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16/ 第12版面/娛樂·體育 /作者: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本報特約記者 許云峰

梅艷芳生前佩戴過的珠寶首飾。
“香港的女兒”梅艷芳自2003年病逝至今已近12年,身后事卻屢起風波。日前,包括獎杯、貼身內衣、手袋、珠寶等3000多件梅姐遺物,被放置網上公開叫賣。對此梅媽覃美金感慨稱事前不知情。TVB新科視帝黃秋生則怒斥“應給藝人最后一點尊嚴”。曾志偉更欲帶領香港演藝人協會成員阻止遺物“被賤賣”。很多圍觀天后遺產風波的人不禁發出疑問,“膽敢”拍賣內衣的遺產管理公司究竟有多大權限?香港演藝人協會扮演何種角色?能否替梅姐“討回公道”?
據悉,這已是梅艷芳遺物被二度公開拍賣。在香港,名人處理龐大遺產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訂立遺囑,二是成立信托基金。過去幾年,香港豪門為爭奪家產鬧上法庭的消息屢見報端。靈活度很高的信托基金因此越來越受到有錢階層的青睞。香港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15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傳統的遺囑存在爭議空間,如立遺囑人意識是否清醒、遺囑文件是否做假等。相比之下,信托公司的決定被推翻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實際上,遺產信托早在百余年前就已經流行于西方上流社會,近年來有許多政要、富豪采納這一資產傳承方案。戴安娜王妃、龔如心、沈殿霞等都是如此處理身后事。在港臺藝人的示范效應下,內地不少明星也開始采用遺囑信托基金來委托身后事。
不少人難以理解明星將遺產交給信托公司這樣的“外人”。其實,對于動輒身價過億甚至幾十億元的明星、富豪來說,遺產信托不僅能減少糾紛,還可以破除“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據記者了解,遺產信托一般指遺囑人將自己的遺產設立成專項基金,并委托給受托人管理,基金收益則由受益人享有。受益人既可是財產的繼承人,也可以是慈善機構或者任何個人或組織。
作為梅艷芳的遺產管理人,匯豐信托(香港)有限公司的職責是保證遺產基金保值及增值。依據遺囑,梅媽覃美金能夠享有的僅是“信托公司每月為她撥出7萬港元生活費”。除此之外,公司其他行為(包括遺產拍賣)均不需要提前通知覃美金。
不過信托公司也有被人詬病之處,比如精于計算、不講人情,難以得到立遺囑者家屬的認同等。2013年,香港法官就曾炮轟梅艷芳的遺產信托人對梅媽過于苛刻,“若梅小姐自己管錢,也會先給阿媽吃飯”。
面對梅艷芳遺產被“粗暴對待”,很多香港粉絲呼吁演藝人協會主動介入并發揮作用。據記者了解,成立于1993年的香港演藝人協會為非牟利民間組織,“代表演藝人說話”是其一貫的標簽。該協會除熱心公益外,還動員藝人對香港社會的不公發聲,如1992年香港電影界反黑幫暴力大游行、1994年全港反盜版活動、1995年“72小時封嘴行動”抵制狗仔隊窺探隱私等。但梅艷芳遺產拍賣已明顯超出協會的職能范圍,除了嘴上聲援外,并沒有實際效力。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演藝人協會近年的表現也曾受到質疑。2013年,香港電視網絡公司無理裁員,宣稱保障藝人權益的演藝人協會卻沒有任何行動,備受市民批評。時任會長曾志偉被迫辭職。目前香港演藝人協會的會長是成龍,但曾志偉在該協會仍有巨大影響。
香港《晴報》15日評論說,為何遺產管理人連內衣也不放過?理由很簡單,他們是依照白紙黑字的遺囑辦事。按理沒錯,按情則太傷人心。此事給大眾上了寶貴一課,即不管是巨星還是普通人,都要按律辦事,沒有特權豁免。此外也說明,將遺產交給管理基金,得到的是合法但冰冷的對待。相信很多人今后會把遺產托管的條文訂得更嚴謹,起碼要避免內衣褲被拿出來賣。
香港《星島日報》15日說,這次被賤價發售的遺物除了未穿過的紅色內衣外,連睡衣也不放過,可謂慘不忍睹。信托基金贏了規矩、輸了形象,“何必令阿梅做鬼也不安樂呢”。香港《經濟日報》撰文說,港人委實有負于梅艷芳。她在世的短短歲月里,沒有一刻不是在躊躇于如何突破自己、挑戰藝術的更高境界。她的歌聲曾令港人雀躍感動,為香港演藝歷史也留下輝煌的一頁。今天,港人竟然把她摒棄,就連她的新秀金獎獎座也保不住,委實無地自容。▲
環球時報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