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題畫詩,多為抒發作者的情感或藝術見解或詠嘆畫中之意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詩情增添畫意。畫意映襯詩境,尤其是名人的題畫詩,受到人們的偏愛。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得到一幅名為《百鳥歸巢圖》的畫后,就請來詩友文倫敘為此畫題詩。文倫敘在畫前端詳了一會兒,然后提筆在畫上題寫了一首打油詩。詩曰:“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烏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此詩不但幽默有趣,而且是一首析數詩,首句暗含“1+1=2”的算式,第二句暗含“3x4+5x6+7x8=98”的算式。這兩道算式得數之和,正好同畫中的“百鳥”吻合。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嶺南詩人陳恭尹曾在一幅女士肖像油畫上題詩曰:“西番畫法異常偏,如霧如煙總未真。酷似少翁娛漢武,隔帷相望李夫人。”詩中用了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來形容西洋畫的朦朧美。
清代李方膺是畫蘭大家,他的《破盆蘭花》畫,獨具情趣,畫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壞,就在這破盆中,竟長出春蘭數枝。畫家在畫中題詩云:“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氣足長兒孫。莫嫌此日銀芽少,只待來年發滿……”,從詩意來看,最后一句顯然漏了一個“盆”字。畫家雖沒寫出,卻收到了詩中缺字點題的藝術效果。仔細賞畫品詩,頓有余音繞梁之妙,情趣盎然。
著名畫家金農以畫梅花為最多,他繪就的一幅《梅花》,畫面中寒梅疏影橫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還自題道:“東鄰滿座管弦鬧,西舍終朝車馬喧,只有老夫貪午睡,梅花開后不開門。”畫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獨立寒霜的風姿,來抒發自己不隨流俗的高潔志向。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善畫竹,長詩文。他在一幅《墨竹圖》中題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題畫詩不僅豐富了畫面的意境,也傾吐了畫家對百姓生活的關心,讀來感人至深。
清代著名畫家鄭績曾畫了一幅《金錢圖》。此畫不但活現了世間“人為錢死”的種種陋習,而且自題的“題畫詩”更是把各類人物“視錢如命”的丑態嘲諷得淋漓至盡。詩曰:“錢錢錢,命相連,黃童白叟口流涎。讀什么書,參什么禪,屈膝低頭望周全。得了十數又想百,一百到手復求千。聾瞽癡啞日奔波,士農工商夜無眠。山僧百煉舍利子,錢中說法互牽連。有錢四海皆兄弟,無錢骨肉亦徒然。英雄錢盡歸故里,妻不下衽欲斷弦。庸富施施嬌妻妾,步步相隨夸宿緣。無錢徒嗟經滿腹,有錢能制生殺權。將來訓詁錢神論,此后文章悲失傳。相爭相奪無他事,為錢鉆弄顛倒顛。我曰多錢終多累,畫破錢世別有天。”
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畫家齊白石憎恨漢奸,在一張畫紙上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并在畫上題寫了一首打油詩。詩曰:“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突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此詩運用白描手法,對漢奸進行了諷刺和蔑視,語言幽默風趣。
上個世紀40年代,著名畫家徐悲鴻在重慶舉辦畫展期間,作家田漢在其油畫《木瓜樹》旁題詩一首。詩云:“瓦礫堆中生氣在,千轟百炸又如何?龍川城里木瓜樹,今年軀干一丈多。”此詩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信心和樂觀主義態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