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11家大醫院齊請外援

眼科中心的外國專家(圖左)為患者診治
3月27日,青島市醫療衛生“三優工程”推介簽約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吸引國內外優質醫療機構人才及學科落戶青島。20多個國內外著名醫療機構、院士團隊與青島11家大醫院簽訂了協議。據介紹,這是青島醫療衛生發展歷史上最高規格的一次引才活動。
本次推介簽約會舉行了34個合作項目的集中簽約儀式和“青島市國際醫療合作中心”成立啟動儀式。
“所謂三優,就是優質的醫療機構、優秀的人才、優秀的學科。隨著‘三優工程’的深入實施,吸引和匯聚更多海內外優質的醫療資源、學科、人才落戶青島,共同分享醫療健康產業帶來的機遇,必將實現青島醫療衛生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青島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說。
實際上在此次集中簽約之前,青島醫療機構已經在國內外交流上有很多進展。記者了解到,此前青大附院、市立醫院、市中心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除了在國內與更高水平的醫療機構合作外,還將擇優的“觸手”延伸到了海外。其中,美國、德國、韓國、日本等多國頂尖醫療機構每年都有近百人次的專家來青進行培訓、坐診,涉及到的領域涵蓋心臟、骨科、乳腺等多個科室。而上述青島醫療機構不僅僅將洋專家請進來,還會定期派遣自己的醫生到國外合作醫院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培養成專家后再回國效力。
據介紹,去年通過單獨引進、與國內外知名醫院合作共建等方式,青島市啟動或深化了46個合作辦醫辦院洽談項目,其中40個合作項目已經落地,全市衛生系統引進高端、高層次衛生人才63名,招聘博士碩士768名。
此次簽約中,青島市國際醫療合作中心是一個很大的亮點,它將落戶市立醫院。“2003年,市立醫院就成立省內第一家專門面向外籍人員提供診療服務的國際門診,外籍醫生坐診提供本土化診療服務。目前門診每月接診外籍病人1200余人次。”青島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說。
新成立的這一中心職能有很多,其中包括開展全市醫療衛生人才的國際培訓,建立與國外一流醫學中心的合作機制,結合學科建設與人才培訓規劃。“此外還要開展專項診療技術的交流合作與引進,這個要與國際人才培訓相結合,比如根據醫院重點學科發展規劃,學習引進國際先進診療技術。”青島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說,還要建立國外知名醫學專家赴青工作機制,引進國際高端醫學人才,建立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提升學科建設整體水平。

青大附院副院長董蒨(前排左一)與醫生研究病人X光片
該工作人員表示:“還要能與國外知名專家、一流醫療機構進行遠程會診與雙向轉診,積極拓展并提升面向外籍病人的國際診療服務能力。”在國際門診的基礎上,將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國外培訓和國際知名醫學專家引進這兩種方式,建立國外知名醫學專家定期坐診、會診的工作機制,提升國際診療服務水平,建成在省內具有鮮明特色與領先優勢的國際診療中心。
7歲的男孩瑞瑞(化名)近日從青大附院出院,此前他在這里進行了一個難度極高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在Higemi技術的支持下,“泰山學者”、青大附院副院長董蒨一邊看著電腦上的三維立體圖像,一邊細致地切下腫瘤。記者了解到,此次簽約中,青大附院將和百度以及海信三方共建人類數字肝臟數據庫開放平臺。
董蒨介紹,原先教科書上給出的肝臟解剖學都是“統一版本”,而做了相當多的手術后醫生們發現,每個人的肝臟長得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我們的醫療要個性化的醫療,但目前大批量患者的‘共性’都無法詳細得知。因為以前的解剖學知識都是從尸體上得到的,現在我們可以從活體上建立的三維數據中得到,這樣的大數據對醫學有重要意義。”董蒨說,比如7歲的孩子肝臟體積、血管走向與1歲的孩子會不一樣。
董蒨說,青大附院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預計2016年結題,其研究方向就包括如何建立人類數字肝臟數據庫。董蒨說,如何將大量的3D手術數字化還是困難之一。“后來在‘泰山學者’學習班上,有兩位來自哈佛大學的IT界人士提出建議,要把它做得像人類基因組計劃一樣,發到網上向全世界公開。”
百度公司聽說了董蒨的計劃后非常支持,決定共建這一公益平臺。除青大附院外,全國還有13家高校附屬醫院也是這個課題的研究成員。這個數據庫一旦建成,將依靠大數據高級決策分析,提供存儲及展示功能,為醫學界提供數據,全世界各地專家都能共享臟器數據、討論病例。“全世界還沒有做這方面大數據的,建成后對人類醫學將有重要意義。”董蒨說。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分析:現在中國的醫療資源在利用上有兩個困難,一個是醫療資源的短缺,尤其是優勢醫療資源的短缺,另一個就是分布極不均衡。張雁靈說,全國80%的優勢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中80%的資源又集中在大醫院,這不利于分級診療的進行。青島的做法,則有利于各種優質醫療資源的發揮,能讓患者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
青島市衛計委副主任薄濤說,由于此次和青島簽約的不只是醫療機構,還有很多的大數據公司比如百度,這對數字醫療以及醫療產業鏈的集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可作為一個新的發展平臺。“此次簽約的34個項目中有20多個機構,專業涵蓋比較多,能將一直困擾我們的腫瘤、老年醫學、中醫學等弱勢學科進行‘洼地彌補’,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名醫、名機構的診療。”薄濤說,目前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76歲,已經很高了,“我們希望通過‘三優工程’讓老百姓能夠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務,活得更長,更有質量。”(青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