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創業:一天一杯咖啡錢

圖為青島創聯商務服務辦公室租賃中心
“現在我的團隊在這里有1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場所,拎著電腦就可以來辦公,注冊、招聘、稅收 、記賬這些都不用我們操心,孵化基地就給辦了,一個月所有的成本加起來才600多塊錢。”作為今年剛入駐市南區創聯孵化基地的一個公司,青島方甲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冠男這樣介紹。和他們一樣,創聯每年都有30多家公司成功孵化。
“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小公司,現在覺得這里的創業環境算是青島最好的,很省心,可以專心做業務。”孫冠男說。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去年年底決心創業,去了不少地方的孵化器,最終選擇在創聯這里扎根。
“我的這個公司規模算小的,只有幾個員工,業務就是負責幾個商業網站的制作和維護,現在也有十多個平方米的辦公室,如果這要是在別的地方,光是房租我就付不起,更不用說創業了。”孫冠男說,目前自己的辦公室雖然不大,但是位置卻在香港中路的青島國際新聞中心大樓里,“我當時也問了很多別的地方,如果在外面租個辦公公寓,一個月的月租也要2000元以上,根本負擔不起,但是在創聯里面,不僅有自己的辦公地點,而且可以免費使用會議室,還有茶水間免費提供飲料,辦公室也是桌椅板凳和網絡一應俱全,拎著臺電腦就可以直接來辦公了,一個月所有的成本加起來才600多塊錢,相當于一天一杯咖啡錢。”
“目前,創聯里面有400多家公司,都是科技類的創業者,以互聯網、電商等為主,不少公司在這里發展得很好,每年基本上能有30多家從這里"畢業"。”青島創聯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希祥說,這里說的‘畢業’,是指公司成功從創聯里獨立出來,能夠到外面發展。
馮希祥介紹說,創聯從2009年在市南區安家 ,總共有將近5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面積,專門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相對于以前的那種減免稅收和房租等依靠政策優惠支持創業者的模式,現在創聯立足于政策服務、法務財務服務、共性技術服務、投資融資服務、資源整合、創業輔導等6大服務模式,為創業者提供所有能夠想到的服務。
“對于一個創業企業來說,資金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第一代的創業扶持基本上就是政策性的優惠,為創業者在稅收和房租方面進行幫助,但是對于一個科技類企業來說,除了資金之外,還需要客戶資源、創業輔導、市場信息等很多方面的資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就提供這樣的服務。”馮希祥介紹說。
創聯對于創業者來說確實是一個理想的創業環境,但如果只是依靠這種模式運轉,一位創業者一天約20元左右的支出,由于水電、房租成本,創聯如何能夠支撐到現在?馮希祥坦言,目前創聯的主旨是為了創業者成功創業,收入一方面來自于服務收費,另一方面來源于政府補貼,另外一部分則來源于將創業者在這里的費用折合成股權,入股到創業者的公司。
目前,市南區已經有各級科技孵化器7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5個,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面積突破33萬平方米,已孵化畢業企業1100余家,目前擁有在孵企業640家,所有的孵化器都全力為孵化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不僅僅只是辦公地點和稅收的優惠。
自2002年開始,市南先后投資17.3億元建成青島(市南)軟件園、青島國際動漫游戲產業園和鰲山軟件園。“除此之外,市南今年還將啟動創業基金,政府投入3000萬元,加上吸引社會資金總共1.5億元左右,打造更好的創業環境。”目前市南區已經確定“一帶兩街三園多維布局”總體思路。以“一帶”(香港中路一帶)為中軸,圍繞天泰創客城、五四創客城打造特色“兩街”(大學路、瞿塘峽路),突出建設“三園”(青島市南軟件園、青島動漫游戲產業園和創意100產業園),重點發掘區域內院所學校、社區、寫字樓、咖啡網吧書吧等空間載體,建設極具市南特色的集聚化、高端化、專業化的創客綜合體,形成“多維布局”。(青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
青島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引進的專家開展濕地固碳課題研究
日前,青島市外國專家局與歐洲技術專利中心、德國德中文化經貿促進總會正式簽署引進歐洲(德國)智力成果和技術專利到青島孵化轉化的三方合作協議,這標志著青島市首次搭建起海外專利項目引進平臺,目前已有90件專利信息免費供青島市各類單位共享。
今年5月,青島市外專局成功引進首批65件歐洲專利,此次又重點與高保溫節能多功能真空玻璃建筑設計技術、風能設備-轉動葉片及其安裝技術等25件專利持有人就具體項目引進及專利合作事宜開展了洽談對接。同時,與歐洲技術專利中心、德國德中文化經貿促進總會正式簽署引進歐洲(德國)智力成果和技術專利到青島孵化轉化的三方合作協議,正式搭建起青島市引進人才智力和技術專利的全新平臺。(青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