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伍廣津 王超聰
(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6)
賽龍舟作為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深受廣西人民的喜愛。自2004年以來,廣西防城港市于每年端午節前后,在跨海大橋舉辦龍舟競賽,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龍舟愛好者前來參賽。2013年防城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已落下帷幕,此次賽事共邀請了13支國外境外隊伍,8支國內隊伍參賽。賽事過程跌宕起伏,各參賽隊你追我趕,比賽場面精彩,800m決賽中廣西上思思上龍舟隊后起直追,奮勇爭先,在距終點100m的沖刺區內,廣西上思思上龍舟隊越劃越勇,趕超三支強隊,以第一名成績沖過終線,比賽的精彩場面仍歷歷在目。在比賽中,各運動隊劃槳技術方法各具特點,有關龍舟劃槳技術的研究,學者們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國內外運動員劃槳技術比較方面相對較少,且防城港市龍舟賽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允許使用站姿劃法的國際龍舟賽事,以此為研究對象既可以比較國內外運動員的技術異同,又可以對兩種劃姿進行比較分析。該研究對參賽運動員的技術運用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為龍舟教學訓練提供參考和幫助,以推動龍舟運動的競技水平。
參加2013年廣西防城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的各運動隊,包括13支國外境外隊伍和8支國內隊伍。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圖書館等查閱與該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該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 訪談法
訪談各支運動隊的教練員和運動員,了解各運動隊的劃槳技術方法和全程槳頻運用情況,以及運動員在參賽過程中的主體感受。
1.2.3 錄像分析法
對比賽過程進行錄像,賽后反復分析現場視頻資料,解析各運動隊在比賽中的技術表現和槳頻結構。
1.2.4 實地調查法
筆者作為廣西民族大學龍舟隊團隊的一員,多次參加防城港市龍舟賽,實地考察2013年廣西防城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的比賽現場,在比賽期間進行錄像和觀測,獲取第一手的分析資料。

表1 歷屆防城港龍舟賽賽事簡介

表2 前六名隊伍劃姿與預決賽名次

表3 國內外參賽隊途中階段槳頻統計

表4 決賽組各隊前、后半程名次和槳頻
龍舟節的前身是港城中越(民間)龍舟邀請賽,首屆港城中越(民間)龍舟邀請賽于2004年舉行,前4屆均由港口區主辦,2008年的第五屆港城中越(民間)龍舟邀請賽則首次升格為市級主辦,港口區承辦。2009年,防城港大力整合全市文化體育品牌資源,舉辦了首屆防城港市國際海上龍舟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5屆。比賽項目為800m直道競速。歷屆賽事冠軍隊伍(見表1)。
為了增加比賽的精彩性,在防城港國際龍舟賽中不限劃姿,規則允許使用站姿劃法。通過表2可知,東興市國起多利龍舟隊采用站姿的劃法,預賽以小組第一的成績獲得決賽資格,其余各隊均采用坐姿劃法。站姿劃法相對坐姿劃法在同等條件下占有一定的優勢,站姿劃法幅度大,劃距長,節奏較慢,[1]身體軀干轉腰用力充分,握槳高,槳葉入水深,單槳劃水效果較坐姿劃法好,一槳之后舟前進位移大,但站姿劃法相對坐姿整體重心高,人船系統易左右擺動,且遇風浪較大的情況下,人船系統重心易出現波動,或由于左右前后發力不一致,導致船體左右傾斜,從而影響站姿劃槳技術的運用,以致影響劃水效果,最終影響比賽成績。
站姿劃法,對隊員身體素質要求更高,尤其是腿腰部位肌肉的耐受能力。從表2中可見,東興市國起多利龍舟隊以預賽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而在決賽中僅取得第五名的成績,這和站姿劃法的技術特點有一定的關聯。
途中階段的劃槳技術受體力和心理影響最小,處于相對穩定階段。[2]途中槳階段是800m項目中全程技術運用最為穩定的階段,目前有關劃槳技術的研究多取途中階段的劃槳動作作為研究對象。槳頻在龍舟劃槳技術中作為一個技術指標反映了單槳劃槳周期的長短,不同的槳頻有著各自相應的技術表現。經過統計得出各隊在2013年防城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中的槳頻數據(見表3)。
通過表3可以看出,UK英國勇士匹克龍舟隊、俄羅斯老虎匹克龍舟隊、澳洲維多利亞南方暴風龍舟隊三支國外隊伍,均采用頻率為72~78槳/min的低槳頻,大劃幅的劃槳技術。通過現場觀測可知,國外參賽隊伍選手身材高大,身高臂長,絕對力量大,在比賽中通過大劃幅,長劃距,抓水穩等劃法特點獲得船前進的動力,其劃槳技術在發力方式方面,表現出送槳階段手臂充分前伸,抓水穩而迅速,拉水快速而有力。
以防城港區北部灣商業中心龍舟隊、佛山聯合會龍舟隊、港口區碧海龍舟隊為代表的國內運動隊,均采用高槳頻的劃法技術以提高整體成績,槳頻在90~102槳/min左右。他們表現出的技術特點為槳頻高,劃距短,拉水效果好[3]。與國外運動員相比較,國內運動員水感好,而在身高臂展等身體形態指標方面不占優勢,因此國內運動員在水感好基礎上多采用快槳頻的劃法,水中抓水階段用時少,發力快,單槳周期用時少,劃槳技術的發力方式多采用轉肩,擰臂拉水快的發力方法,但較國外隊伍劃幅小。
經過現場觀測和錄像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參賽隊之間劃槳技術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以防城港區北部灣商業中心龍舟隊、佛山聯合會龍舟隊、港口區碧海龍舟隊為代表的運動隊,參賽人員多為漁民,長期生活在江海邊,劃手劃水經驗豐富,動作嫻熟,水感好。其技術特點為深插槳,出水持槳動作輕巧有力,快速而穩健。[4]能充分利用抓水拉水的反作用力,發揮劃槳技術的做功效率,從而有效推進舟船的前進。通過表4可以看出防城港區北部灣商業中心龍舟隊、佛山聯合會龍舟隊、港口區碧海龍舟隊三支隊伍在前半程賽程中占據優勢,一直處于領先位置,正是他們具備水感好,水下速度快等技術特點的結果使然。同時,前半程的高槳頻必定消耗更多的體能,從而影響后程發揮。
防城港市上思思上龍舟隊由大學生組成,途中槳階段表現出技術動作整體一致,大開大合的技術風格。運動員在回槳時,低位手、軀干、腰腹充分伸展,顯得異常放松,[5]抓水動作柔和,拉水階段充分利用腰腹,腿部肌肉協調發力。并能充分利用體能,戰術制定合理,在后程賽程中沖刺效果明顯,不斷超越,最終奪冠。因此,劃槳的技術特點和戰術應用是互為影響的,合理的槳頻,合理的體能分配也是比賽獲勝的重要因素。在比賽中,應根據槳手的力量和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情況,在各賽段中,應用好體力協配戰術,合理調整好槳頻和劃距,以圖最佳的舟速。[6]
201 3年防城港國際龍舟賽中存在兩種劃姿,坐姿和站姿劃法。國內外劃槳技術風格表現不同,國內選手多采用快槳頻技術劃法,國外多采用中低槳頻、大劃幅的劃法。國內選手之間劃槳技術特點也存在差異,以防城區北部灣商業中心龍舟隊,佛山聯合會龍舟隊,港口區碧海龍舟隊為代表的隊伍表現出技術熟練,水感好,抓水穩,快槳頻的技術風格,以廣西上思思上龍舟隊為代表的學生隊伍表現出節奏整齊,劃槳統一的技術特點。
站姿與坐姿劃槳技術的應用應以比賽規則和比賽需求為依據,在訓練周期中,根據比賽計劃制定合理的站姿與坐姿訓練時間比重,必要情況下以發展坐姿技術為主。采用何種技術風格,應根據運動員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形成適合自身條件的技術風格,如運動員身材相對矮小,身高臂長不占優勢,單槳劃水效果同等技術下處于劣勢,應發揮其靈活的特點,提高槳頻,從而協調整體劃水效果。合理的體能分配是影響成績發揮的至關重要因素,在訓練比賽中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最佳體能利用效能的槳頻結構,以期達到最佳比賽成績。
[1]鄭義輝.優秀男子龍舟隊員坐姿與高姿劃槳技術動作的運動學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報,2009,35(6):68.
[2]丁俊杰,潘慧炬.亞洲男子200m單人皮艇運動員劃槳技術和競速結構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4):70.
[3]隋文杰.現代競技龍舟隊伍技術風格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2):129.
[4]劉德瓊.從第六屆全國“民運會”看龍舟技術的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5):120.
[5]伍廣津.中國大學生龍舟男子500m技戰術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13(3):141.
[6]劉靖南,許博.面向21世紀的龍舟競技運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