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文化系,貴州都勻558000)
毛南族是貴州省世居民族之一,目前人口約三萬六千余人,主要聚居于該省中南部的平塘、獨山、惠水三縣境內,其中約90%的人口分布在平塘縣卡蒲、者密等幾個鄉鎮境內。社會治理問題,是我國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但涉及貴州毛南族鄉村治理的學術成果,除了筆者5篇論文外,尚未發現有其他學術成果涉及。筆者從獨特的時代背景入手,專門梳理毛南族鄉村治理遭遇的重大困境,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與對策。
毛南族是貴州省世居民族之一,目前人口約三萬六千余人,主要聚居于該省中南部的平塘、獨山、惠水三縣境內,其中約90%的人口分布在平塘縣卡蒲、者密等幾個鄉鎮境內。社會治理問題,是我國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但涉及貴州毛南族鄉村治理的學術成果,除了筆者5篇論文外,尚未發現有其他學術成果涉及。筆者從獨特的時代背景入手,專門梳理毛南族鄉村治理遭遇的重大困境,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與對策。
毛南族是貴州省世居民族之一,目前人口約三萬六千余人,主要聚居于該省中南部的平塘、獨山、惠水三縣境內,其中約90%的人口分布在平塘縣卡蒲、者密等幾個鄉鎮境內。社會治理問題,是我國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但涉及貴州毛南族鄉村治理的學術成果,除了筆者5篇論文外,尚未發現有其他學術成果涉及。筆者從獨特的時代背景入手,專門梳理毛南族鄉村治理遭遇的重大困境,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與對策。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任何社會治理的基礎,貴州毛南鄉村治理亦然。當前,外出務工潮席卷下的鄉村社會是貴州毛南鄉村治理的獨特背景。外出務工的盛行,本文從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兩個方面來簡單分析。
1.1 客觀條件 21世紀初期,伴隨著2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經濟得以巨大發展,中國特色城市化戰略開始實施,迫切需要巨量的人力資源支撐。根基于戶籍制度基礎上的森嚴的城鄉壁壘開始破解,吃苦耐勞又廉價的鄉村勞動力開始受到青睞。這種時代巨變,對于做了幾代城市夢的毛南人而言,是個夢寐以求的機遇。
1.2 主觀條件 貴州毛南族世代聚居于云貴高原東南邊緣的崎嶇山區,千溝萬壑,土地稀缺,目前人均土地667 m2左右,大部分土地是依賴自然降雨的坡地,糧食產量極低。隨著交通、住宅等各種建設用地的剛性增加,人口的自然增長,人均土地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依賴這么點土地,目前最多只能維持基本溫飽,加上我國糧食價格受控的歷史戰略制約,如今單純從事農業而發家致富完全不現實。能夠通過外出務工獲取比在家務農更大的收益成了毛南人的最大愿望。
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有機結合,造就了21世紀初貴州毛南人外出務工行為蔚然成風,最終形成了當今方興未艾的外出務工大潮。絕大多數青壯勞動力棄農務工,離鄉進城,造成了留村人口結構性巨變,引發出諸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對于當代鄉村治理形成巨大挑戰。
外出務工這一極具時代特征的職業選擇,不僅成就了中國城市的輝煌,也成就了貴州毛南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單就目前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而言,這一職業選擇功不可沒。但如果放眼將來,這一職業選擇的前景迷離,并非一路高歌。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外出務工在創造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毛南鄉村治理帶來前所未遇的挑戰。這些挑戰使得延續三十余年的原有鄉村治理模式趨于失效,毛南鄉村治理步入困境。本文擇其重大困境闡述如下。
2.1 鄉村本土經濟發展呆滯,農業經濟趨于萎縮 由于絕大多數有文化、有技術、有體力的村民棄鄉進城打拼,建設家鄉的責任自然落到了留守村民身上。缺乏基本的文化、技術、體力的支撐,不僅鄉村本土經濟進一步發展乏力,維持原有的水平也力不從心。原本小打小鬧的個人或合伙的微型企業興衰無常外,鄉村傳統支柱產業——農業也面臨著日益萎縮的局面。糧食作物種植需要一定的體力,經濟作物種植不僅需要一定體力更需要一定的技術。缺乏技術和體力的有力保障,不僅經濟作物種植種類與面積急劇減少,糧食作物種植種類與面積也開始減少。水田變旱地,雙季變單季甚至坡地拋荒現象在毛南鄉村開始頻頻出現。這些現象直接導致土地單位面積產量下降,進而引起整個鄉村農業經濟萎縮。大部分農戶僅僅滿足于食糧自給,不少農戶食糧尚需外購。如果放任自流,鄉村的農業基本功能就會自然喪失。
2.2 鄉村民風民俗易質,民族文化傳承趨于乏力 由于絕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無法參與家鄉原有的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目前這些民俗活動要么停辦要么減小規模。這種現象不僅使得民族鄉村失去吸引游客的基本資本,使得鄉村旅游業前景黯淡無光,而且也使得毛南族在日趨減少的集體活動中逐步喪失民族向心力。不僅如此,隨著世俗文化對外出務工者的浸染,這些民族文化傳承的主力軍自身也有意無意中放棄了對民族特質的堅守。目前,在毛南村寨,除了老年人本著近乎虔誠的態度堅守著自身民族文化的陣地外,其他人開始或明或暗地淡出。目前,貴州毛南族民族文化不但發展動力嚴重不足,而且有斷代之虞。
2.3 鄉村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無法維系,社會根基趨于瓦解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男(女)大當婚(嫁)、夫妻和睦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的樸素要求。外出務工潮來襲后,青壯年紛紛外出,僅余老幼及哺乳期的婦女留守故土。務工的職業要求,使得務工者僅得年終機會回鄉團聚,這樣就造成了高齡老人的日常服侍、年幼子女的日常管教、夫妻的日常扶持無法兼顧的狀況。就老人而言,平時精神贍養被忽視,生病時又無人照料,最終造成老人臨終難見子女一面,雙方抱憾終生的極端惡果。就子女而言,平時與父母缺乏基本交流,有事時又無法溝通,最終造成子女缺乏管教,道德堪憂的極端惡果。就夫妻而言,平時兩地分居,有事時又無法互助,最終造成夫妻隔閡日增,離婚收場的極端惡果。這些極端惡果的實例目前雖少之又少,對家庭傳統倫理道德的腐蝕作用卻不容小覷。眾所周知,婚姻是我國家庭構建的前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我國傳統家庭構建的模式。當前,在毛南村寨,女大當嫁不存在任何技術性困難,男大當家卻不然。由于我國不同地域經濟水平的巨大差異,外出女工極少愿意回鄉成家,本地返鄉男子的婚配幾率大降。由于家庭經濟因素的制約,因貧難婚成為大齡男子的緊箍咒。這樣的實例目前雖屬個別,卻是家庭傳統倫理道德構建的絆腳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整個社會構建的根基。家庭內部裂變甚至根本無法組建,社會的和諧穩定自然流于空談。
2.4 鄉村傳統家族鄰里倫理道德無法維系,社會治安趨于惡化 互助友愛是我國傳統家族鄰里倫理道德的樸素要求。外出務工盛行后,由于各人能力、機遇的差異,各家經濟實力對比發生巨大變化,歷經二十余年才形成的村莊實力格局在短短數年間便被打破。由于缺乏足夠的時間加以消化,短期內造成心理極度不適,各家之間猜忌、嫉妒之心不免泛起。原有的家族鄰里之間友愛互助的習俗逐步流于表面化,明爭暗斗逐步充斥鄉間,平時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習氣開始形成。目前這股暗流雖未成不可逆轉之勢,卻不可忽視其對傳統家族鄰里倫理道德的侵蝕力度。傳統家族鄰里倫理道德逐步失去對鄉村的制約力度,村民心態微妙的嬗變,造成鄉村天然治安體系漏洞百出,加上原有的治安主力——青壯年大量流失,大大小小的治安事件在這片原本平靜的土地上時有發生。目前這種治安形勢雖稱不上嚴峻,但依然要求有別于傳統的新的鄉村治安體系盡快構建。
鄉村治理的種種困境,實質就是我國鄉村復興大業在經濟社會、民族文化、倫理道德等領域急需解決的難題。對此的認知與態度,檢驗著鄉村基層執政群體的政治智慧,執政素養。
從20世紀80年代初人民公社體制解體,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盛行后,在我國廣大鄉村實行的是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雙層經營體制。經過30年的運行實踐,這種體制的不足日趨顯現,概而言之就是分有余而統不足。具體到貴州毛南鄉村而言,鄉村基層政權組織治理理念僵化,前瞻性不足,全局觀欠缺,日常治理中主動服務意識淡薄,被動管理意識盛行,最終導致毛南鄉村社會治理功效式微。針對上述不足,筆者提出自己的治理思路與對策,為提高社會治理功效盡綿薄之力。
3.1 治理思路 貴州毛南鄉村治理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外出務工,根源就是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所以,提高本地經濟發展水平,留住人心是基本的治理理念。由于毛南鄉村具備貴州毛南族的民族特性、西南喀斯特的地貌特性、亞熱帶氣候的植被特性等天然優勢,使得民族旅游產業成了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選擇。具體為:以民族旅游業為龍頭,帶動民族工藝品加工業、綠色養殖業、綠色糧食種植農業、綠色果蔬種植業等相關輔助性子產業發展,再配以人員技術培訓、宣傳營銷、發展規劃、倉儲物流、交通建設等配套性建設,共同構建毛南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治理思路。此思路必須保障本土毛南鄉民共享發展紅利,政府與百姓共贏,否則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2 治理對策 治理思路的有效實現需要依賴符合當地實際的具體對策,缺乏有效對策的保障,治理思路的功效不彰甚至無效。筆者擇其重要對策簡述如下。
3.2.1 發展民族工藝品加工業。利用游客的獵奇心理和對美的天然追求,采用傳統和現代兩種手段,制造出符合不同游客心理的不同價位的工藝品。一是挖掘深藏于民間的原汁原味的傳統工藝品技藝,以傳統方式手工制造。二是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藝術再加工,利用現代設備機器制造。
3.2.2 發展綠色環保的養殖業、糧食種植業、果蔬種植業,在此基礎上發展農特產品加工業。利用該地茂密的植被、優質的水源、眾多的坡地等地域特點,一是養殖業采用放養方式;二是擴大高價值的糯米種植面積;三是推廣種植適應本地氣候、土地的最優果樹品種,以便規劃春天賞花、秋天摘果的特色旅游體驗主題;四是擴大時令蔬菜和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規模。
3.2.3 加強人員技術培訓。一是鼓勵本地鄉民,尤其是未能升學的初中畢業生,由政府墊資或部分墊資,按需擇優質技術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進行相關技術培訓,解決本地專業人才匱乏現象。二是根據需要爭取國家的對口支援人才和聘請資深技術人員到現場隨時指導,解決一時性技術性難題。
3.2.4 擴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媒介,通過廣告、視頻、文章等形式及時進行營銷宣傳,激發游客的興趣。
3.2.5 制定發展規劃預案。每年根據發展所需,前瞻性提出幾個調研課題,通過社會招標方式加以專業化解決。
3.2.6 合理規劃景區布局,整合各種資源。依據毛南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通盤規劃設計景點分布,為旅游業長遠發展提供充分空間。
貴州毛南鄉村治理的困境,不過是當前我國鄉村治理困境的一個縮影。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對此保持應有的關注,因為鄉村治理永遠都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如此,鄉村復興大業才會真正實現。
[1]李小紅.貴州毛南族農業生產現狀考察:以上茂村為例[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2):16-20.
[2]李小紅.貴州毛南族農業生產實況及困境考察:以上茂村為例[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4-107.
[3]李小紅.當代貴州毛南族家庭生產功能變遷考察[J].凱里學院學報,2014(4):48-51.
[4]李小紅.貴州毛南族農民外出務工困境考察:以貴州省平塘縣上茂村為例[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2):89-92.
[5]李小紅.貴州毛南族人外出務工實況考察[J].安徽農業科學,2015(24):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