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惠
摘要:技工院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然而,現實中德育課堂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德育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德育活動缺乏互動性、德育評價方式單一等現象,造成德育有效性不足。應根據現狀,努力探尋原因,提出有建設性的措施。
關鍵詞:有效性;互動性;生成性
技工院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技工院校德育課的課堂教學現狀令人堪憂,教學有效性明顯不足。德育課堂有效性到底如何來判斷?失效原因存在于哪些方面?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這些問題是值得德育研究者深思的問題,也是奮斗在德育一線的德育課教師的難題。
一、何為德育課堂有效性
什么是課堂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授課內容或者教得認真與否。學生有沒有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
德育課教學是否有效,在于學生是否能自我內化德育思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在感悟人性與感恩生活中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最終獲得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德育課堂現狀及原因分析
(1)德育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
德育課堂的有效在于每次課學生都能獲得思想上的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觀,而要達到這種效果,首先是學生必須對每次德育課的教學目標有明晰的了解。這種誤把教學內容的完成當做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原因在于德育課教師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上,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忽視了學生發展的時代特征。
(2)德育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有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然而,在現行的德育課堂上,我們會發現很多內容都是遠離生活的,都是不食煙火的“假大空”,無法使學生獲得認同感甚至會激起他們的反感。還有很多德育內容是“虛假的高尚”,與社會真實事件的結果有沖突。德育課堂應該回歸于社會真相,讓學生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同時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3)德育活動缺乏互動性
課堂的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其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得身心發展。然而,據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德育課課堂氣氛沉悶,主要是教師“一言堂”為主,很少有互動,即使有互動,也簡單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上。
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的主體性意識與主動參與性被忽視。德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師掌握著話語權,把講授法作為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坐在那里聽,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導致學生被迫學習。此外,由于德育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教材上的案例缺乏吸引力,對這些本來基礎就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學習倍感無奈與無聊。
(4)德育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技工院校德育課對學生的評價還是以考試為主,即使有平時參與分,也是占比較少的比例。而且,考試的題型往往是固定的,還是參照基礎課中的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釋、簡單題、論述題等題型,考核的主要是某些知識點,而學生在思想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轉變以及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等卻無法得知。
總體而言,目前德育課對學生進行的是一種量化評價,是終結性評價,而實際上,技工院校的學生在語言智能和邏輯數學智能上往往是有欠缺的,這種考核是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的。從德育課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來看,學生是否能自我內化德育思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能夠在感悟人性與感恩生活中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等是必須進行過程性評價,要多方評價才能完成的,是一種多元評價而不是單一評價。
三、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課堂有效性的途徑
(1)課堂目的生活化
德育課堂到底要給學生什么?是傳遞德育理論中的大道理還是學生自我素養的提高?我覺得課堂有效性的關鍵評價要素之一即是學生自我素養的養成。如果說某學生的德育考卷上分數很高,卻在生活中隨手亂扔垃圾、上車搶座,那我認為這樣的德育課堂是失效的。
很多學生認為來技工院校是來學技術的,上德育課沒有必要,不明白學校為什么還要開設德育課。作為德育課的教師,在第一堂課就要讓學生明確學校開設德育課的必要性及作用,并且這個德育目的必須生活化,即和學生實際生活相關。
(2)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德育課的教師,首先要具備的不是有多么高的學歷、多么豐富的理論知識,而是要有較高的德育涵養,因為“以身作則”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有可能發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最好的教育是無痕教育,即隱性教育。如果想讓學生養成不遲到的習慣,就要保證自己每次上課不遲到;如果想教育學生通過支持國貨來愛國,自己的手機就必須是國產的;如果想教育學生上課不玩手機,就必須先自己做到上課不使用手機。
(3)抓住課堂的每一個德育教育的瞬間
“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有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而很多時候,對于德育課的任課教師來說沒辦法觀察到學生課外的行為表現,于是就要抓住課堂上的每個細節。德育課堂的瞬間教育無需刻意為之,可輕描淡寫,關鍵的是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受啟發。
(4)教學方法多元化,關注課堂的生成性
德育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講授法、問答法、探究——研討法、范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有效的課堂一般而言都不會是僅用一種單調的方法就可以達到的,教師要使教學方法多元化,為學生提供寬松、愉快、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技工院校德育課堂有效性決定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是否有效,決定著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因而也是關系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課堂的應然與實然狀態的差距,決定著我們要認清德育課堂有效性不足的現狀,積極探尋實效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葉飛.德育課堂的困惑:在現實生活與可能生活之間[J].教育導刊,2008(09).
[2]齊景紅,張俊霞,蘇洪春.互動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