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丹
(江南大學 團委,江蘇 無錫 214122)
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科學引導
孔麗丹
(江南大學 團委,江蘇 無錫 214122)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和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當前,學生社團發展定位不準、創新繼承不夠、資源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制約著社團的發展,應從思想和實踐層面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科學引導,保障其第二課堂功能的發揮,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成長成才。
高校學生社團 科學引導 思想層面 實踐層面
高校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自愿組成,為實現成員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盈利性群眾組織。隨著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發展,高校社團活動已成為大學生豐富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平臺,成為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在高校校園文化和育人體系建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隨著社團數量規模的不斷擴大,隨之帶來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進一步明確社團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定位和功能,引導學生社團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是擺在高校社團管理者面前一個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課題。
我國的學生社團發展歷史較晚,一般認為1904年成立的“抗俄鐵血會”是我國第一個高校學生社團[1],其后經歷了兩個鼎盛時期,一是“五四”運動前后,二是20世紀80年代后[2]。進入90年代后,隨著《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文件的頒布,以及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開展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工作,客觀上極大地推進了高校學生社團的迅速發展。有調查根據部分高校校園網站數據發現,目前國內重點高校擁有的學生社團數量平均超過100個,普通高校學生社團數量一般都在50余家[3]。另據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57.9%的大學生參加了校內社團,平均每人參與的社團數為1.8個,同時參加了跨校社團和網絡社團的大學生比例分別為6.5%和14%,平均每人參與的跨校社團為1.76個、網絡社團為1.99個[4]。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迅猛,社團數量增加迅速,覆蓋面持續擴大,社團類型逐漸豐富。在社團作為高校育人有效平臺持續發揮作用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問題一一浮現。
1.社團生氣不足,缺乏創新。
雖然我國高校學生社團規模大、類型多,但真正活躍在校園內,受到師生認可的優質社團卻并不多。一些社團缺乏生氣,開展的活動內容單一,形式死板,既不能緊密聯系社會熱點,又缺乏創新精神,導致社團吸引力下降,社團成員熱情大減,致使人才流失,社團陷入發展困境。即便是一些發展較好、成員素質較高的社團,如果不求新求變,也面臨著社團發展到一定水平難以自我突破的局面。
2.社團流動性大,缺乏繼承。
部分社團忽視了新老交替的銜接和社團精神的傳承。由于社團內部結構流動性大,每年必有骨干離去,也必有新鮮血液注入,在此環境下,社團的傳承問題可謂舉足輕重。然而,很多社團骨干在自己的任期內干得風風火火,卻不重視對于下一屆的鍛煉培養,沒有將社團的傳統及精髓傳承下去;再加之社團骨干呈“低齡化”趨勢,自身工作經驗不足,管理水平有限,無法把握社團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導致新老交替時組織紊亂,工作開展受阻。
3.學生認識模糊,定位偏離。
高校社團管理中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學生參與社團活動與自身學習的關系失衡,二是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動機過于功利化。前者是社團成員一味醉心于社團活動,導致參與社團活動與自身學習的關系沒有把握好,造成成績一落千丈。后者是參與社團動機過于功利,部分社團骨干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把自己當成了領導者,服務意識缺失;更有甚者,把社團工作作為自己履歷表上添彩的手段,全然不顧社團的長遠發展或者將社團作為獲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導致社團活動以利益為前提,過度商業化。
4.社團發展失衡,參差不齊。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數量眾多,種類繁雜,學生社團由最初單一的學習類、文藝類、體育類社團發展為文化藝術類、學術實踐類、體育健身類、志愿服務類和職業發展類社團等[5]。然而,同類社團相互交疊,社團質量參差不齊,具有趣味娛樂和時尚新穎的社團往往更受大學生的青睞,參與人數多,活動形式多樣,社團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一些側重理論學習、專業學術類的社團則被冷落,參與人數少,活動形式單一,社團成員的認同感也相對較低。此外,歸屬于職能部門管理的社團相較于其他社團,由于其資源多,經費充足,更容易受到學生的追捧,發展更快。
5.社團資源有限,缺乏保障。
社團的發展離不開指導老師的有效指導,也離不開經費、場地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但由于社團規模不斷擴大,指導老師缺乏、經費不足、場地有限等問題逐一暴露,嚴重制約了社團的良性發展。目前,指導高校學生社團工作的教師一般是義務的,并沒有固定的津貼報酬,對指導老師的考核也就無從談起;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和場地由于社團基數大,校方能給予的支持很少,大都是通過會費、社會贊助等渠道自籌經費,活動場地大都是申請租用的,不固定。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活動開展的成效和社團成員對社團的歸屬感,更有甚者,造成社團對校外資源依賴過重,脫離學校的管理。
1.從思想層面加強引導社團科學發展的理念。
(1)引導社團加強自身建設。隨著高校學生社團的形態愈發豐富,社團種類、數量均達到了一定規模和覆蓋面,高校團組織應切實承擔起指導、服務和管理學生社團的工作職責,引導社團明確自身定位,加強自身建設。一方面,團組織要加強思想引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團科學發展,并確保社團在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允許的框架內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團組織應圍繞學校育人這一中心工作,充分認識到學生社團在大學教育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加大對理論學習、科技創新類社團的扶持力度,引導社團均衡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團文化。
(2)引導社團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學生社團要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團組織要指導社團明確自身的發展理念和核心價值,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點,兼顧質量和效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首先,團組織要把握好社團自身的發展規律,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最大限度發揮好社團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社團既要注重對成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又要兼顧成員個性的發展,將學生作為社團內涵建設的最高價值主體;其次,引導社團走品牌化道路,指導社團挖掘自身特色,提高活動質量,樹立良好形象,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校內塑造正確的文化導向,更好地為構建和諧校園服務。
(3)引導社團干部明確自身職責。社團干部在社團內的特殊地位使他們擁有著社團大多數事物決策權利,作為社團的核心力量,學生骨干的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團的發展前景。思想決定行為,只有學生干部的思想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才能為社團帶來正能量,給社團建設帶來正面作用。團組織應幫助學生干部正確認知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明確職責范圍,培養工作責任感,強化犧牲奉獻精神,引導學生干部在充分自我規范、自我管理、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前提下,自主帶領成員為既定目標展開工作,防止社會及其他因素對學生群體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2.從實踐層面加強引導社團科學發展的舉措。
(1)加強和完善社團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科學的社團管理體系是做好社團管理工作的基礎。高校學生社團由學校團委指導,校社團聯合會或學生會社團管理部門負責學生社團的管理監督,每個社團配備指導老師,提高社團的專業化水平。不斷完善社團申請、注冊、審批、注銷等常規性工作,與時俱進修訂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管理主體與管理責任,同時明確社團的權利與義務。同時,引入考評和競爭機制,通過社團成員內部考評、社團之間互評、社團工作匯報、民意測評等途徑全面考量社團成效,對優秀社團個人、集體、指導老師進行表彰,對綜合測評不理想的個人和集體要問責,甚至采取“末位淘汰”機制,充分調動社團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強社團活力。
(2)引導社團豐富活動主旨。社團活動是社團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是豐富和提高社團的有效手段,也是社團發展的核心競爭途徑。團組織應當引導社團活動以創新性、服務性、實踐性為特征,以社會熱點為切入點,以展現在校大學生蓬勃生氣,增強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服務奉獻意識,提高其軟實力為大方向,以凸顯社團特色、促進社團良性發展為小方向,策劃組織活動。此外,傳統的社團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頗為成熟,探尋新興的活動形式也是提高社團活動質量的重要因素。新媒體作為現如今迅速崛起的媒體形式,在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中,具有頗大的影響力。因此,引導社團在開展活動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如微博、微信等,擴大信息的覆蓋率,提高信息的接收效率,從而強化活動效果。
(3)合理配置校內外資源。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前提下,團組織應合理配備校內有效資源,使用團組織在場地、經費申請方面的權利,包括人員的調配、室內戶外場所的申請、經費的使用狀況等,在合理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社團提供便利,促進社團活動順利開展。同時,充分挖掘校外資源,尤其是校友資源,有針對性地與校外的企業、政府機構、社會團體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協同創新,整合人力物力,獲取更豐富的資源,幫助學生社團實現更好更高的發展目標。
(4)加強人才梯隊培養。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學生骨干隊伍是高校社團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團組織應引導社團干部在充分把握第一課堂的前提下,在社團這個第二課堂中快速提升自我,助力社團建設。應將社團骨干培養納入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逐步形成低、中、高年級的“傳幫帶”式的梯隊模式,對于領導才能突出的社團干部可推薦加入校院兩級“青馬工程”培養體系,不斷提升社團干部的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形成良性循環,助力社團健康持續發展。同時,加強社團與社團、學校與學校的交流與合作,“走出去請進來”,通過經驗傳授、指導幫助等途徑,打造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綜合素質出眾的社團干部隊伍。
[1]孟慶恩.高校學生社團及其教育功能的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
[2]董興.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研究探析[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陳文娟.基于管理視角的高校學生社團發展新思路淺析[J].文教資料,2008,(12).
[4]翟承強.高校學生社團的功能及其拓展問題探討[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韋蔚.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作用、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