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碧蓮(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315000)
在當今社會上,兒童意外傷害已是關系到人類健康與安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兒童是弱勢群體,我們不僅要加強對兒童的保護,而且更重要的是幫助兒童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建立一種合適的途徑和方式,對所有家庭的父母和兒童進行安全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建立和完善兒童安全標識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無論國際或國內的兒童安全設計研究與標識設計都不密切,并沒有完全針對兒童群體的安全標識設計的系統論述。已有的安全標識的信息識別度也是難易不一,很多標識對于大人尚且不能識別,更何況兒童。即使有些兒童場所會針對安全問題進行標識設計,但是其在設計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
首先,系統化程度低:目前兒童安全標識系統還沒有出臺規定,大多時候都是在一些公共場所作為“補丁”的形式出現,沒有從兒童心理學角度出發,結合當今兒童安全突出問題來進行研究。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兒童的安全隱患也是越來越嚴重,同時,人們的常規觀念中只有機體的損傷才是傷害,但實際上精神創傷或心理障礙也是主要的兒童安全隱患。因此,對兒童安全問題進行系統化研究,將安全標識的進行整體性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針對性缺乏:安全標識設計主要以危險源為依據,危險源的對象、種類、場所都會影響兒童安全標識設計。因此,兒童安全標識設計應該從兒童角度出發,明確危險源的種類,尤其關注兒童一些隱性安全問題,比如誘拐等。
最后,識別功效缺失:由于安全標識設計沒有針對兒童安全問題,其圖形的構成、色彩等方面的識別對于兒童而言都是有難度的,甚至很多安全標識僅僅用文字來表示,更是降低了兒童對安全標識的識別度。
兒童的認知思維與成人的認知思維是明顯不同的,兒童的認知會停留在表象上,關注相對寫實性的形象,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近代著名的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大的年齡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2感知運動階段,他們只能通過身體運動來適應環境。前運算階段,兒童運用語言符號或象征符號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頭腦中將事物和動作進行內化,在內化過程中會將一些細節摒棄掉,畢竟這時的思維受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已經擺脫了表象的影響,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也逐步具有抽象概念,但是還不能擺脫具體事物的支持。形式運算階段,兒童可以擺脫具體事物,可以依靠假設來進行邏輯推理,具有一定創新思維能力。感知運算階段的年齡段過于小,其認知能力是具有依賴性的,而具體運算階段的認知思維與成人比較接近,因此對于兒童安全標識設計范疇應該是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根據這些階段兒童的認知能力區別,其對于圖形的認知也是有差異的,兒童安全標識設計需要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因此,其包含以下特點:
1.易識別性。標識的主要特點在于簡潔,易于識別。兒童安全標識應該遵循兒童圖形的認知能力規則,在圖形表現上顯示事物的特征,明確標示事物的區別指向。
2.醒目性。廣告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 醒目性高的信息更具吸引力。但是在現今“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僅僅采用艷麗的色彩,標新的圖形已經不足夠吸引兒童,甚至有些圖形還可能造成兒童延長再反映時間。因此,兒童安全標識設計需要結合環境因素以及其他干擾因素。
3.準確性。標識符號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誤解,尤其兒童具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因此需要明確含義,將標識設計確定于普遍理解的范疇。
4.有效性。標識設計要求審美性,但是不能脫離功能性,畢竟無效的安全標識是達不到警示與教育的功能。因此,在進行兒童安全標識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控制功能傳遞的有效性。
首先,需要全面客觀整理現有安全標志,量化兒童對安全標識的難易程度:從針對性缺乏、識別功效缺失和系統化程度低等方面,對現有安全標識進行梳理,同時進一步對兒童安全標識系統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和闡述,主要從安全標識內容、安全標識設計、安全標識 指向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兒童安全標識系統的設計要求,從兒童角度出發,量化兒童對安全標識設計的理解,為兒童安全標識系統的設計做準備。

(圖2)
以上為公共場所衛生間標識的兩款設計,這兩款設計對于成人而言已經非常熟悉,很多成人都可以清晰的判斷。但是對于兒童而言,圖1那款的識別率是比較低的,很多兒童會認為煙斗的設計是吸煙室,而吸煙有害身體的觀念使他們止步。而圖2的設計雖然簡單但是通過簡單的幾何圖形卻明確的表現男女的區別,同時對于兒童而言也是具有很大的識別性和親和力。
其次,歸納兒童安全標志的類別與相應特征:根據分析和歸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變化特點,結合兒童的活動范圍及心智成長等要求,觀察兒童的行為特征,對安全標志系統進行分析,可分為四個類型:(1)外出安全標識;(2)上學安全標識;(3)家庭安全標識;(4)交際安全標識,每個系列根據不同環境以及功能要求分析其特征。例如第四個類型就是針對隱形安全問題,比如拐騙、性侵等,這些都是安全教育中難以表達的區域。
再次,確立兒童安全標志設計原則:對安全標志的構成要素——顏色、造型以及文字內容表述進行分析,了解兒童安全的設計要求,總結歸納兒童安全標志系統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如醒目原則、易識辨原則、安全原則、普通原則。安全標識應該設計的醒目、簡潔,易于兒童聯想,適合后期的普及推廣。安全標識的主要目的就是警示教育,將標識從環境中顯示出來,根據視覺傳達原理,以合理、簡潔的圖形來表現會更易于兒童辨認和記憶。當然鑒于兒童心理變化的反映,我們還需要考慮圖形的聯想性,有錯誤聯想或歧義的必須杜絕。而且對于設計師而言,獨特、美觀會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標,但是很多時候獨特性是會加大兒童理解標識的時間,所以兒童安全標志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將圖標普通化,以便于滿足兒童的普遍理解圖標傳達的意義。
近幾年新媒體作為第五種媒體語言不斷沖擊我們的視線,標識設計也將在新媒體環境下展現不一樣的活力。兒童安全標識其針對的對象——兒童更是對動態的圖形、有聲的圖形,甚至交互的圖形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因此,安全標識的傳達形式可以多樣化,在兒童安全標識設計中加入新媒體語言是創意設計標識的新起點。
兒童安全標識設計講究統一性和持久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遷我們應該關注兒童安全標識的有效性,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修訂。
兒童安全標識設計從兒童認知能力的角度進行兒童安全標識設計研究,應該與兒童心理學、符號學、色彩學等相關學科結合,針對兒童安全問題歸納總結出兒童安全標識的分類、特征,形成系統的標識設計體系,能為如何加強兒童安全意識以及全面兒童安全工程建設提供一定的視覺依據,對兒童安全教育體系的建設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1.曾燕波.兒童安全教育現狀與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05(11).2.桑標.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馬謀超.廣告心理學[ 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1997.
4.李樹賢,馬春華.安全標志及使用導則實施指南.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5.杜鵬宏.安全標識識別性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洪興宇.標識導視系統設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