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彥+孫晉夫
目前美聯儲正為是否加息舉棋不定,也就是說對美國經濟能否承受加息之重難以判斷。盡管如此,作為全球領先銀行的花旗和摩根大通三季度交出了危機以來最靚麗的業績,后危機時代大型國際大行盈利和業務結構如何調整,值得中國銀行業關注。
摩根大通:以零售業務為基石穩健增長
利潤及構成。摩根大通2015年三季度凈利潤為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零售銀行業務凈利潤26億美元,占比38%;公司與投行業務凈利潤為15億美元,占比22%;中小企業業務凈利潤為5.18億美元,占比8%;資產管理業務凈利潤為4.75億美元,占比7%;其他收入17億美元,主要是稅收調整收益,占比25%。
收入方面。摩根大通2015年三季度實現收入(凈收入)235億美元,同比下降6%,主要受公司與投行業務(CIB)收入下降影響,包括業務收縮和抵押貸款業務收入的減少。收入構成中凈利息收入為112億美元,占收入總額的47.7%,同比下降1%,原因在于投資證券余額減少及營業凈利息收入受到貸款增長的沖擊。凈利息收入較上季度增長2%,主要受益于貸款規模擴大及相關收入的增加。收入業務構成方面,零售銀行收入109億美元,占比46%;公司與投行業務收入為82億美元,占比35%;中小企業業務收入為16億美元,占比7%;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為29億美元,占比12%。
成本方面。非利息成本為154億美元,同比下降3%,原因是CIB業務相關薪酬支出減少和業務收縮部分被上升的法律費用抵消。信貸損失準備金為6.82億美元,同比下降10%,主要得益于貸款核銷的減少。另外,2015年三季度零售業務準備金釋放出5.91億美元,反映出持續的房價回暖及違約率下降的積極影響,但部分被對公業務因油氣相關資產評級下降所增加的3.10億美元準備金抵消。三季度獲得稅收減少22億美元,原因是稅收審計方案調整和稅收的延期繳納。
零售銀行業務
2015年三季度零售銀行業務凈利潤26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構成如下:其中個人與小企業業務凈利潤為9.54億美元,占比37%;抵押貸款業務凈利潤為6.02億美元,占比23%;信用卡、商業方案及汽車貸款業務的凈利潤是11億美元,占比23%。
零售銀行業務收入109億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凈利息收為72億美元,與2014年持平,表明存貸款余額的增長及不可收回利息及傭金撥備的減少已抵消了利差收窄的不利影響;非利息收入為37億,同比下降12%,主要原因是抵押貸款銀行業務收入的減少。非利息成本62億美元,同比下降1%,得益于抵押貸款銀行費用的下降。不良貸款撥備為3.89億美元,同比大幅減少57%,原因是不良貸款余額及核銷的下降。零售銀行業務構成的三大業務業績如下。
個人與小企業業務收入為46億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凈利息收入為26億美元,同比下降7%,原因在于凈利差的收窄。非利息收入為20億美元,同比增長5%,得益于存款相關的收費提高及借記卡、投資收入的增加。非利息成本為30億美元,同比下降3%,主要受益于分支機構效率的提升。
抵押貸款業務凈利潤為6.02億美元,同比大增29%。抵押貸款業務的收入為16億美元,同比下降23%,原因是服務收入減少和未能獲得2014年的一次性收益。該業務的非利息成本為11億美元,同比下降13%,反映出抵押貸款業務效率的持續提升。抵押貸款業務不良貸款撥備減少5.34億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僅為1900萬美元,主要受益于房價的持續上漲及房貸違約率的下降。
信用卡、商業方案及汽車貸款業務的凈利潤是11億美元,同比下降6%。該業務凈收入為48億美元,同比增長2%。凈利息收入為34億美元,同比增長4%,原因在于不良的減少和貸款規模的擴大。此業務非利息收入為13億美元,同比下降4%,主要原因是分攤了更高的新機構運營成本。另外,該業務的非利息成本為22億美元,同比上升8%,主要因為汽車租賃折舊加快及營銷成本增加,其信貸損失準備金為8.73億美元,同比增長3%,主要是因為貸款核銷的減少。
公司與投行業務
公司與投行業務凈利潤為15億美元,同比下降13%,凈收入為82億美元,同比下降10%。公司銀行業務收入28億美元,同比增長2%。投行業務收入為15億美元,同比增長5%,原因是債券承銷費和顧問費收入的上升。三季度公司投行業務收入排名全球第一。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8.99億美元,同比下降4%,原因是凈利息收入減少。市場與投資者服務業務收入為54億美元,同比下降16%,原因是業務規模的收縮、固定收益市場收入的減少。固定收益市場業務收入減少原因是大宗商品投資收益下降和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股票市場的投資收入為14億美元,同比增長9%,主要歸功于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和客戶交易量的上升。
公司與投行業務的非利息成本為61億美元,同比增長2%,主要原因是法律費用上升。不良貸款撥備為2.32億美元,比2014年增幅近1倍,主要原因是國際油氣價格的下跌。
中小企業業務
中小企業業務凈利潤為5.18億美元,同比下降23%。其中凈收入為16億美元,同比下降3%,主要原因是存貸款利差的收窄。非利息成本為7.19億美元,同比上升8%,原因是投資管控成本上升,但與上季度基本持平。貸款損失準備金為8200萬美元,較上季度略有上升,反映在對油氣投資方面計提更多準備。
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三季度凈利潤為4.75億美元,同比下降19%。該業務凈收入為29億美元,同比下降5%,其中凈利息收入為6.33億美元,同比漲1%,主要受貸款規模上升推動;非利息收入為23億美元,同比下降7%,原因是退休計劃服務業務銷售收入減少及種子資本投資估值的下降。非利息成本為21億美元,同比增加1%,主要是基礎設施及風險管控方面投資的增加。三季度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為1.7萬億美元,與2014年持平,長期并具有良好流動性的產品更受投資者歡迎。
花旗集團:成本下降推動業績飆升
財報顯示,2015年花旗銀行三季度凈利潤為43億美元,同比增長51%,主要原因是運營成本的下降、信貸損失減少和有效稅率的降低。從利潤構成上看,全球消費者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凈利潤為17億美元,占比為40%;機構客戶業務(對公業務)凈利潤為24億美元,占比為56%,其他業務凈利潤為2億美元,占比4%。
三季度花旗集團收入為187億美元,同比下降5%。運營成本107億美元,同比下降18%,主要是因為法律相關費用由2014年的16億美元降至今年3.76億美元。收入構成來看,全球消費者銀行業務收入為85億美元,占比45%;機構客戶業務收入為86億美元,占比46%;其他業務收入16億美元,占比9%。
成本大幅下降。三季度不良貸款撥備為136億美元,同比減少33億美元,撥貸比為2.21%,非生息資產總額同比下降17%,至66億美元。
規模小幅收縮。三季度貸款余額為6220億美元,同比下降5%,主要原因是北美抵押貸款余額的減少。同期存款余額為9040億美元,同比下降4%。
全球消費者銀行業務
全球消費者銀行(GCB)業務三季度凈利潤為17億美元,同比下降11%,由信貸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所致。利潤構成方面,北美GCB業務凈利潤為11億美元,同比下降10%,原因是收入下滑及貸款損失準備釋放減少;國際GCB業務凈利潤為6.12億美元,同比下降13%。
全球消費者銀行業務同期收入為85億美元,同比下降8%,原因是國際GCB業務同比下降13%。其中,北美GCB業務收入48億美元,同比下降4%;國際GCB業務收入為36億美元,同比下降13%,主要原因是亞洲業務收入的下滑。
北美GCB信貸質量持續改善,凈信貸損失為8.78億美元,同比下降14%。
機構客戶業務
機構客戶業務凈利潤為24億美元,同比增長5%。機構客戶業務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達到2.88億美元,存款余額增長6%,達到5.95億美元。
收入構成方面。機構客戶業務收入為86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對公銀行業務下降7%,市場和證券服務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但這些影響部分被生息貸款收入的增加對沖。機構客戶業務收入由以下兩部分構成。
其一是公司銀行業務收入為40億美元,同比下降7%。其中,貿易金融業務收入為19億美元,與上期基本持平;投資業務收入為9.37億美元,同比下降25%;顧問服務收入為2.43億美元,同比下降24%,原因是杠桿貸款、股票承銷業務收入下降明顯。私人銀行業務收入7.15億美元,同比增長8%,歸功于更強的管理投資收入和存貸款規模的擴張;公司貸款業務收入4.03億美元,同比下降9%,歸咎于貸款利差的收窄。
其二是市場和證券服務業務收入40億美元,同比下降5%。其中固定收益市場收入26億美元,同比下降16%,反映出在不利市場環境下客戶投資愿意的減弱;股票市場收入9.96億美元,大增31%,主要得益于衍生品市場收入的增加;證券服務收入5.13億美元,同比下降4%。
機構客戶業務運營成本為47億美元,同比下降4%;ICG信貸成本為3.09億美元,2014年同期為負的2100萬美元。
控股公司業務
控股公司凈利潤為3100萬美元,同比大降81%,主要由業務收入下降導致。控股公司的收入為14億美元,同比下降32%,原因是資產銷售收入的減少。控股公司的資產余額為1100億美元,同比下降20%。
摩根大通與花旗集團的比較分析
從利潤構成看,花旗集團更傾向公司與投資業務,而摩根大通更注重零售銀行業務。數據顯示,三季度花旗集團的機構客戶業務凈利潤為24億美元,占比為56%,而摩根大通的公司與投行業務凈利潤為15億美元,占比22%。可見,花旗與摩根大通在業務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花旗對資本市場的表現有更大的依賴,也就是說承擔著更大的市場風險,這也是它上輪金融危機中差點破產的原因,但一家銀行業務結構及偏好調整絕非易事,花旗激進的投資風險依然如舊。
從收入構成看,摩根大通非公司業務收入占比顯著高于花旗,即更多依賴零售銀行業務。數據顯示,摩根大通的零售銀行業務、中小企業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占總收入比重為65%,而花旗除機構客戶(公司銀行)業務之外的所有業務收入占比僅為54%,表明摩根大通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是其收入基石,對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銀行業務依賴較輕。
從投資回報率ROE看,摩根大通明顯領先于花旗。三季度摩根大通ROE為14%,同期花旗集團僅為8%(且近三個季度摩根都保持領先),而兩者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4%和11.6%,表明摩根大通盈利能力顯著強于花旗。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摩根大通零售銀行業務、中小企業銀行及資產管理業務資本占比較少,它們的ROE分別達到20%、14%和20%,而高資本耗費的公司與投行業務利潤占比低于花旗。
成本控制方面,成本收入比花旗領先,信貸成本方面摩根大通具有優勢。在三季度花旗的成本收入比為60%,而摩根大通這一比例為65%,表明零售銀行業務的經營成本高于批發為主的公司與投行業務。但信貸成本占收入比重方面,花旗的信貸成本占總收入比重為9.8%,而摩根大通之一比例為2.9%,表明花旗在信貸風險管控方面落后于摩根大通。
總體來說,花旗和摩根大通2015年三季度利潤同比均獲得大幅增長,一方面表明美國大型銀行汲取了金融危機的教訓,在風險管控方面更加成熟,另一方面表明美國實體經濟正在改善,大型銀行不良貸款減少和收入增加就是佐證。但兩大銀行利潤增長的最大驅動力不是收入的快速增長,而是成本的下降,甚至部分來源于稅收的調整,表明美國經濟已經趨穩,但尚未實現快速增長。
中國銀行業在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要借鑒國際銀行經驗,減輕對公司業務的過度依賴,審慎管理經濟周期調整的風險,積極調整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加大對抗周期的行業和客戶資源投入,實現業績的持續穩健增長。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棗莊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