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友 文沛先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二級管理模式下規范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研究
吳萬友 文沛先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高職院校推行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校、院二級管理,管理重心向二級學院轉移,二級學院擁有的權力不斷增加。如何規范二級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的權力運行,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在介紹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權力構成的基礎上,總結、歸納了二級管理模式下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權力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規范二級管理模式下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的對策和建議。
二級管理 高職院校 二級學院 權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度集權的科層制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為適應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需求,高職院校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按照學科或專業群組建二級學院,實行校、院二級管理,管理重心向二級學院轉移,二級學院擁有的權力不斷增加。如何規范二級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的權力運行,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級學院作為高職院校次級組織形式,其內部存在各種權力類型,按照性質和職能分為黨的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民主監督權力,四種權力構成了完整的二級學院內部治理權力結構和權力運行機制。
1.1 黨的權力
我國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是高校的領導核心,統一領導高校工作。公辦高職院校在二級學院下設黨總支,其權力主體是二級學院黨總支,客體是二級學院內部政治事務的管理和運行,即確保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方針和學校各項決定在二級學院的貫徹執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并通過黨政聯席會討論和決定本二級學院重要事項。
1.2 行政權力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科層制理論,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科層制管理模式,其行政權力具有明顯的 “科層化”特征。我國公辦高校管理普遍采用科層制組織形式,高校科層制組織管理呈“金字塔式”的分層等級結構,即按照管理責任及權限將每個組織機構由低到高排列在不同層級上,權力逐級集中,構成一條垂直分叉如金字塔形態的權力線[1]。高職院校行政權力主要是來自于政府機關的授權,二級學院行政權力則來源于高職院校及相關行政職能部門的讓渡。
1.3 學術權力
學術性是高校的本質屬性,是高校與其他社會組織的根本區別,學術權力是大學精神得以傳承和發展的基礎。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術權力的行使主體主要是二級學院教授委員會、二級學院學術分委員會和從事教學、科研的高級職稱教師隊伍,其客體是二級學院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與行政權力的不同之處在于學術權力不具有法定的強制力,在處理學術問題時尊重學術自由、學術平等,是擁有學術權威的人對他人所施加的學術影響力。
1.4 民主監督權力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由于教職工人數偏少,所以沒有建立二級教代會。二級學院內部有二級學院工會(教職工大會)、民主黨派、團學組織等民主監督權力,在涉及二級學院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和涉及廣大教職工、學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決策時,二級學院工會(教職工大會)、團學組織等機構有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權力;二級學院民主黨派則可以通過對話、協商、建議等方式參與二級學院重大問題的決策,充分發揮其民主監督作用。
二級管理模式下的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權力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責權利不對等、黨的權力未能充分發揮、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嚴重失衡、民主監督乏力等問題。
2.1 責權利不對等
在二級管理模式下,高職院校管理重心下移,學校集中將更多精力放在宏觀管理和目標管理上,二級學院則在學校宏觀指導下側重于微觀管理和過程管理,擁有一定的教學、科研、人事、財務等方面的自主權。然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權力的配置仍然主要集中在學校一級,致使二級學院責權利不對等。學校和行政職能部門向二級學院下放較多的權力是事務權,而較少下放人、財、物等權力。盡管二級學院是高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高校中心任務的基本落實單位,但實際上二級學院并沒有相應的自主決策管理權,影響了二級學院科學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
2.2 黨的權力未能充分發揮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實行的是黨政共同負責制,《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了二級學院黨總支通過黨政聯席會討論和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黨政聯席會議是二級學院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二級學院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有效途徑,是二級學院黨總支發揮保證監督作用的關鍵渠道。然而,黨總支究竟該如何參與決策,怎樣進行決策等問題并沒有明文規定,在實際貫徹執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的過程中,某些二級學院院長往往比較強勢,黨政聯席會議決策實際上變成了院長 “一言堂”,黨總支書記根本沒有話語權,“以政代黨”、黨總支被邊緣化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2.3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嚴重失衡
在我國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普遍存在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弱化現象,行政權力經常肆意干預學術權力,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內部管理效能。二級學院院長往往是相關學科專家,同時兼任二級學院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等學術機構負責人,導致行政權力壓制或者干脆取代學術權力,把本應由學術權力發揮決策、管理作用的事務讓位于行政權力[3]。部分二級學院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等學術機構雖然也參與一些學術事務的管理,但是涉及的范圍非常有限,如僅限于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評定、科研項目申報等事項,其他涉及學科、專業和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等重大學術事項,最多只能起到決策咨詢、參謀作用。
2.4 民主監督乏力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黨的委員會要研究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群眾組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支持他們依照國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高等學校黨的委員會領導教職工代表大會,支持教職工代表大會正確行使職權,在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是二級學院領導根本不重視工會(教職工大會)工作,忽視了工會(教職工大會)“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職能,加上二級學院沒有一套規范的工會(教職工大會)管理制度,議事流程隨意性比較強,發揮不了應有作用。二級學院民主黨派、團學組織在民主監督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普通教師和學生很難參與到二級學院事務管理之中。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在推行二級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二級學院權力健康運行的研究,結合二級管理的特點和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3.1 按照責權利一致原則合理配置校院兩級權力
高職院校推行校、院二級管理,學校管理重心下移,應按照責權利一致原則合理配置校院兩級權力,將教育教學工作、人事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學生管理工作、招生就業工作等方面權力下放給二級學院,調動二級學院辦學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辦學主體,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實施二級管理的過程中,學校要轉變觀念,簡政放權,將原來較多集中在行政職能部門的權力轉移到二級學院,并適當精簡行政職能部門及行政人員,將一部分行政人員充實到二級學院,提高二級學院管理水平。行政職能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從行政型管理轉變為服務型管理,從某項權力的執行者轉變為二級學院決策制定的服務者,配合學校做好對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的監督,確保二級學院權力規范運行。
3.2 堅持和完善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制度
黨政聯席會議是二級學院實行黨政共同負責制的基本決策形式,其優點在于可以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集體智慧,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研究、相互合作、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共同負責貫徹執行學校黨委、行政各項決定和決議。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能夠通過黨政聯席會議得到充分體現[4]。黨政聯席會議應該實行例會制度,會議成員為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主任、二級學院工會主席等根據議題可列席會議。黨政聯席會議根據議題由黨總支書記或院長主持,會議議決事項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凡屬于二級學院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會前黨總支書記、院長之間應充分醞釀和溝通,達成共識后再提交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凡涉及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學術事項時,應充分尊重并支持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獨立行使學術事務的決定、審議、評定和咨詢職權;凡所議事項涉及教職工、學生等群團組織利益時,會前應征求二級學院工會(教職工大會)、團學等組織的意見,必要時可以邀請群團組織負責人或代表列席黨政聯席會議。
3.3 重構黨政共同負責制下二級學院行政權力
二級學院黨政共同負責制,必須堅持二級學院工作集體領導原則,黨總支與行政共同決策本單位重要事項。在黨政共同負責制集體領導體制下,必須重新構建二級學院行政權力。二級學院院長是二級學院行政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二級學院教學、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二級學院院長不僅是黨政集體領導的主要決策者之一,而且是黨政集體領導決策的主要執行者之一,可以將二級學院最高行政機構——院長辦公會議作為執行機構,履行執行權。院長辦公會議成員一般包括二級學院正副院長、辦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主要職責是在二級學院院長的領導下,根據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和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做出的決策,研究部署具體的貫徹落實措施并組織實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3.4 提升學術委員會在重大學術事項上的話語權
教育部出臺的《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于2014年3 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臺的首部高校學術委員會國家規范,首次明確了學術委員會在高校學術組織體系中的最高學術機構定位,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高職院校二級學院要根據本校章程或學術委員會章程,通過建立學術分委員會或教授委員會處理二級學院學術事務,合理劃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職責范圍,發揮好學術組織在學術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各司其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統籌協調,形成合力[5]。為了提升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在二級學院重大學術事項上的話語權,避免受到黨政權力干擾,二級學院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主任委員不宜由黨政負責人兼任,同時要通過制定或完善本校《學術委員會章程》保障二級學院學術分委員會(教授委員會)“依章運行”。
3.5 多維度聯動對權力運行形成監督整體合力
高職院校實施校、院二級管理,學校在賦予二級學院一定辦學自主權力的同時應加大對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的監督力度,確保二級學院權力規范運行。二級學院黨總支除了負責二級學院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外,主要任務是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學校各項決定在二級學院的貫徹落實,并對行政權力起到監督、制衡作用;二級學院工會(教職工大會)是二級學院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構,凡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項都應納入二級學院工會(教職工大會)審議或審定范圍;要充分發揮二級學院民主黨派、團學組織等民主監督管理有效載體在規范二級學院權力運行中的作用,多維度聯動形成監督整體合力。
高職院校推行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在學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級學院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要確保二級學院黨的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民主監督權力健康運行,必須結合二級管理的特點和二級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現狀,加強研究和探索,構建一套符合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實際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
[1]李艷華,王鑫越.高校科層制組織結構弊端及其優化[J].學周刊,2013(3):9.
[2]黃學鋒,鄭小偉.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下二級學院權力運行機制探索——基于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4(5):151-153.
[3]吳萬友,文沛先.內部審計視角下規范高校二級學院權力運行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4(18):119-122.
[4]張千千,黃學鋒.堅持和完善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發揮高校院(系)級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3(2):16-19.
[5]中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關于印發《中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關于貫徹〈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若干意見》的通知[EB/OL].http://www.ec.js.edu.cn/art/ 2012/1/17/art_10054_12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