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興初 田一聚
見證歷史 夢圓江蘇
—— 國際青年領袖文化交流團“錦繡江蘇”紀實
文/賀興初 田一聚

“錦繡江蘇”項目官員和志愿者
2015年7月18日,上海浦東機場。
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意大利、荷蘭、波蘭和韓國8個國家、有著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60名中學生和6位帶隊老師組成的首批“國際青年領袖文化交流團”團員,乘坐不同航班,為了追尋同一個夢想——游覽錦繡江蘇,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匯聚在“蘇教國際——錦繡江蘇”旗幟下。迎接他們的是蘇教國際的項目主管和志愿者燦爛的笑容。
“錦繡江蘇·國際青年領袖文化交流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省財政資助、蘇教國際具體實施。項目計劃每年面向世界各國和地區(qū)選拔100-150名中學生來蘇進行為期兩周的漢語課程學習及文化考察活動,與江蘇中學生廣泛交流,增進友誼,使其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后續(xù)力量、未來領袖。
作為試點,首批交流團師生由各國與江蘇建立友好省州關系的教育部門和國外教育組織選拔。今年5月,當江蘇省副省長曹衛(wèi)星訪問波蘭克拉科夫市時,帶去了該項目,在當?shù)匾饛娏曳错憽=?jīng)過大區(qū)選拔,朱莉婭等5名學生成了幸運兒;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從語言能力、文化理解、學習規(guī)劃等方面綜合考察,從眾多報名者中挑選出20名學生參與;西班牙巴斯克地區(qū)6位中學生入選;韓國因學生報名踴躍,由金海外國語高等學校專門舉辦了語言大賽,奪得大賽前兩名的金採璘、金吉蘇脫穎而出;來自洛杉磯、北卡羅萊納及芝加哥等地區(qū)的13名美國學生在角逐中獲勝;尼克等9名澳大利亞學生,經(jīng)昆士蘭州相關學校選拔、州教育部考察獲此機會。
“你好!”“我來自美國?!薄拔襾碜圆ㄌm?!薄昂芨吲d在中國見到你?!薄贻p的朋友一踏上中國的土地,就興奮地嘗試用漢語或互相或與蘇教國際員工、志愿者打招呼、聊經(jīng)歷。在項目成員確定之后,蘇教國際就建立了微信群,介紹行程和注意事項,為大家提供提前認識和交流的機會。交流團成員都是第一次和江蘇親密接觸,興奮和喜悅溢于言表。美國的小姑娘瑪麗,有著金黃的頭發(fā)、褐色的眼睛,長著一副西方人的面孔,卻說著流利的漢語,成了學生之間的小翻譯。雖然她的母親是中國人,但她卻是第一次來到中國。錦繡江蘇行也是她的追夢尋根之旅!

外國學生們和張老師學習太極
7月20日,蘇州市第六中學。
蘇州六中是一所以傳統(tǒng)藝術教學著稱的高級中學,承擔交流團一周的教學任務。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曾說:“如果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和他交談,觸動的是他的思維;如果用一個人的母語和他交談,觸動的則是他的心靈。”懷著對中國文化的向往,與中國青年心靈溝通的渴望,交流團成員分成三個班,開始了中文聽說等課程。
朱雁、張利亞、李順圓等老師分別給學生們講漢字發(fā)音、介紹中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京劇臉譜和蘇州小吃,同學們聽得認認真真、津津有味,還迫不及待地在教學板上寫下自己國家的名字。其實在驅車從上海到蘇州的路上,中文學習就已經(jīng)開始了。很多團員都在抓緊時間練習中文對話,講故事,中方項目官員、志愿者佳宸、鳴秋不由自主地融入其間,為他們矯正讀音,教他們用中文唱生日歌?!拔业陌职謰寢尪际峭辽灵L的美國人,可我非常喜歡中國國畫和中國美食,為此我學了5年漢語,夢想有機會到中國來,這次終于美夢成真了?!边~克爾興奮地告訴我們。
美術老師高文靜、書法老師許晨曦從握筆、臨摹、色彩等方面,邊做示范,邊娓娓道來。同學們認真聽講,仔細揣摩,然后一絲不茍地開始了自己用毛筆創(chuàng)作的第一幅作品。洋弟子們激動地舉起自己書寫的“?!弊譅幹屠蠋熀嫌傲裟?。
艾德里安在老師傳授茶道后,主動上前表演。撿茶、注水、泡茶、倒茶,一招一式,認認真真,雖不熟練,卻無差池。品嘗過她泡好的茶,大家報以熱烈掌聲。
古箏悠遠,京胡激越,揚琴靈動,琵琶聲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六中師生的傳統(tǒng)民樂演奏深深吸引了交流團成員,嘖嘖的驚嘆聲不絕于耳。曲罷,他們紛紛走到自己喜歡的樂器前,向中國同齡人問這問那,并在他們手把手的指導下彈撥起來。
刺繡、剪紙、軟陶、盆景、民族舞蹈……豐富多彩、極具動手性的學習課程,擊劍、太極、籃球、排球、游泳……林林總總的體育活動,動靜結合,文武兼?zhèn)洹W了兩年漢語、隨時請教志愿者漢字發(fā)音的美國女學生瑪?,斦f:“如果我有孫悟空那樣的分身術就好了,這樣就能什么課程都不落,什么活動都參加?!?/p>
在文化考察環(huán)節(jié),師生們感受了蘇州園林的精致,南京中山陵的博大,南京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朱莉婭激動地說:“我從小看了動畫片《花木蘭》,就對爸爸說,我也要做花木蘭,于是我就開始學漢語,現(xiàn)在已學了5年。我的目標就是到中國來上大學!”
7月26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交流團師生面對紀念館進口處鐫有“死難者300000”字樣的石壁,默哀三分鐘,人人神情凝重。

機場送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到紀念館祭奠戰(zhàn)爭中遇難的中國同胞,既是蘇教國際的安排,也是交流團師生的普遍要求。
波蘭的學生告訴我們,參觀紀念館他們就想起了離居住城市克拉科夫只有60公里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二戰(zhàn)期間波蘭有5.5萬猶太人被驅趕進這死亡工廠。53歲的Wojciech是該市一所中學的歷史教師,也是波蘭學生的領隊。紀念館里,他捧著相機,恨不能拍下所有的照片。他悲憤地說:“德軍占領期間,克拉科夫也慘遭屠城,始建于1363年的雅蓋隆大學全體教師被殺。波蘭人民和中國人民有著共同的命運?!彼I下館售紀念冊并鄭重地說:“我要把南京的屠城血證展示給我的學生看!”“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zhàn)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志愿者把習主席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翻譯給他聽,他點頭稱是,并希望自己所在的高中與江蘇的高中結成友好學校,讓江蘇學生也能去奧斯維辛集中營參觀:“各國學生一起銘記歷史,守護和平!”
韓國的金採璘義憤填膺:“親臨紀念館,看到的一切更令我震撼。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不可饒恕!韓國在二戰(zhàn)中也受到日本的侵略摧殘。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維護和平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
“讓歷史的燈塔照亮未來,讓人類的前程更加光明?!绷曋飨闹v話引起了交流團成員的廣泛共鳴。
7月29日,南京古南都飯店江南春廳。
“錦繡江蘇”結營式在這里隆重舉行。交流團師生與蘇教國際員工、志愿者共敘友誼,展望未來。省教育廳副廳長丁曉昌博士及相關領導向營員們頒發(fā)了結業(yè)證書。
交流團師生爭先恐后地在會上發(fā)言,內(nèi)容卻不謀而合:在中國的土地上,學習地道的漢語,體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進南京大學,參觀紀念館……給青春年華留下了精彩的一筆。我們不僅結識了中國朋友,而且和這么多國家的青年學生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感謝江蘇省政府,感謝蘇教國際,感謝志愿者。希望這個項目永遠做下去,也盼望中國青年到我們的國家來!
8個國家,時差不一,文化背景不同,但他們不會忘記此次項目的官員及志愿者們。來華前,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得到佳宸對其郵件的回復,即使是北京時間的深夜。下了飛機,未到出站口,他們第一時間看到身著印有“錦繡江蘇”標志、與他們神交已久的項目主管與志愿者,一種到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他們不會忘記,剛到營地每個人就得到了一本由鳴秋設計、印制精美的項目手冊,上面有注明漢語拼音的《江蘇歡迎你》短文,用英文介紹項目日程、注意事項,有同學名錄,既圖文并茂又一目了然,還特意留下兩頁空白,供大家簽名留念。
他們不會忘記,每一次出游,隊伍浩浩蕩蕩,志愿者穿梭其中。偶有團員掉隊、迷路,他們一路電話,一路步行,一路汗水,直到與之相會。每一個活動,他們總是提前準備、中間巡視、晚上總結。在團隊面前充滿活力與陽光的他們,有時筋疲力盡到不想吃飯。
……
“以心相交方成其永遠,”丁曉昌博士的講話情真意切,“促進中外青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分享青春、交流思想、開創(chuàng)未來,促進世界和平和共同繁榮?!?/p>
7月30日下午,離境的時候到了。
山依依,水依依;人依依,情依依。
熱情擁抱,熱淚盈眶:“我們帶走了永恒的記憶,我們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友誼的種子,必將成長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榮’的參天大樹。”這是項目參與者和組織者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