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夏菁

摘 ? ?要: 早期閱讀即幼兒憑借色彩圖像及通過成人的語言或文字理解以圖畫為主的幼兒讀物的所有活動,對形成、培養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兒童良好性格、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國的早期閱讀相對西方國家起步較晚,存在許多問題甚至誤區。本文將研究視角定位于蘇北地區,從家長對早期閱讀的認識與態度、幼兒閱讀作品、幼兒在閱讀中的表現及家長在閱讀指導策略等方面剖析閱讀所存在的問題,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蘇北地區 ? ?學齡前兒童 ? ?早期閱讀
我國對早期閱讀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于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此后早期閱讀受到幼教界的廣泛重視,但部分家長和教師不了解早期閱讀,對其缺乏全面認識,甚至存在諸多誤區。為深入了解學齡前兒童早期閱讀的開展現狀,研究者以蘇北五市部分學齡前兒童的家長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法與訪談法開展相關研究。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發放家長問卷450份,回收家長問卷410份,其中有效家長問卷382份,問卷有效率93.17%。樣本構成見下表:
研究者以自編的《蘇北地區學齡前兒童早期閱讀家長問卷》為調查工具,從家長對早期閱讀的認識與態度、幼兒閱讀作品、幼兒在閱讀中的表現及家長在閱讀指導策略等方面了解學齡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現狀,利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20.0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家長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和態度。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57%的家長不喜歡與孩子一起閱讀,5.76%的家長認為一個人的閱讀能力不重要,表明家長對早期閱讀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同時在此次問卷調查過程中,7.07%的家長認為早期閱讀對于孩子來說無所謂可有可無,23.3%和25.39%的家長分別認為早期閱讀能使孩子安靜下來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學到簡單的知識,僅有43.46%的家長能夠認識到閱讀對孩子的智力、道德、審美等多方面發展有啟蒙作用。雖然家長提高了對早期閱讀的關注程度,但不能全面認識早期閱讀。
1.早期閱讀存在誤區。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尤以蘇北農村地區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年齡太小沒必要看書識字。在這里,家長對早期閱讀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誤區:一是將早期閱讀等同于早期識字。部分家長對早期閱讀未形成科學、系統的認識,誤認為早期閱讀是幼兒識字的一種方式,甚至從功利目的出發,購買一些用作識字的書籍讓幼兒閱讀,只追求閱讀結果,忽視幼兒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增加其負擔。二是認為孩子年齡小不適合閱讀。美國的格林都曼博士研究發現,幼兒在兩歲時就有了閱讀能力,尤其是八歲之前的兒童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且幼兒期是詞匯增長最快的時期,而蘇北農村地區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上小學前后才適宜進行閱讀。三是部分家長在閱讀中的角色缺失。某些家長以自己工作忙為由,將早期閱讀的責任全權推脫給幼兒園,認為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園的事,忽視自身在閱讀中的作用。
2.父親在閱讀過程中的角色缺失。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思想觀念的影響,父親在幼兒教育方面角色嚴重缺失。據調查父親較少參與孩子閱讀過程,家庭中父母一起陪伴孩子閱讀僅84人,不足總比例的22%,父親陪伴孩子閱讀的只占6.02%。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如果父親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孩子的閱讀,不僅能創造溫馨的家庭閱讀氛圍,而且有助于孩子愉悅閱讀心理的產生,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
(二)早期閱讀的作品。
根據問卷顯示,兒童讀物總量在5本以下的占21.47%,5本—10本的占37.43%,11本—15本占17.28%,15本以上兒童讀物的占20.42%。由此可見,家長愿意對孩子閱讀進行投資,但普遍投入較少。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受家庭經濟水平制約,蘇北城鎮地區的兒童讀物總量明顯高于農村地區,問卷中有17%家長認為兒童讀物的價格偏高。
2.兒童讀物總量受家長學歷影響,家長學歷越高的家庭兒童讀物總量越多,學歷低的家庭兒童讀物總量則遠不如高學歷家庭。
3.家長對兒童讀物的滿意程度,問卷顯示18%的家長對市場上的兒童讀物不滿意,其中83%的家長對某些兒童讀物的質量、內容、意義等提出質疑。據多數家長反應目前市場上的兒童讀物盜版現象嚴重,錯別字較多,語言過于成人化,暴力內容較多,教育意義不大。因而在選擇兒童讀物時,76.7%的家長將孩子自身的特點和閱讀興趣放在首位,并且結合自己為孩子的打算、幼兒園老師和其他家長的建議、同時還參考教育專家的推薦。
學齡前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其思維的主要特征,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激發閱讀欲望和興趣。且隨著數字出版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于讓孩子接受有多重感官刺激的閱讀載體。據問卷顯示,81.68%的家長喜歡讓孩子接受傳統紙質書籍的閱讀,24.35%的家長選擇平板(城鎮居多),44.76%的家長選擇早教機點讀機(農村居多),13.61%的家長選擇手機。由此可見,在閱讀載體方面,家長的選擇趨于多樣化。
(三)早期閱讀表現。
注意力和家庭閱讀環境是影響幼兒閱讀的兩個主要因素。學齡前兒童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雖得到發展但水平低、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和指導。據調查60.47%的孩子在閱讀時易受外界影響偶爾心不在焉,10.47%的孩子很難集中注意進行閱讀,僅有22.77%的孩子能夠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研究認為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受家庭閱讀環境的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十分重要。而據此次問卷顯示,74.81%的家庭無固定閱讀場所,其中33.77%閱讀時受外界干擾極大,特別是農村地區。
由于幼兒性別、認知能力、氣質特點及興趣愛好的不同,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感興趣的內容有很大差異。72.51%的孩子對圖畫感興趣,對文字感興趣的孩子占3.14%,18.32%的孩子對圖畫和漢字都感興趣,1.83%的孩子對兩者都不感興趣。由于學齡前兒童具有具體形象性思維,且前運算階段的學習以符號表征學習為主,因此絕大多數孩子在閱讀中對圖畫感興趣。上文中提到家長因為對早期閱讀存在誤區,從贏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出發為孩子購買識字認字讀本的行為違背幼兒的成長規律。
(四)早期閱讀策略。
1.家庭早期閱讀互動方面。早期閱讀不僅是孩子單方面的閱讀,更需要家長有策略地與孩子互動閱讀,親子互動有助于加深兒童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問卷顯示,71.2%的家長在閱讀過程中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認識新的詞匯,解釋難句和情節邏輯,34.55%的家長會和孩子分段朗讀,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27.49%的家長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與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重組和再現故事文本,37.17%的家長與孩子之間會相互提問,交換自己的看法。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閱讀互動雖告別傳統的單一模式,但采取新方式的家長不多,大部分家長還停留在認識新詞匯方面,忽視早期閱讀的側重點在于培養孩子的情感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在回答家長提問方面,近90%的學生能夠回答家長的問題,其中49.74%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比較吃力需要大人的引導。在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提問方面,88.22%的學生會提問,其中40.58%的學生會頻繁提問,僅有7.85%的學生不會提問。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孩求知欲強烈,這就需要家長采取合適的策略引導學生閱讀。
2.家長對閱讀的指導策略。在指導孩子閱讀策略方面,76.96%的家長采用邊講故事邊指畫面的圖讀法,47.64%的家長采用邊講故事邊指漢字的點讀法,23.56%的家長和40.05%的家長分別采用誦讀法(把故事連貫的講完)和跟讀法(自己講一句讓孩子跟著講一句)對孩子進行指導。針對家長在閱讀過程中指導策略的來源,筆者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46.6%的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指導策略源于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及教育家的宣傳,43.98%的家長選擇借鑒其他家長的經驗,38.48%的家長的指導策略受父輩教育影響,69.37%的家長是根據自身的閱讀經驗對孩子進行指導。家長對孩子在各個年齡段閱讀能力發展特點認識不夠,沒有根據孩子自身發展的實際要求進行指導。
三、給家長的建議
(一)走出誤區,正視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1.去功利化閱讀。早期閱讀不等于早期識字,部分家長對此存在誤區,在為幼兒購買兒童讀物時功利目的明顯。筆者建議家長重視幼兒閱讀規律,注重閱讀的沉潛性,購買讀物時依據幼兒身心發展。
2.轉變傳統閱讀觀念。幼兒在兩歲時就有了閱讀能力,孩子年齡小不適合閱讀的觀念并不正確,家長應轉變以往閱讀觀念,正視早期閱讀。
3.承擔應盡的責任。早期閱讀不僅需要幼兒園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重視。《幼兒發展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主動配合幼兒園的組織參加閱讀活動,從而使家園教育有機結合,促進早期閱讀順利進行。
在現代社會,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早期閱讀作為一種成長活動,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它的作用并不在于單純地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孩子身心協調發展。因此,家長應走出誤區,正視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是早期閱讀的基礎,家長要正確認識其對幼兒閱讀的重要影響。家庭閱讀環境分為內外兩方面:一是物理環境,二是人文環境。物理環境(外在環境)包括是否有合適閱讀場所、閱讀時是否安靜等。由于幼兒的年齡和注意力特征,筆者建議家長選擇合適幼兒閱讀的場所,并在安靜輕松的環境下閱讀。人文環境(內在環境)即指家庭閱讀氛圍,幼兒最初的閱讀興趣是與成人一起閱讀時產生的,在此基礎上營造的閱讀氛圍能形成幼兒愉悅閱讀心理、激發閱讀熱情,并使幼兒產生美好的閱讀愿望。因此,筆者建議父母能同時參與閱讀,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助于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為幼兒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年齡特征幼兒閱讀的自主性不高,因此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調查顯示,33.77%的家庭幼兒閱讀頻率是每周三四次,27.23%的家庭是每周一兩次(其中并沒有剔除幼兒在幼兒園中的閱讀情況),超過半數的幼兒閱讀時無固定時間。筆者建議家長在閱讀中幫助孩子合理安排閱讀次數和閱讀時間,閱讀時引導孩子積極思考,并在閱讀結束后及時整理好圖書等。
(四)注重閱讀過程中的互動與策略。
閱讀不僅僅是孩子的閱讀,家長應注重與孩子的互動。傳統聽讀互動即家長讀孩子聽的模式比較單一,閱讀時比較枯燥乏味,孩子亦容易在閱讀過程中失去興趣和走神。因而需要家長采取多樣化的互動形式,比如和孩子分段朗讀文本,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相互提問或將這幾種方式結合。幼兒的語言從對白語向獨白語發展、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展的。通過上述互動模式,不僅幼兒的語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而且增強閱讀的趣味性,使幼兒悅讀。
在孩子指導閱讀策略方面,筆者建議家長采取以下幾種:
1.手勢策略。閱讀中適當增加一些手勢作為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方式,手勢與語詞相結合,從而使閱讀不會呆板乏味。
2.復述策略。通過反復誦讀增強孩子的記憶。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點作為“要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譬如告訴孩子兔子有雙長長的耳朵)。
4.語調策略。采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使其快速進入閱讀情境。
參考文獻:
[1]王華.3—6歲幼兒家庭早期閱讀讀物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呂梁學院學報,2010(10):73-74.
[2]李莉.全閱讀教育理念與兒童早期閱讀[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67-69.
[3]趙向東.家庭閱讀環境下幼兒早期閱讀指導策略淺析[J].學理論,2012(32):180-181.
[4]李亞西.論網絡文化與兒童早期閱讀[J].山東紡織經濟,2014(02):21-23.
[5]楊鴝,王樹偉.關于兒童紙質出版物和平板電腦類數字出版物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2(09):113-116.
[6]湯銳.談幼兒讀物的特點與問題[J].出版發行研究,2012(3):21-25.
[7]李慧.對幼兒家庭閱讀環境現狀的調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91-94.
[8]高曉妹,周兢.早教階段親子共讀觀念辨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18):49-50.
[9]于冬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與幼兒的讀寫萌發[J].教育理論,2007(3):82-84.
[10]張慧麗.中美圖書館兒童早期閱讀研究綜述[J].圖書與情報,2011(02):2-6.
[11]翟曉云.當前幼兒讀物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以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市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報,2008(25):119-121.
[12]宋治楓.家園配合促進幼兒早期閱讀發展[J].江西教育,2011(Z1):128.
本文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平臺省級指導項目《蘇北地區學齡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現狀調查及分析》(XCX2014003)的部分成果
指導老師:馬 ? ?衍 ? ?解 ?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