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

中國企業把目光投向海外,包括東南亞較低勞動力成本和潛在的IT市場
在國內增長放緩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家前所未有地尋求開拓海外市場。但隨著他們急匆匆地奔赴海外,完全沒有經驗的他們又要竭力應對難以駕馭的工會、獨立的法院和愛管閑事的記者。面對不熟悉的多黨政治環境和民意的力量,許多企業家步履維艱。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15日報道,在冒險進入海外民主國家之后,許多中國企業遭遇了文化沖擊。報道稱,從美國到亞洲,中國企業家抱怨不斷,也犯下了一連串代價昂貴的錯誤。
報道稱,按某些標準來衡量,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商對華投資。但在海外,公眾往往要求更大的透明度,法院會執行更嚴格的環境和勞工法律。專家表示,許多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日子十分艱辛。
中國對外投資的第一批行動者主要是國企。從石油到鐵礦石,他們尋求獲取中國所需的原材料。隨著中國在亞洲乃至非洲建設公路、大壩和其他基礎設施,建筑企業也跟隨政府資金奔赴海外發展。但隨著對外投資規定日益寬松,從看中東南亞較低勞動力成本的制衣商到追求新市場的IT企業,私企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030億美元,如果把通過第三方的對外投資也算在內,那么對外投資將首次超過境外對華直接投資。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重大里程碑。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的哈內曼說,無論如何,這種倉促的海外擴張都不應被視為中國登上世界舞臺的標志。他說:“這不是強大的標志。”過去,中國企業能在國內收獲可觀的利潤增長,“他們忽視了全球價值鏈,也沒學習海外專業技能”。此外,由于引進本國的工人而非雇用當地人,中國在全球幾乎都面臨抵制。(來源:參考消息網,2015年8月17日)
據澳大利亞澳洲網報道,在堪培拉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的海外留學生子女將無須支付澳洲公立學校學費。據了解,此舉旨在促進更多優秀海外人才赴澳,促進本土科學發展,并帶動就業。
政府官員巴爾表示:“在澳洲國立大學、堪培拉大學、新州大學等高校從事科研的海外留學生子女將免于支付學費。”他解釋稱,這是更廣泛政策的一部分,以吸引更多海外留學生。海外研究型留學生的年紀往往比較大,且多數已經有子女,因此,子女的求學成本是他們是否選擇赴澳洲的主要因素。
他還表示,上述舉措還將帶動當地就業市場,數據顯示,在堪培拉,教育機構是最大的雇主,每9個人中就有1人受雇于教育機構。他強調:“盡管在堪培拉從事高等研究的人數較少,但這個群體對于當地研究及專業領域有重要意義。”
上述舉措受到了當地院校的廣泛支持。澳洲國立大學副校長楊格指出:“這將幫助我們吸引和留住世界上最好的年輕研究人員,為澳洲科研帶來杰出貢獻。”新州大學副校長弗拉特爾也表示:“為提升在國際領域招聘到優秀人才的競爭力,上述舉措將是關鍵的一步。”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5年8月7日)

舞臺劇《戰馬》是中英國家劇院首次深度合作的戲劇項目
英國國家劇院最成功的話劇——《戰馬》,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最新引進制作,其中文版將于9月4日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劇場拉開亞洲巡演序幕。這是中英兩國國家劇院的首次深度合作。
中國國家話劇院對外合作中心主任、該劇中方制作人李東表示,希望它為國內話劇演出樹立一個新標桿,成為國有院團運營機制創新的最佳范本,并對中國戲劇走出去提供新的思路。
《戰馬》中文版本將成為該劇的第四個語言版本。李東強調,中文版不是復制,而是重新創作。“之前全部版本都是在同一文化體系下,可以說,《戰馬》中文版是跨文化的第一版。”
他表示,中國戲劇的走出去和國外優秀劇目的引進來,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為缺乏國際人才,系統無法對接,這時候就要逆向思考,引進國外的優秀劇目。”
李東說,最佳的“引進來”方式不是簡單的演出,而是通過項目合作,全方位建立一個海外的渠道和機構,找到和國外合作的中間點和可能性,磨合好了,再把中國的作品通過外面的渠道和人才帶出去。
他還表示,中國戲劇難以走出去,技術是硬標準。而在中文版《戰馬》的制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也是技術。“想要走出去,必須要先引進來。”李東希望,通過這部高標準的戲,通過進行嚴格的挑選、訓練和演出,為中國提供一批能夠和國際合作的人才。(來源:新華網,2015年7月30日)
歐美國家近期發布的報告和統計顯示,由于本土學生受學科難度大、薪酬較低等因素影響,不愛學習理工科專業,歐美國家的科技人才數量出現下滑,給歐美國家的未來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
歐盟的報告指出,歐洲科技人才不足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主修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人數逐年減少,許多歐洲學生對枯燥艱深的理工科學習望而卻步,紛紛轉投于更有“錢景”的金融類專業;另一方面,在其他國家紛紛積極爭取人才的同時,歐洲國家總體上缺乏有力措施,以吸引非歐盟國家的高技術移民。
與歐洲情況相似,美國學生也普遍感到理工科難學,另外,理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并不是特別高,這也使很多優秀學生選擇了更有前途的專業。在美國,“最好和最聰明”的學生畢業后選擇華爾街一直是一個主流。哈佛商學院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有33%的畢業生選擇了金融行業,只有17%的學生選擇了科技企業。
為了吸引更多法國學生繼續深造并從事科研工作,法國的企業和大學都在進行調整。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為有理工科博士學位的人才提供更高的待遇和薪水,大學也在通過增設獎學金等方式不斷突出理工科博士學位的重要性。
美國政府認為,理工科專業的教育水平決定著未來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地位。美國總統奧巴馬為此定下了目標:未來10年,全美招募10萬名理工科專業的老師,并且號召美國高等學府在未來10年培養100萬名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把美國在理工方面的教育提升到全球領先水平。
奧巴馬還在2014年11月宣布,在移民改革法案中,將繼續擴大和延長國際學生在美國完成學業后持有實習工作身份的時間,延續了學習理工科專業外國留學生29個月實習期的政策。(來源: 《人民日報》,201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