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帕金森病
無論是在朝陽初升的早晨還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漫步在北京街頭,你都能看到很多人在鍛煉:散步、騎車、疾走,或者做著其他各種各樣的運動。特別是在早晨,很多人會打太極,他們緩慢地移動,控制自己的呼吸,擺出各種姿勢,看起來像在冥想。還有人會用倒著走和在鵝卵石步道上走路作為鍛煉的方式。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鍛煉對延緩帕金森病狀有很大的幫助。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它會造成顯著的運動障礙。患者會出現行動不便、嚴重顫抖等癥狀。
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加,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的現代社會,帕金森病已是非常普遍。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增長速度高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因此,找到更好的方式治療疾病,幫助患者恢復刻不容緩。中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究帕金森病的成因和治療手段,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目前,對帕金森病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實現了重要突破。
首先是治療手段的升級。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變是大腦中負責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一類神經細胞的死亡。所以,一直以來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多巴胺替代療法。目前,為病人提供多巴胺的方式在不斷改進。口服藥已有緩釋配方,這使大腦的多巴胺能保持穩定的水平。另外,現在也有希望直接通過胃腸道輸送多巴胺,這也能使病人攝入的藥劑量達到平穩、適宜的水平,從而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當多巴胺替代療法不起作用時,我們還可以采用另一種方式:腦深部刺激。現在這種療法在中國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它能在白天使大腦恢復喪失功能的時間更長,且療效能持續幾年之久。
同時,醫學界也越來越關注帕金森病的非運動性特征。除了運動障礙以外,帕金森病患者還會出現很多其他癥狀:抑郁、睡眠障礙、嗅覺能力喪失、便秘、起身后頭暈等等。醫生們也在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些非運動性癥狀上來,試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只有我們進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的本質,才能研發出更好的治療手段。如果我們只是治療疾病的癥狀,就不能從源頭上防止疾病的發生,且疾病一旦開始,我們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它的發展。
目前,學術界試圖從基因遺傳的角度研究帕金森病的成因。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病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很高,而在這些家族的基因中能找到引發疾病的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為了解細胞學中的神經變性指明了方向,也為找到新的治療手段提供了線索。今年,帕金森病研究領域最激動人心的進展無疑是人們有望用朊病毒來解釋帕金森及其他類似疾病(如多系統萎縮癥)的病因。朊病毒是傳染性的蛋白質,與普通的病毒和細菌不同。對帕金森病而言,盡管基因遺傳因素的影響力很強,但大多數患者都是孤立病癥,而且環境因素,比如感染都與發病有關。已經有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一點,因為早有病菌引發帕金森的案例,如病毒性腦炎引發的帕金森病。
盡管帕金森病來勢洶洶,但我們治療病癥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對疾病成因的研究也不斷得到突破,人們通過鍛煉來預防疾病的意識也在增強。我們將繼續努力攻關,而中國醫學界也將在這個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馬克·哈拉特(Mark Hallett)
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國際聯盟臨床神經生理學會主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人類運動控制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