實現市場經濟轉型,與歐盟簽署了區域貿易協議。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從維護自身利益、尋求互利共贏的角度出發,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可見,政府之間的務實合作對于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要落實到操作層面,獲得實質性的成果,就要對操作層面的體制機制進行完善,將經濟一體化戰略的合作形式構建起來,特別要將上海合作組織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營造良好的經濟協調平臺。上海合作組織已經在區域間溝通、反恐等方面取得了成果,還推動了能源合作,這些都構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條件,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軟環境。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需要強化與上海合作組織之間的聯系,建立沿線各國跨國協調機制,以深化區域合作。
綜上所述,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戰略,是創新的國際經濟貿易戰略,將成為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繁榮的有效途徑,為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的主要戰略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趙永平,徐盈之.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測度與驅動機制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1).
[2]曹文莉,張小林,潘義勇,張春梅.發達地區人口、土地與經濟城鎮化協調發展度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
[3]方晉.利用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人民幣區域化[A].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主編.人民幣區域化條件與路徑[C].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4]余劍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人民幣區域化路徑及其效應[J].商場現代化,2015,(5).
[5]張蕊,白永平,馬衛.新型城鎮化質量與協調性研究——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