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慶 趙曉鳳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教研室 貴州凱里 556000)
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為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表1 貴州高職院校模具專業體育課程設計
高等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其發展水平不僅對初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
學生的培養質量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而課程體系建設對學生的培養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等專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力軍,以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高度融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其課程體系設計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從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評價體系等方面與學生的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計也應遵循這一原則[1]。
當前貴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計的目標大多可以概括為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等籠統的方面,對某一專業學生體育課程的針對性設計尚屬空白,不利于體育課程因材施教原則的貫徹。
當前貴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計的依據仍以學生生理發育的階段性特征為主,造成了體育課程設計千篇一律、針對性不強,沒有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與學生專業學習的結合較弱,削弱了體育課程對學生發展的指導效益。
當前貴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仍以體能、技能和健康知識三大版塊為主[2],沒有系統分析不同專業學習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共性取代了個體差異,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前體育課程考核仍以體能和技能的測驗為主,沒有充分認識學習能力對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忽略學生職業病預防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對提升學生職業生涯質量助力有限。
“工業強省”戰略實施以來,貴州省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工業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必然經歷一個工業數量化增長向工業質量化增長轉變的進程,目前,貴州的工業基礎還很薄弱,工業發展還處于數量化增長的初級階段,高新技術產業是工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模具專業體育課程設計研究,可以有效促進貴州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貴州工業培養高質量的技術工人,為貴州的工業化進程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證。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設計以學生生理發育的階段性特點為依據,將體育課程內容界定為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技能、身體素質三大類[4]。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體育教學服務不同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維度進行體育課程設計研究,有助于提高體育課程對不同專業學生施教的針對性,實現教育手段與教育目標的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體育課程研究的理論體系。
通過貴州高職院校模具專業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可以實現實現體育教育與專業學習的高度契合、運動技能與終身體育思想的高度契合、職業病預防意識和知識技能的高度契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
2.4.1 實現體育教育與專業學習的高度契合,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通過對模具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明確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育對專業學習的支撐作用,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過程,實現體育教育與專業學習的高度契合。
2.4.2 實現運動技能與終身體育思想的高度契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對模具專業體育課程的重新審視和設計,在滿足學生運動技能學習需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督促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使學生具備職業生涯所需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2.4.3 實現職業病預防意識和知識技能的高度契合,促進學生職業生涯質量的提升。通過對專業工作的動力分析,使學生明白職業生涯可能產生職業病的原理,進而樹立職業病預防的意識,掌握職業病防治的知識和技能,切實改善學生職業生涯質量,提高學生職業生涯的滿意度,實現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模具專業體育課程設計以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學習、滿足學生健康保健實際需求為基礎,通過對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科學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完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參與的熱情和自覺性,督促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和意識,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基本能力和素質,改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掌握職業病預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化體育教育對學生的終身影響,實現體育教育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學習和滿足學生健康保健實際需求兩大功能的高度切合。
模具專業體育課程目標是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的子目標,旨在全面分析模具專業職業技能動力特點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運動教學、理論教學等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實現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職業生涯健康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具備職業要求的身體素質、了解職業技能的生理解剖原理、掌握職業病預防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體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高度契合。
3.不夠務實,所謂務實就是要實事求是,要通過糾錯真正地將暴露出來的問題理解透徹,并總結經驗,對將來的學習有所幫助,然而有部分學生在糾錯時并沒能做到位,有些學生的糾錯僅僅是將題目答案簡單地抄寫了一遍,只是表面功夫,沒能掌握糾錯的本質.
模具專業體育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建立符合專業特征的全新的體育課程結構,對模具專業技能基礎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是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性工作。模具專業基礎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要系統分析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數控銑五大工種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并結合相關生理解剖知識,對其基本動作進行提煉和總結,概括每一類動作所需的職業身體素質和職業病易出現的部位,探尋適合專業特點的體育課程內容和職業病預防的具體措施,實現體育教育對學生職業生涯的終身指導作用。
模具專業的工種大體上分為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數控銑,依據工作時身體的生理解剖結構,可以將模具專業職業技能概括為單一結構周期性動作、單一結構非周期性動作、復合結構長期站立性動作、復合結構長期坐姿性動作四大類型。
3.3.1 單一結構周期性動作的動力分析
單一結構周期性動作主要出現在鉗工工作中,動作基本姿勢為弓步,有力腿在前,雙手持銼刀做穩定的長時間前后銼削動作,對銼削動作的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基本動作詳見圖1)。該類動作以大肌肉群的最大力量為基礎,輔以手臂小肌肉群的協調性,易在手腕、肩關節、肘關節等部位造成職業疾病。
3.3.2 單一結構非周期性動作的動力分析
單一結構非周期性動作主要出現在車工和銑工工作中,動作的基本姿勢為兩腳分開、比肩略寬,上體前傾與地面約成45度角,雙手分別持車床或銑床構件做搖、推、拉等工作動作(基本動作詳見圖2)。該類動作以腰腹肌力量為基礎,輔以手臂大肌肉群的最大力量,易在髖關節、手腕、肩關節造成職業疾病。
3.3.3 復合結構長期站立性動作的動力分析
復合結構長期站立性動作主要出現在數控車、數控銑工作中,動作的基本姿勢為站立,面對數控車床、銑床控制面板做長時間的程序設定和加工動作(基本動作詳見圖3)。該類動作以下肢肌群的力量耐力為基礎,輔以良好的心臟功能,易在頸椎、下肢造成職業疾病。
3.3.4 復合結構長期坐姿性動作的動作分析
復合結構長期坐姿性動作主要出現在數控車、數控銑工作中,動作的基本姿勢為坐姿,在與數控車床、銑床相連的電腦上做程序的編輯開發和加工動作(基本動作詳見圖4)。該類動作以手指的靈活性為基礎,易在手指、手腕、肩關節、髖關節造成職業疾病。
模具專業體育課程內容選擇既要滿足《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基本要求,又要體現模具專業職業技能的現實需要和學生健康保健的實際需求,力求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改善學生的職業生涯,促進學生的終身健康?;趯δ>邔I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模具專業所需身體素質包括大肌肉群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小肌肉群的肌肉耐力和協調性、心臟功能,同時還需要科學養生和職業病預防的相關知識。為此,模具專業體育課程內容分為大肌肉群力量訓練、心臟功能強化訓練、小肌肉群力量訓練和健康保健知識四大版塊,大肌肉群力量版塊選擇籃球、足球、兩個運動技能項目和鉛球、100米跑兩項身體素質,心臟功能強化訓練版塊選擇長跑一項身體素質,小肌肉群力量版塊選擇乒乓球一項運動項目和立臥撐一項身體素質,健康保健知識版塊選擇太極拳一項運動技能和相關體育保健知識。
教學內容選擇后,以學期為單位,將教學內容編排進具體的教學階段,并安排教學時數和考核方式。以滿足和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學習需要為出發點,身體素質的練習貫穿體育教育的全過程,運動技能的學習從一般項目向健身項目過度,健康保健知識以明確體育與技能學習的關系、職業技能的動力分析和應對策略為重點;學時安排以體能鍛煉和技能學習為主,隨著學期的遞增,健康保健知識的份額逐漸增加。第一學期籃球、長跑、立臥撐、職業技能動作的動力分析、職業技能基本素質分析、運動項目于專業技能關系分析,課時總量36學時,技能和體能教學28學時,體育保健知識8學時;第二學期乒乓球、100米跑、立臥撐、專業技能易造成職業病的部位分析、工間操的重要意義和編排原則、自我編排工間操,課時總量36學時,技能和體能教學26學時,體育保健知識10學時;第三學期足球、長跑、立臥撐、科學健身的基本知識,課時總量36學時,技能和體能教學24學時,體育保健知識12學時;第四學期太極拳、鉛球、立臥撐、職業生涯健身計劃的制定,課時總量36學時,技能和體能教學22學時,體育保健知識14學時。技能考核以技術評定為主,體能考核以體育健康測試標準為準,健康保健知識以編排工間操、制定職業生涯健身計劃的方式進行考核。
[1]甑志平,趙志剛,邢文華.體育教育模式的理論建構與實施評價[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6).
[2]高航,高嶸.運動教育模式實施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2)
[3]張鐵雄.多維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體育學刊,2002(3).
[4]劉志敏,丁振峰.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的構建[J].體育與科學,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