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英
(紹興護士學校,浙江諸暨311800)
情境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趙君英
(紹興護士學校,浙江諸暨311800)
目的探討情境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20名“3+2”五年制高職護生分為實驗組(60名)和對照組(6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情境教學法,課程結束后評價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生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在學習興趣、溝通協調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對教學方法滿意的護生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護理心理學教學,能使理論更好地聯系實踐,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護生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滿意度。
情境教學法;護理心理學;護生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既要護生掌握抽象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又要解決臨床護理領域中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傳統教學法已無法很好地滿足護理心理學教學的需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生動的場景,以引起護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護生理解教材內容,并使護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1]。為更好地使護生掌握護理心理學的知識和各種技能,我校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擇本校護理專業2012級“3+2”五年制高職1班、2班學生共120名,均為女生,年齡16~18歲,平均年齡(16.87±0.72)歲。1班為實驗組,共60名;2班為對照組,共60名。兩組護生年齡、學制、第一學年期末成績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護生均使用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等醫藥衛生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護理心理學基礎》第一版。
1.2 教學方法
兩組均于第二學年開設護理心理學基礎課程,由相同的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兩組教學課時相同。
1.2.1 對照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以講授法為主,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逐一講解新課,然后回顧重點和布置作業。
1.2.2 實驗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班級和護生特點選擇創設情境的途徑。具體方法如下:(1)語言描述想像情境: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借助護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描述,引起護生的感性認識。如在講解情緒的作用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起的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然后請護生思考分析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情緒有何作用,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2)多媒體手段再現情境: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現代技術手段直觀再現模擬情境。例如在講解知覺的特性時,通過一系列圖片直觀地呈現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在講解心理干預方法中的放松療法時,結合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3)角色扮演體會情境:課前要求護生扮演指定行為的角色,并對行為表現進行思考、評定和反饋。例如在講授護患關系中敏感問題的溝通時,分別請護生扮演患者、患者家屬和護士角色,使護生真實感受不同的角色。(4)社會和臨床實踐感受情境:讓護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養老院、社區和醫院等場所與不同年齡、不同病情和不同治療方式的患者直接接觸,從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1.3 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1)課程結束后,兩組均圍繞護理心理學基礎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理論考試。題型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撰寫實驗報告,由同一位教師閱卷評分。最后取理論考試與實驗報告平均分作為護理心理學基礎考核成績。(2)課程結束后,對兩組護生發放自行設計的教學法評價問卷,共6個項目,要求護生從“是”與“否”中進行選擇,只統計回答“是”的護生數量。統一發放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2.2 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見表2)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考核成績t P實驗組60 71.05±13.41 3.15 0.002對照組60 63.75±11.98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n(%),人]
3.1 情境教學法可有效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
研究結果顯示,情境教學法可有效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這與陳麗華等[2]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結果一致。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情緒興奮可使身心處于活動的最佳狀態,進而推動人們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3]。情境教學法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護生在自己關心、熟悉的情境中引起適度的、健康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護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護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提高了護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3.2 情境教學法可增強知識的直觀性,提高學習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法通過再現臨床情境,增加了護生的感性認識,使護生感同身受或身臨其境,并通過有效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順利地通過形象的感知來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論,縮小了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同時,在組織、實施角色扮演和進行社會臨床實踐的過程中,有效地鍛煉了護生的溝通協調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表1和表2可知,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護生的考核成績、培養護生的各種能力,這與劉文秀[4]用情境教學法對內科護理學教學效果的評估一致。
3.3 情境教學法可有意識地培養護生的積極情感
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道德和審美標準進行相應的情境設定,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了審美情趣及對護理職業的榮譽感。本研究中,實驗組71.67%的護生認為情境教學法更容易培養積極情感,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4 情境教學法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強調理論聯系實踐。因此,與臨床接軌的情境創設是關鍵。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結合護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激發護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時培養護生把心理學技能及知識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去的能力,如心理干預技能、護患溝通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培養護生樹立專業信念,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1]米俊魁.情境教學法理論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0(3):24-28.
[2]陳麗華,汪娩南,廖曉春.情境教學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嘗試[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12-14.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劉文秀.情境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5B):1307.
G424.1
B
1671-1246(2015)02-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