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黨懷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是中國順應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而提出的重大倡議。在國家戰略驅動下,中國企業將不斷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這將為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國內銀行如何加快布局、支持國家戰略實施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中國銀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經濟新常態內涵不僅體現出市場經濟運行客觀規律,更體現出政府頂層設計、優化結構、穩定增長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對于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優化經濟結構和行業布局、拓寬中國戰略空間、促進區域穩定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銀行業面臨的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將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發展。目前,“一帶一路”戰略已涉及國內18個省市以及境外64個國家,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實體經濟注入新活力,將促進貿易、資本往來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2015年,國家啟動了一批鐵路、公路、水運、港口等重大基建項目。其中,鐵路投資近5000億元、公路投資1235億元、機場建設投資1167億元、港口水利投資金額超過1700億元,巨大的融資需求和服務需求為中國商業銀行帶來大量業務機遇,也為商業銀行在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打開了空間。
“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商業銀行加快綜合化經營。近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增長顯著,國內能源、通信、工程承包、交通機械等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也日趨增多。這些“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已經從單純的信貸資金需求向綜合化融資需求轉變,迫切需要銀行提供包括信貸融資、PPP融資、發債融資、并購融資、股權融資等一攬子綜合融資服務方案,這已成為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大特點。同時,隨著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脫媒趨勢已經確立。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市場之間的藩籬被打破,中國銀行業將邁入綜合化經營的新階段,為客戶提供跨市場的綜合融資解決方案將成為新的趨勢。
“一帶一路”戰略將有利于商業銀行跨境金融業務發展和國際化布局。一方面,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顯著加快。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突破千億美元,中國居民出境活動日趨頻繁,境外消費額增長迅速,企業和居民對人民幣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同時,目前全球已建立15個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我國已與32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189個國家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為中資銀行開展貿易融資、國際結算和清算、海外投融資、大宗商品交易等業務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為中資銀行加快國際化布局、建立國際化平臺提供了寶貴的窗口期。未來,中資銀行可以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的輻射作用,加快沿線國家網點布局,加快拓展海外業務,擴大客戶群體和利潤來源,形成國內外業務互補、境內外機構聯動的新局面。
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國別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是正處于社會和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的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涉及諸多國際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問題。因此,中資銀行“走出去”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經營風險、司法風險和政治風險等方面的挑戰,既要盡快熟悉境外國家法律法規、經濟發展和金融體制,也要積極關注國別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
國際化經營經驗和人才不足。相對而言,中資銀行與發達國家銀行在國際化發展上還有明顯的差距。比如,中資銀行的境外資產占比較低,境外機構數量較少且市場滲透程度不夠,缺少精通外語、國際金融業務、法律并能按國際慣例行事、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中資銀行“走出去”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盡快熟悉東道國監管規定和市場環境,必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國經營模式,建立一支復合型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加強戰略規劃,充分發揮中信比較優勢
為支持國家戰略,中信銀行制定并實施的《中信銀行2015~2017年戰略規劃》,明確提出了建設“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的戰略愿景,核心是依托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獨特競爭優勢,充分發揮中信銀行的對公業務優勢,全力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全方位滿足海內外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
加強內部協同,發揮綜合平臺優勢
中信集團是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金融領域持有包括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等全牌照,實業領域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制造、通用航空、信息產業等重要產業。同時,中信建設、中信資源等中信集團下屬公司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耕多年,具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和一定的市場份額。目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建設、中信重工、中信國安、中信資源、中信工程、中信環境等中信集團下屬公司投融資重點項目近100個,遍及“一帶一路”沿線十余個國家,覆蓋基礎設施、資源能源、生態環保、新能源、現代農業、文化教育等領域。
因此,中信集團在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具有強大的綜合競爭優勢,具有解決客戶各種復雜需求的能力。中信金融與實業構成的經營體系可以創新出無窮無盡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客戶的綜合化、多元化的個性需求,完全有能力提出系統性的綜合解決方案。依托中信集團優勢,中信銀行將強化境內外聯動、商行與投行聯動、表內與表外聯動、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聯動、銀行與非銀機構聯動,為企業和居民“走出去”搭建綜合金融服務橋梁。
鞏固對公優勢,打造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公司銀行業務是中信銀行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主營業務。依托中信綜合平臺,中信銀行公司業務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領域。其中,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等交易銀行業務保持領先,推出電商供應鏈金融業務,為客戶提供全新的在線服務渠道;電子商務搭建了B2B、B2G電子商務綜合業務平臺,是余額寶的唯一監督銀行和托管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電子商務在線融資服務;機構業務方面,是少數幾家為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中國煙草總公司、社保經辦機構提供代理資金存管等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投行業務具有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并購貸款規模居股份制銀行首位,公募承銷規模位居市場前列;托管資產規模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位居前列,創新型貨幣市場基金上線總規模穩居行業首位。
中信銀行將不斷鞏固對公業務傳統優勢,創新客戶服務模式,從信用中介向金融服務中介轉變,盡快搭建開放性、跨市場的產品平臺,提高跨市場資源整合能力,增強綜合融資服務能力。未來,中信銀行將建立以直接融資為主、銀行信貸為輔,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相結合,傳統結算與現金管理、資產托管等產品相配套的服務模式,努力建設成為“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強化創新特色,打造中信特色的大單品
中信銀行是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之一,屢創中國現代金融史上多個第一。近年來,中信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出國金融、薪金煲、電商供應鏈等創新產品,這些都是在創新領域的有益嘗試,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主動求變、培育特色的重要突破。為了加快金融創新,中信銀行成立了產品創新管理委員會,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加快創新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創新文化,讓創新成為驅動業務發展的新引擎,讓創新成為深植企業文化的基因。
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信銀行將加快構建“大單品”發展模式,將獲客能力強、品牌效應好、易于復制推廣的重點產品塑造成拳頭產品,強化資源支持和創新力度,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市場品牌。同時,中信銀行將積極把握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新空間和新機遇,充分借鑒互聯網思維、技術和商業模式,大力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開創新業務,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多措并舉,全力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為加快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信銀行將加快創新,推進以公司金融為主體、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攜手中信集團內子公司,加強協同,發揮優勢,力爭成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
加強協同建設,為客戶提供綜合融資服務
中信銀行將充分利用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獨特優勢,聯合中信集團旗下多家金融和實業子公司形成營銷聯合體,協同支持“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的開發營銷,大力支持關乎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點項目,不斷深化與地方政府和重點企業合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金融助推作用和示范效應。
2015年6月,中信銀行已聯合中信集團下屬多家企業投融資7000億元助力開發“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其中,中信銀行將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超過4000億元融資支持,26家分行已儲備200個項目。目前,已儲備20多個重點項目,已批復7個項目,授信金額超過260億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城鎮化建設等重要領域。同時,中信銀行還發起設立了“一帶一路”母基金,首期規模為200億元,下設PPP、走出去、并購重組以及產業投資等四類子基金。基金規模力爭在5年內達到1000億元,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5000億元,為區域內重點項目拉動1萬億元融資。基金專項投資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生態環保、新能源、現代農業和文化教育等領域。
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區域戰略的落地實施
為保障“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中信銀行制定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推動方案》,從組織架構、項目管理、信貸資源、授信審批、風險額度等方面細化了工作措施。目前,中信銀行已成立了銀行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了重點項目名單制管理辦法,并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專項信貸規模和風險資產額度。通過上述舉措,中信銀行已建立了一套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在“一帶一路”區域戰略的實施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優化業務模式,滿足客戶全方位金融需求
一是打造“大資管”業務模式。通過整合各類資源,為客戶提供多維度“大資管”解決方案。比如,對于“走出去”企業以及中央和地方國企的兼并、重組需求,通過并購貸款、債券承銷、銀團貸款、結構化融資滿足客戶需求,打造“并購融資”大單品。對于國際化需求較高的客戶,圍繞“結算+融資+交易”開展國際結算、貿易融資以及中長期項目融資等跨境金融服務,打造“跨境融資”大單品。對于政府類客戶,聯合中信集團企業組成中信PPP融資聯合體,為包括水務、軌道交通、新城開發、保障房建設、醫療等公共領域的PPP項目提供全周期綜合服務,打造“PPP融資”大單品。
二是打造“大交易”業務模式。以平臺型服務能力為核心,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等先進手段,強化貿易融資平臺、現金管理平臺、資產托管平臺、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等“五大平臺”建設,重點打造電商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B2B”、資產托管等交易銀行產品,服務于“走出去”的重點大型企業集團。
三是創新業務合作方式。加強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和金磚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和主權基金的合作,借助更廣闊的資源和平臺,參與“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走出去”客戶。
四是加強個人金融服務。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區域內的出國金融客戶,針對出國留學、旅游、商務和勞務人員提供一攬子出國金融服務。開發“一帶一路”區域內客戶的公私聯動營銷,為公司高管人員提供投資理財、委托資產管理以及金融咨詢服務。發揮互聯網金融在跨境支付中的渠道優勢,推進具有特色的跨境支付平臺,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地域零售客戶的需求。
支持重點行業,加快業務經營轉型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動了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信銀行將加快客戶結構和信貸結構的“雙結構”調整,重點關注四大行業:一是支持與“一帶一路”建設密切相關的電力設備、成套設備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及主要客戶;二是支持與“一帶一路”戰略緊密相關的建筑施工行業,如鐵路、交運、建筑、工程承包等受益于“走出去”的行業;三是支持石油、天然氣、電力及其上下游產業,如油氣貿易、油氣勘探開發、油氣管網、港口碼頭、電力投資及工程設備出口、電網跨境互聯等;四是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空氣、水、土污染治理及第三方環境治理市場的需求,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強化戰略布局,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
從國內布局來看,中信銀行將重點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8月5日,中信銀行拉薩分行正式營業,成為第一個進入西藏自治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完成了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直轄市的布局,全面覆蓋“一帶一路”重點區域。
從境外布局來看,中信銀行將加快構建國際化服務網絡,擇機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設立網點,重點發展本外幣貿易融資、國際結算與資金清算以及離岸金融業務,實現本外幣業務一體化發展和在岸、離岸業務聯動。同時,中信銀行將加強與中信集團內協同聯動,支持集團內子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業務,加強在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網”領域的建設,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投融資合作,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利用“一帶一路”戰略中蘊含的大量金融服務需求,中信銀行還將加強與集團內金融子公司的業務合作,創新資金運用模式。
(作者系中信銀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