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晟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江門529000)
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蔣維晟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江門529000)
目的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及分析能力。方法將2011級中職護理專業122名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并采用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量表來比較兩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的分析能力、求知欲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是培養開放式現代化護理人才的有效教學手段。
案例教學法;外科護理學;教學應用
目前,在中等衛生職業院校中,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存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不理想、理論與實踐不能結合等問題,從而不能滿足國家提出的職業院校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外科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學科,是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職業性,是培養一名合格職業護士的關鍵課程。多年來,傳統醫學教學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不顧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把學生看作是一種裝知識的容器,一味地把課本知識、結論強行灌輸給學生,使學生思想僵化,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從2009年開始,筆者在中職護理專業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實施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格局,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取本校2011級護理專業5班、10班學生為教學對象,學制3年,生源均為初中畢業生,全部為女性,入校時電腦隨機分班。以5班學生60人為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以10班學生62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選擇由楊玉南、程文海主編的《外科護理學》教材,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及一般情況、課程安排、任課教師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外科護理學理論課采用傳統授課方法,即以學科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法,教師按預先準備的教學程序,有步驟地將知識講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目的。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1)課前預先將案例相關資料及問題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案例,把握事實,進行分析思考并初步給出問題答案;(2)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將60名學生分為10個小組,每組6位);(3)各小組間公開各自答案,相互檢驗及討論,進一步完善答案;(4)教師總結歸納并點評。
1.3 評價指標
在學期末課程結束后,向兩組學生統一發放問卷(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量表),主要用于評價及比較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1]。指導學生填寫并當場收回,測試時間30分鐘,共發放問卷122份,收回有效問卷12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評判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識別,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假設、推理,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及形式[2]。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量表的75個條目包含7個方面的子條目:(1)尋求真理;(2)開放思想;(3)分析能力;(4)系統化能力;(5)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6)求知欲;(7)認知成熟度。量表的判斷及評分標準為:每個條目的回答從“非常贊同”到“非常不贊同”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6、5、4、3、2、1”,負性條目反向賦值。如果總分在210分以下表示具有負性評判性思維能力,210~280分以下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中等,280~350分表示具有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50分以上表示具有很強的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每個子條目的綜合分在10~60分,如果得分在10~29分表示具有負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0~39分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中等;40~49分表示具有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50~60分表示有很強的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情況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分析能力、求知欲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應該予以推廣。
3.1 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學生帶入事先選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學生依靠自身知識結構和背景,自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3]。案例教學法最開始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在20世紀初首創;幾乎同時,哈佛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也開始應用;1908年,哈佛商學院成立后,案例教學法被引入商業教育和管理領域;二戰后被廣泛應用于公務員培訓等領域。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積累并形成了規范的教學理念及操作流程,從而推進了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3.2 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培養[4]。外科護理學理論知識單調枯燥,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讓學生圍繞案例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5]。
3.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表1 兩組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情況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人數尋求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總分實驗組60 41.68±5.31 44.56±3.36 46.13±4.00*40.97±4.24 44.45±5.88 49.89±5.59*48.31±4.85 315.99±22.70*對照組62 37.86±5.42 40.66±5.44 41.52±5.91 38.38±6.01 40.17±5.46 43.69±6.08 44.20±6.31 286.48±27.51
案例教學法突破了“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授課模式,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觀察、分析、思考,從而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生運用以往所學知識,主動將收集到的案例資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斷,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意識,而且增強了合作意識,使學生不斷挖掘自身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了自學能力[6]。
3.4 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目前,我國中職外科護理教學存在諸多問題[7],集中表現為護理教學思想僵化,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僅追求數量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低下,無法滿足臨床的需求。而案例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務,使學生學會了相互合作,懂得運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有效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
3.5 有利于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經驗告訴我們,教與學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編寫案例,并做好課堂教學前期的準備工作。在教學中,師生通過問答、討論等交流互動,在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了啟發,從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通過案例教學,使護理專業學生能獨立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分析和判斷,給出恰當的治療方案,反思失誤和不足,進一步激發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評判性思維能力在醫護工作中尤為重要[8],許多醫學家認為評判性思維能力是醫學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獨立決策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直接用于實際工作中,并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1]Facione N C.Critical thinking assess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e:aggravation data analysis[M].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7.
[2]殷磊.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翟文憲.案例教學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1996(1):57-59.
[4]Dewey 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Process[M].Boston:D.C.Heath and Company,1993.[5]龍桂平.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94-95.
[6]劉愛平.病例導入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2(3):119.
[7]徐菊玲,季黃鳳,張紅.本科“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24):100-101.
[8]AdamsM,Ttover LM,WhitlowJF.A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9,38(3):139-141.
G424.1
B
1671-1246(2015)0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