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紅 傅勁清 殷先華 張希旺
(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 長沙 410111)
一起有機熱載體鍋爐介質泄漏事故分析
劉麗紅 傅勁清 殷先華 張希旺
(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 長沙 410111)
針對一起有機熱載體鍋爐介質泄漏事故,通過事故現場檢查、破口宏觀檢查、化學成分分析、金相分析、介質化驗分析闡述了有機熱載體鍋爐泄漏事故的起因。分析認為,由于運行管理不善、輔助裝置選型不當、自動控制和保護裝置失靈,導致介質嚴重過熱裂解和變質,進而管壁超溫過熱,最終造成泄漏事故。結合鍋爐檢驗方面的工作經驗,提出了有機熱載體鍋爐安全使用的建議以及相關措施,對其安全管理具有參考意義。
有機熱載體鍋爐 介質泄漏 事故原因分析 預防措施
有機熱載體鍋爐是一種以導熱油為熱載體的鍋爐,具有低壓力獲得高溫度的優點,在我國目前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運行管理過程中由于頻繁啟停爐、輔助裝置選型不當,自動控制和保護裝置失靈、介質嚴重過熱裂解和變質等原因有機熱載體泄漏事故時有發生,下面就一起介質泄漏事故進行分析。
某企業一臺有機熱載體鍋爐型號為YGL-1400MA,其技術參數為:額定熱功率1400KW;額定壓力1.0MPa;額定溫度300℃,燃料為煙煤、木材;使用代號為L-QB300的有機熱載體。運行兩年后發現有機熱載體爐內有間斷明火出現,檢查發現內盤管第一圈(從爐膛下往上數)位于爐后側看火孔部位,一處管子滲漏滴油,由于正值下班,鍋爐已壓火停用,僅僅是爐渣殘火引起油滴自燃;使用方即與鍋爐制造廠方聯系,于次日對滲漏管子進行了堆焊堵漏處理。繼續使用后,于第三天運行當中,在內盤管的同一圈位于鍋爐前側看火孔部位,一處管子泄漏,噴出的熱油,引起爐膛大火,后經公安消防將火撲滅。
此外,該鍋爐于運行一年后對導熱油進行了更換并采用DF-104強力清洗劑對該爐進行了化學清洗。
該鍋爐安裝時按用戶要求,配套輔助裝置及其自動控制和自動保護裝置利用原停用的YLL-700MA有機熱載體鍋爐已有的兩臺循環泵和一臺控制柜,采用三通并聯接入,未作變動(見圖1、圖2)。

圖1 兩臺鍋爐采用三通并聯接入

圖2 事故鍋爐全貌
兩臺循環泵主要運行技術參數如下:
型號:RY100-65-200; 流量:80m3/h;揚程:40m;功率:12.5kW。
型號:RY100-65-230, 流量:100m3/h,揚程:55m,功率:19.5kW。
現場檢查發現鍋爐已停用并已冷卻至常溫,而控制柜上的遠程排煙溫度表仍顯示達500℃以上。經查,控制柜中有部分自動控制和自動保護裝置功能失靈,壓差報警裝置、超溫報警和自動停爐保護裝置均已損壞。
經現場調查和查閱鍋爐相關檔案資料并按該鍋爐設計結構所要求的最低流速校核計算[1][2]發現,所使用的現有規格型號的一臺循環泵的流量達不到設計要求,且未考慮整個循環系統管道設備的總阻力并留有一定的富裕能力,不能滿足鍋爐正常運行的需要。這說明了鍋爐制造單位在對系統中循環泵的選型錯誤,使盤管內介質流速達不到設計計算的最低要求,不可避免地導致介質過熱裂解。
因控制柜主要自動控制和保護裝置失靈,當鍋爐管內介質流速下降,或管壁積碳嚴重引起介質吸熱效率下降、阻力增加,或用熱設備用熱量發生變化,產生壓差變化時,壓差報警值設置不合理或壓差報警裝置失靈,不能及時報警和調整燃燒,將導致介質過熱裂解與炭化;介質出口溫度超溫時,超溫報警和自動停爐保護裝置失靈,不能自動報警和及時停爐,也會導致鍋爐介質經常處于超溫狀態下運行。
4.1 破口宏觀檢查
對泄漏處管子現場檢查發現,破口位于管子向火側,呈橫向開裂,長度25mm,破口邊沿無明顯變形,破口周圍表面有熔融金屬堆積現象(見圖3(a));在破口處割樣檢查發現,沿破口及其管子內壁向火側積碳嚴重,且沿破口和管壁向火側均伴隨有明顯壁厚減薄現象(見圖4),在割樣截取的管子一端,距破口110mm處,沿周向測厚最大值3.5mm,最小值2.8mm;同一截面處管子最大最小直徑分別為57.5mm和55.0mm,未見明顯漲粗現象。

圖3 管子破口外觀形態及第一次滲漏管子堆焊情況

圖4 破口處及管子內壁積碳和壁厚減薄情況
管子向火側存在表面氧化皮橫向龜裂現象(見圖5),龜裂狀為熱疲勞破壞的典型特征,表明管子存在一定程度的熱疲勞現象。由于每天一班或兩班運行,頻繁啟停爐產生的熱應力引起低周疲勞,在管子向火側形成疲勞裂紋源,從而加速了管子的橫向開裂。

圖5 管子外壁向火側氧化皮龜裂現象
從宏觀檢查分析得出,在管子內壁向火側積碳嚴重,管子外側有表面氧化皮橫向龜裂的熱疲勞現象。另外,內盤管第一圈位于爐后側看火孔部位處首先泄漏,鍋爐制造單位進行了補焊(見圖3(b)),而補焊后的第二天在內盤管的同一圈另外一處管子泄漏,說明此一圈盤管的質量已經存在安全隱患。
4.2 破口處化學成分分析
在割樣截取的管子一端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與GB/T 699標準值進行比較未見異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化學成分分析
4.3 破口處金相分析
在管子向火側破口處和管端背火側分別取樣做金相檢查,當切割3#試樣時相鄰管壁有部分出現脆裂破碎(見圖6);金相分析發現,管端背火側金相組織均為鐵素體+珠光體,呈帶狀分布,無明顯異常組織(見圖7),但破口處組織中的珠光體區域中的碳化物已明顯分散,并且向晶界聚集,珠光體形態尚保留,說明珠光體已明顯球化??梢宰C明破口處管壁存在超溫過熱現象,致使管子材質性能嚴重惡化,塑性韌性急劇下降,脆性顯著增加,在管子內應力的作用下,導致管子破裂,從而引起事故的發生。

圖6 金相試樣截取圖

圖7 金相分析圖
4.4 介質化驗分析
在事故現場從火災后的盤管中取殘存的介質進行化驗,與使用前導熱油驗證性檢驗結果(油品已經過型式試驗)進行了比較(見表2)。

表2 L-QB300導熱油使用前后化驗結果與質量指標
從表2油質化驗結果分析可知,導熱油使用前導熱油驗證性檢驗結果符合GB23971-2009質量指標的要求,但從盤管中取殘存介質化驗結果來看,導熱油中殘炭、酸值、粘度、閃點四項指標的化驗結果有三項不合格,且其分解成份的含量均已分別超過GB23971-2009標準質量指標的1680%(殘炭)、1100%(酸值)和263%(運動粘度),說明介質已發生嚴重裂解和變質現象[3],這與管子損傷機理分析及其金相組織變化情況是一致的,進一步證明管壁存在超溫過熱的客觀條件。
從以上分析可知,最初由于該鍋爐系統配套的循環泵,選型達不到設計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導致循環泵的揚程不能有效克服整個循環系統管道設備的總阻力,使盤管內介質流速達不到設計計算的最低要求。加上控制柜主要自動控制和保護裝置失靈,當鍋爐管內介質流速下降時,不能及時報警和調整燃燒,導致鍋爐介質經常處于超溫狀態下運行。而管子損傷的機理正是在管材超溫過熱導致性能劣化的基礎上,加之管子向火側管壁由于高溫氧化引起的壁厚減薄導致強度下降、附加熱應力的存在導致熱疲勞裂紋源、以及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部組織與性能的不均勻性和微觀缺陷,在管子內應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終導致管子首先從最薄弱的部位發生破壞。
為預防有機熱載體鍋爐此類事故的發生,應采用必要的預防措施:
1)鍋爐使用單位加強運行管理,確保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可靠有效,例如壓差報警裝置、循環泵停止運轉停爐保護裝置,應經常試驗;運行時如果出現壓差過低報警,應立即停爐檢查,防止熱載體因流速降低而造成超溫裂解。
2)有機熱載體應定期取樣化驗,確保殘炭、酸值、運動粘度等各項品質符合GB23971-2009標準的要求,否則應進行再生處理或更換。
3)鍋爐的化學清洗過程必須由專業隊伍進行,并根據實際積碳情況制定清洗方案,清洗過程應嚴加監控,防止欠洗和過洗,還要經過專業機構的監督檢驗以滿足TSG G0001-2012《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8.1.11的要求。
4)鍋爐制造單位應根據設計要求合理選擇系統輔機裝置,以防止由于輔機參數達不到要求而造成鍋爐運行異常,進而發生此類事故。
[1] JB/T 8659—1997 熱水鍋爐水動力計算方法[S].
[2] GB/T 17410—2008 有機熱載體爐[S].
[3] 張友健.液相有機熱載體鍋爐運行中的常見問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21).
Analysis for a Medium Leaking Accident of Organic Heat Carrier Boiler
Liu Lihong Fu Jinqing Yin Xianhua Zhang Xiwang
(Hun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11)
Aiming at an organic heat carrier boiler medium leakage accident,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by field examining of the accident, crevasse macroscopic inspe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and medium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is accident was considered as the operation of mismanagement, improper selection of auxiliary device, automati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device malfunction, resulting in serious overheating medium cracking and deteriorating, and the wall temperature of overheating, eventually leading to leakage accident.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of boiler inspection, the suggestion and related measures for organic heat carrier boiler safety were put forward, which had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c heat-carrying boiler Medium leakage Accident analysis Precaution
X933.2
B
1673-257X(2015)09-0062-04
10.3969/j.issn.1673-257X.2015.09.014
劉麗紅(1978~),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
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