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離妮,林榮斌,羅潔漫
1.廣州職安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388 2.廣州市賽特檢測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40
地鐵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系統衛生學情況與分析
鄭離妮1,林榮斌2,羅潔漫1
1.廣州職安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388 2.廣州市賽特檢測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40
為調查評價試運行期地鐵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污染狀況,為衛生管理提供依據。本文對地鐵X號線9個新車站共抽取了63個空調送風口,空調送風口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平均值分別為350cfu/m3、400cfu/ m3,致病微生物均未檢出;在各檢測點中,空調送風口細菌總數、真菌總數、溶血性鏈球菌超標率分別為1.59%、14.29%、0%。各檢測點空調送風口PM10檢測平均值為0.12mg/m3,超標率為46.03%。結果表明:地鐵公共場所集中空調的通風系統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亟需加強衛生管理。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可吸入顆粒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建筑物更多地采用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于空調通風系統本身設計、安裝、運行、管理、清潔等各環節不合理,產生和加重空氣污染物的濃度,造成空氣質量下降,這已成為建筑物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是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可能引發呼吸道傳染病傳播[1]。
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環境,保障廣大乘客和地鐵職工的身體健康,本文于2010年10月~11月對X號線公共區域集中空調送風系統進行了衛生學調查與分析。X號線延線9個站于2010年9月30日開始試營運,全部為地下車站。
1.1 檢測內容
送風口PM10、送風微生物(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和溶血性鏈球菌)
1.2 樣品采集、檢測標準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附錄C和附錄D。
1.3 評價依據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衛監督發[2006])。
2.1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微生物
地鐵X號線車站空調送風口細菌總數平均值為350 cfu/m3,站臺為348cfu/m3,站廳為352cfu/m3,在各檢測點中只有2#車站站廳1個檢測點不符合衛生要求,超標率為1.59%,其中站臺為0.00%(0/39),站廳為4.17%(1/24);最高值超過標準0.53倍(送風細菌總數的限值標準為≤500cfu/m3[2])。
空調送風口真菌總數平均值為400cfu/m3,站臺為419cfu/m3,站廳380cfu/m3,在各檢測點中共有9個檢測點(2#車站站臺4個、站廳3個、1#車站站臺2個)不符合衛生要求,超標率為14.29%,其中站臺為15.38%(6/39),站廳為12.50%(3/24);最高值超過標準1.35倍(送風真菌總數的限值標準為≤500 cfu/m3[2])。
X號線延線9個站各車站空調送風口致病微生物均未檢出(送風溶血性鏈球菌等致病微生物的限值標準為不得檢出[2])。見表1。
2.2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PM10
X號線延線9個車站空調送風口PM10檢測平均值為0.12mg/m3,站臺為0.11mg/m3,站廳為0.12mg/m3,均高于衛生標準(≤0.08 mg/m3)。在各檢測點中共有29個檢測點不符合衛生要求,超標率為46.03%,其中站臺為43.59%(17/39),站廳為50.00%(12/24);最高值超過標準0.5倍。2#、5#、6#、8#等四站相對較高。
2.3 分析與評價
曾有學者隨機抽取深圳市各類公共場所20個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檢測空調送風中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平均日均值分別為:0.12mg/m3,291cfu/m3,273cfu/m3,未檢出溶血性鏈球菌;分別有10%,5%的空調系統送風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菌總數超標[3]。該研究結果與本文的結果有共同之處。
地鐵車站屬于地下建筑,車站內陰暗潮濕,加上某市地處亞熱帶氣候特,有利于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特別是霉菌孢子依靠氣流向周圍播散并逐步擴大污染范圍,釋放到室內的各個角落,導致部分車站站廳、站臺送風口的細菌總數、真菌和PM10指標超標。X號線延線新車站檢測時車站空調系統剛運行不久,有些尚在調試階段,工程剛剛竣工,車站內外衛生環境還沒正式運營的車站維護的好或及時,可能也是真菌總數、PM10超標率較高的一個原因。
針對PM10超標情況我們對車站進行了重復檢測,加做了室外、呼吸帶、新風井、混風室、送風口旁的細菌總數及PM10對照點,并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口PM10與室外、呼吸帶和送風口旁PM10的濃度呈正相關(r=0.804,P<0.01;r=0.936,P<0.01;r=0.943,P<0.01),室外、呼吸帶、送風口PM10濃度高于集中空調送風口。8#車站的PM10最高則源于隧道區間(0.89mg/m3)。可見,車站空調送風的污染主要來源于隧道風和室外環境污染,車站送風的細菌和真菌來自于室外和隧道的地面、土壤和空氣。室外空氣由新風帶入,車站隧道屏敝門也有5%~15%的漏風量,也可將隧道內潮濕的、未經處理的空氣帶入車站。X號線延線新車站多處于交通干道,周邊現狀交通繁忙,易產生揚塵,容易造成交通污染。
X號線延線新車站空調采用(回風隔柵型空氣凈化設備)中高效過濾+靜電除塵的方法對空氣進行凈化處理,回風室設在空調處理機前,回風與新風混合后進入空調機進行過濾和凈化,但是從檢測結果來看,雖然凈化過濾設備對空氣起到了一定凈化作用,但仍不能達到衛生標準的要求。

表1 送風微生物檢測情況
3.1 結論
地鐵X號線車站空調送風口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平均值分別為350cfu/m3、400cfu/m3,在各檢測點中,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分別有1個檢測點、9個檢測點不符合衛生要求,超標率分別為1.59%、14.29%。各車站空調送風口致病微生物均未檢出,合格率100%。
空調送風口PM10檢測平均值為0.12mg/m3,站臺為0.11mg/m3,站廳為0.12mg/m3,均高于衛生標準(≤0.08mg/m3),在各檢測點中共有29個檢測點不符合衛生要求,超標率為46.03%。
3.2 建議
1)開設空調通風系統檢修口,定期委托有資質的清洗機構定期清潔和消毒或更換各部件應,定期檢查空氣凈化消毒裝置效率。
2)應定期對運行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監測與衛生學評價。
[1]陳學敏,吳德生,王國荃,等.環境衛生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28.
[2]衛生部.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2006.
[3]張志誠,王秀英,葉寶英,等.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污染與衛生學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4,20(6):737-738.
TU83
A
1674-6708(2015)150-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