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博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該文通過超星發現系統,對我國2010—2014年間5年內公開發表的各種體育類期刊所刊登的有關乒乓球直拍橫打的相關文獻144篇為研究對象,并且結合我國16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以2008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依據)在2004—2014年間所發表在16種核心期刊的有關乒乓球直拍橫打的科研論文為研究對象。說明:16種體育類期刊為(見表4)。從訓練方法與教學類、對直拍橫打技術分析類、直拍橫打發展類、直拍橫打戰術理論類及人物傳記5個方面梳理統計各類文章的有關內容,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通過在超星發現系統中搜索近5年間直拍橫打的相關論著,在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010—2014年每年與直拍橫打有關發文量基本上處于平緩趨勢。從表2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2010—2014年每年與直拍橫打有關的學位及期刊文發文量基本上也處于平緩趨勢。
研究內容所涉及領域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一門技術的發展水平(見表3)。近5年的研究主題一直圍繞著訓練方法與教學、對直拍橫打技術分析、直拍橫打發展、直拍橫打戰術理論這4個主要方面進

表1 2010—2014年直拍橫打相關論著發文量(N=144)

表2 2010—2014年直拍橫打相關論文及期刊發文量(N=99)
注:相關論著包括:圖書、報紙、學位論文、期刊、視頻、科技成果等。行研究。通過表3也可以反映出近5年以來對直拍橫打技術分析類研究的論文和對直拍橫打戰術理論研究的論文數量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分別達到了54.5%、16.1%。然而對直拍橫打發展趨勢以及對直拍橫打訓練方法與教學研究的論文數量上所占的比重可謂是少之又少,分別占到了12.1%、9%。當然這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不論那一項乒乓球新的技術的出現都會經歷一個由理論—實踐—理論—實踐,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我們對直拍橫打技術理論和戰術理論的研究可以說已經是相當的成熟了,但是大多數學者為了推動直拍橫打的發展,還是不惜從技術和戰術這2個方面去進一步深入的研究,然而把直拍橫打運用到如此嫻熟的運動員還是少之又少,研究對象資源的缺少勢必會影響技術、戰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表3 2010—2014年直拍橫打有關論文及期刊的主題與內容(N=99)

表4 2010—2014年直拍橫打有關文獻在體育類核心刊物發文量(N=16)

表5 2010—2014年直拍橫打有關文獻的作者所在機構的分布

表6 2010—2014年直拍橫打99篇期刊及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
1.2.1 直拍橫打有關文獻在體育類核心刊物發表的數量分析
通過表4可知近5年16種核心期刊上收錄有關直拍橫打的發文量只有3篇,除了排除不同的期刊隨著時間的變化,期刊的欄目設置、側重點及組稿的方向性,決定發文數量的關鍵這一不爭的主觀原因以外,就單從客觀方面考慮,這也進一步說明對此項研究已經走到了低谷期。從這3篇期刊的內容方面分析:分別是陳秋喜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上發表的《乒乓球直拍橫打側挑技術運動原理》;沈貴慶、盧耿華在《體育文化導刊》上發表的《無機時代王皓乒乓球技戰術分析》;王櫻桃、楚簡在《體育文化導刊》上發表的《馬琳與王皓比賽中戰術組合特征對比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還是從技術戰術兩個方面尋求突破。然而研究趨勢的不確定性也是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載文地域能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與文化發展度。根據表5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科研的成果分布上存在“東強西弱、南北相當”的格局,經濟較發達的省份相對應的科研水平也較強,科研的發展狀況與該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科學研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帶來了科研投資的飛速增長。最低的地區為寧夏和西藏發文量為0,北方和南方發文量分別為42篇、38篇。西部十二省區總刊文量是8篇,只占到總量的10%。而東部的總刊文量就達到72篇,占到總量的90%。從作者的所在單位上看,高校占到(69人)86.2%科研機構占到(8人)10%,其他占到(3人)3.7%,說明高校教師及在校大學生是直拍橫打研究的主力軍,造成這樣大比例的差異的主因是當前高校的科研機制、工資效益、職稱需求等因素密切相關,高校具備科研的專業人員和經費等支持。副教授和講師是近5年來直拍橫打研究的主導位置,占到了整個份額62.3%作為高級職稱的教授所占比例僅為8.9%,其他則為在校大學生所占比例28.8%。造成這種“凸”狀分布原因:一是核心期刊對作者職稱的要求定位所致,當前GS類的體育核心期刊對作者的要求副高以上或博士學位;二是職稱級別只上不下的“金飯碗”現狀,導致許多中高級職稱的人員帶有功利去搞科研,抱上“金飯碗”后開始出現懈怠的思想。這也是導致直拍橫打這一課題到停滯不前的原因所在。
由于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于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于直拍橫打這一課題的研究方法也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從表6梳理出來的這些研究方法來看還是顯得有些單一,這就降低了研究的效度。其中排名前3位的研究方法為數據統計法、文獻法、觀察法分別占到了80%、79%、77%。這也是直拍橫打這一課題研究走到瓶頸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過對以上4個大方面數據整理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技術、戰術這兩個詞語出現的頻次最高,這兩個高頻詞語所反映出學者的關注點到目前為止還是不斷從深度上研究。而從宏觀視角廣度上的研究實在是欠缺。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今后關于直拍橫打的研究應從培養、訓練方法等方面出發,這也為后續的研究者提供實踐可持續發展創新提供了方向性的參考。直拍橫打是一代代中國乒乓球研究者通過辛勤的努力創造的一大成功案例,也是中國乒乓球研究者對世界乒乓球運動的一大貢獻。所以在人們盛贊直拍橫打創新成功、推崇持該種打法的超一流選手時,認真、冷靜地總結、研究一下該技術創新以后的發展道路,不無裨益。如果我們能夠多視角角度分析,并且想到更好的與其他基本技術現結合或從培養更多的向王皓馬琳等優秀的乒乓球直板運動員的角度出發其現實意義則更大。
(1)直板橫打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了一個低谷時期也進一步反映了直拍打法進入了低谷期,想要有新的突破和發展就應該跳出具體技術的研究從廣度方面分析,例如:從探索前三板體系為突破口,從推擋與橫打完美結合等方向研究。
(2)直拍打法要保持優勢,就必須不斷創新。理想中的最佳組合要具備馬琳的正手、王皓的橫打、蔣澎龍的推擋、金澤洙、柳承敏的步法,要把這一理想轉換為現實就必須從娃娃抓起,對直拍橫打這一課題的研究方向也因從具體的培養、訓練方法作進一步的研究。這也可能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1]徐葉彤.我國學生體質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體育文化導刊,2014(2):149-153.
[2]李晨亮.淺談中國乒乓球“直拍橫打”技術發展趨勢[J].內江科技,2010(4):134,157.
[3]王李.中國乒乓球女子運動員直拍進攻打法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1.
[4]劉學哲.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發文量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6):126-127.
[5]張曉林.中文類體育核心期刊學術規范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8):151-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