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李賀然,陳喜華,溫紅
(蘇州大學藥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基于調查與分析的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張健,李賀然,陳喜華,溫紅
(蘇州大學藥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在對我院中藥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中藥化學實驗考核內容、模式及教學內容的期望。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細化中藥化學實驗教學內容與考核的改革重點。
中藥化學;調查分析;實驗教學改革
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醫藥基本理論和臨床用藥經驗,主要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及其他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等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學科,也是直接指導與開展藥物創新的應用學科[1]。中藥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實驗教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創造性思維、實踐創新能力,因此,需要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動態分析,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系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中藥化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及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并提前準備實驗中所需的原料、溶劑、試劑、儀器等,然后讓學生按照實驗講義及教師講解完成實驗內容,撰寫實驗報告。這種模式導致學生對所做實驗的內容印象不深刻,對實驗原理、實驗方法沒有完全理解,理論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和提高,且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中藥化學實驗考核形式比較單一,每個實驗結束后,學生上交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表現結合實驗報告書寫情況給出分數(百分制),最后將所有實驗的平均分記為實驗課分數,沒有明確的考核細則,不能全面反映實驗教學效果。
2012年,我院中藥化學實驗課教學中開設了設計性實驗,學生自主查閱文獻、選題、設計實驗內容,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對中藥化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加深對中藥化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相關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專業興趣,我們針對實驗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別從實驗考核模式與內容、教學內容方面對我院2010級中藥、2011級中藥、2010級藥學、2011級藥學、2010級生物制藥、2011級生物制藥班的本科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中藥化學實驗考核模式與內容的調查結果(見表1)。
35%的學生認為不需要單獨進行實驗考試;10%的學生認為實驗成績應為實驗考試+實驗報告成績,66%的學生認為實驗成績應包括實驗預習+實驗過程+實驗報告成績;70%的學生認為實驗報告應具有規范性、真實性與完整性;學生對實驗操作尤其重視,65%的學生認為實驗過程考核應包括實驗紀律、實驗操作、實驗記錄,這與教師在實驗課上強調的重點相一致,也反映出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態度認真、端正;62%的學生重視實驗原理的預習,33%的學生重視實驗操作的預習,這也充分反映了學生對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的重視。
47%的學生認為實驗過程考核方式包括教師現場評分、學生自評、同實驗組學生互評;學生對實驗預習的考核形式建議不一,35%的學生建議采用檢查預習報告的形式,23%的學生建議采用解答問題的形式,21%的學生建議采用課堂提問抽查的形式,21%的學生建議以上3種考核形式均可采用。
學生比較重視實驗過程與實驗報告,42%的學生認為實驗報告在實驗成績中的比例應為30%;75%的學生認為實驗過程在實驗成績中的比例應為30%;36%的學生認為實驗預習在實驗成績中的比例應為10%。在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應綜合考慮實驗預習、實驗過程、實驗報告三者的比例。

表1 中藥化學實驗考核模式與內容的調查結果
(2)中藥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查結果(見表2)。
58%的學生將綜合性實驗理解為使用多種儀器、多種實驗技能與不同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90%的學生將綜合設計性實驗理解為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題目、內容、方法,或教師指定實驗題目,學生設計實驗內容,或學生與教師共同設計實驗內容、方法;83%的學生認為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必要和非常必要;56%的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實驗設計與實驗過程,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也參與了試行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其中31%的學生認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9%的學生認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了綜合實驗技能,19%的學生認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創新能力,說明綜合設計性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關于實驗方案的設計,24%的學生選擇在網上搜索,5%的學生選擇在教材中尋找,說明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能力有待培養,需要教師的參與指導;進行綜合設計性實驗之前,經常會先進行預實驗,并會根據預實驗情況改進實驗設計的學生僅占19%,說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
92%的學生認為教師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參與綜合設計性實驗,50%的學生認為應根據實際情況,由教師與學生討論確定實驗題目。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也參與了試行的綜合設計性實驗,但教師沒有參與實驗題目、內容的設計,只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希望教師參與綜合設計性實驗,希望從教師那里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參與綜合設計性實驗時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幫助、引導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路。
49%的學生認為綜合性實驗在實驗課中所占最佳比例應為1/3,40%的學生認為綜合設計性實驗在實驗課中所占最佳比例應為1/4。在中藥化學實驗教學中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完善綜合設計性實驗,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適應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表2 中藥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查結果
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的分析,在中藥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中,改變原有實驗考核模式,將每個實驗分別進行單獨考核,總分為實驗總成績。每個實驗考核內容初步設定為:實驗預習(文獻調研、實驗原理分析、實驗方案設計等)占15%;實驗過程(實驗紀律、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記錄等)占50%;實驗報告(書寫規范性、真實性、完整性等)占35%。
依托學院開放性實驗室,依據中藥專業特色,整合分析化學、藥用植物學等基礎課程知識,更新中藥化學實驗內容,構建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將中藥化學實驗內容重新調整,保留驗證性實驗,如槐米中蕓香苷的提取、分離、檢識;人參皂苷化學成分的薄層檢識。增添綜合性實驗,如虎杖的化學成分綜合分析;白藜蘆醇、大黃酚的分離與檢識;苦參中生物堿成分分析;氧化苦參堿的分離與檢識;陳皮中各種化學成分的綜合分析與檢識。增添中藥綜合設計性實驗,如中藥中各種化學成分的綜合分析(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藥材,查閱文獻,分析總結,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實驗內容包括原藥材鑒定,化學成分分析,主要化學成分分離、檢識及結構鑒定);中藥中化學成分檢識方法綜合應用及中藥材質量分析(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藥材,與對照藥材、對照品進行理化、薄層、液相檢識及質量分析)。通過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
通過中藥化學實驗考核模式的改革,將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認真、求實、嚴謹的科研精神;通過中藥實驗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的改革,將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中藥專業的系統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1]石任兵.中藥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G420
A
1671-1246(2015)02-0036-03
蘇州大學2013年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研究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