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麗,華 予,劉 莉,鞠哲人(淮陰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江蘇淮安223001)
作為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雕塑矗立于城市開放空間之中,以其獨有的表現手法,百變的藝術風格,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吸引人的主題,填補了室外空間的空缺,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展現了多元化的風貌。城市雕塑妝點了城市的面貌,體現了一座城市的靈魂,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內涵。如今,城市雕塑的建設已經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形式和思想的雙重要素。
在西方國家,在城市中設計并建造表現各種主題的室外雕塑由來已久,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斯巴達到拜占庭,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城市雕塑業已成為歐洲民眾眼中習以為常的街頭藝術品。19世紀以來,各種藝術思想和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風格和主題內涵的城市雕塑也不斷被設計并安置于歐美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雕塑已經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地不斷推進城市規劃與建設,不論大中小城市,其城市面貌都煥然一新,隨著社會整體對于環境藝術需求的不斷增強,市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不斷提高,城市雕塑的建設工作也開始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1992年《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的頒布,基本上扭轉了城市雕塑無規劃、無審批的狀況[1]。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經歷了二十多年快速發展,逐步開始關注城市文化內涵和注重空間藝術形象的塑造。伴隨著各種藝術觀念的普及、藝術教育的大眾化、藝術思潮的邊緣化、藝術類學科邊緣的模糊化以及國內外藝術交流的密切化,全國各地不斷開始新建城市雕塑。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大型城市,創意新穎、造型優美、內涵深刻的城市雕塑隨處可見,部分二三線城市也有為數不少的城市雕塑立于街頭。如今,政府相關機構也加強了對城市雕塑可行性的研究、審查和驗收的管理工作。以城市雕塑為重心的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發展迅速,并有逐步形成建設高潮的趨勢。
淮安是一座擁有2 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漕運總督府即駐扎于此地。淮安在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并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素有“運河之都”之稱。這座名城孕育了韓信、枚乘、梁紅玉、關天培、周恩來等一批杰出人士,他們曾在這塊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改革開放以來,淮安市不斷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過數年努力,城鄉面貌變化較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順利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的復審,獲得了“中國信息化杰出城市”稱號。伴隨著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功能也不斷豐富。市體育中心、綠地廣場等項目主體竣工,翔宇大廈、交通服務中心等設施也在加快推進,10.2 km2的核心區創建成為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同時,蘇北首家萬達廣場正式營業,開元名都大酒店、城市化史館等投入使用,豐惠廣場、禧徠樂商場一期等主體完工,使得城市區域商業商務功能不斷增強。除此之外,生態城市創建扎實推進,大運河景觀提升工程、里運河濱河公園項目等基本竣工,古黃河濕地公園也在加快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但城市不能只有冰冷的建筑,城市藝術設施是市民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民眾對于優秀藝術形式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市民自身的藝術素養也不斷提高。淮安是一座藝術底蘊深厚的城市,傳統繪畫和書法在這里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作為空間藝術形式之一的室外環境藝術,也開始被決策者逐漸重視。近些年來,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淮安市政府也不斷重視環境藝術的發展投入。無論是缽池山公園富有濃厚文化趣味的老子像,還是古黃河上極具現代抽象意味的南北分界標志景觀球,抑或北京路兩側路燈上朵朵的裝飾金屬月季花,無不說明淮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正越來越重視城市雕塑藝術的發展。
筆者詳細調查了淮安市市區境內的各處雕塑,包括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清河新區4個區域,初步確定了值得研究的18處城市雕塑作品(或集群)。它們是清河區境內的缽池山公園《老子》銅像、景點群雕、紅娘廣場《紅娘》銅像、城市規劃館廣場大型銅浮雕、黃河廣場南北分界線景觀球、水門橋群雕、市機關幼兒園《母與子》雕塑、神旺大酒店門前《神旺娃》銅像,淮陰區境內的《吳鞠通》銅像、愛心塔內《漂母與韓信》石雕像、母愛公園《漂母》漢白玉像、母愛公園內群雕,以及清浦區境內的《南船北馬》巨型雕塑、二院《仁慈天使》女護士石雕像、大學城《周恩來》浮雕、大學城現代雕塑、文廟《孔子》銅像、煙草公司二金鹿銅雕塑等。
這些雕塑所包含的種類十分豐富,按照所安置的空間位置分,包括了廣場雕塑、園林雕塑、建筑裝飾雕塑、街頭小品雕塑;按照所使用的材質分,又有鑄銅雕塑、石雕、鍛銅雕塑、不銹鋼雕塑、水泥雕塑;按照藝術手法分,包含具象寫實雕塑、變形雕塑和抽象雕塑;而按照體裁分,有群像、單像、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從雕塑的功能上分,里面有紀念性雕塑、主體性雕塑、裝飾性雕塑、標志性雕塑。
沙倫·麥考布雷說:“什么是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就是存在于公共場所的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任何人都可以看見[3]。”因為任何人都能看到,所以一個城市雕塑應該代表了這個城市。目前看來,淮安市區的城市雕塑在數量上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現有的絕大部分作品也具備相當的質量,無論從宣傳的思想內涵還是給人的視覺觀感來說,都能夠和這樣一個地級市的規模相匹配。
但經過分析,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包括城雕建設在總體上缺乏統籌規劃;缺乏高水平雕塑的聚集地;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不足;雕塑的藝術表現手法偏陳舊,難以給人以視覺上、文化上的震撼和沖擊;城市雕塑的管理模式落后,相關資金和創作力與其文化名城的經濟實力、地位不相稱等。
4.1 關于主題的思考 一個城市的雕塑能體現城市的地域文化、歷史脈絡和風土人情等,也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美化環境,還能代表人們的理想和追求,是城市的名片,但如果城市雕塑在主題設計上不成系統,就很難表現出這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對城雕主題系統規劃的重要性。
淮安目前優秀城雕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缺乏系統主題的規劃。由于諸多作品設計制作的時間不同、作者不同、甲方單位不同,導致了現有城雕雖然種類繁多,但總體看來主題較為凌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詳細研究了現有城雕的主題,同時細致考量了淮安城市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精神,對今后淮安城雕的建設提出了主題方面的建議方略,即“4+X”戰略。“4”就是建議或推薦的四大主題內容,“X”即是允許出現不違背積極向上主題的有新意的主題雕塑,即“包容舊的,提倡新的,接納奇的”。
4.1.1 歷史類主題。淮安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各朝各代誕生過許多著名人物,諸如漢初名將淮陰侯韓信,在韓信落魄時給予幫助的漂母,漢賦家枚乘、枚皋父子,三國時期吳國丞相步騭,南宋抗金女將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清代愛國名將關天培,中醫學家吳鞠通,開國總理周恩來,雕塑大家滑田友等,數不勝數。與其相關的典故、地域場所等可用素材十分豐富,雖然現有部分雕塑已然和上述部分主題相關,但還有諸多主題值得開發研究和運用,可以此為切入點,多設計創作相關的紀念性城雕,以體現淮安本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必然是彰顯城市魅力的好思路。
4.1.2 文化類主題。淮安地處南北分界,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在這里交融,不論是文明全國的淮揚菜,還是婉轉柔情的淮劇,都能表現淮安深厚的文化底蘊,明清兩代這里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也有“文化之都的美譽”。此外諸如漕運文化、楚文化、漢文化、道教文化等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彰顯。故應以此為契機,創作和文化主題相關的雕塑作品,從藝術層面上營造并強化淮安多元復合型文化城市的形象。
4.1.3 標志象征類主題。淮安現有城雕除了高速公路南入口處的《南船北馬》雕塑之外,高質量的標志類主題作品再難見蹤影,此類雕塑一般要求作者對于相關事物的內涵有著明確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能挖掘事物內涵,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好的標志象征類雕塑往往會讓觀者眼前一亮,繼而拍手稱贊。在一些大型公園、市政廣場、相關企事業單位區域內,可以考慮規劃設計標志象征類主題雕塑,為此類空間畫龍點睛。
4.1.4 生態環保類主題。在日益倡導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生態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淮安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城雕作為空間環境中的主要組成元素,其在藝術手法、體量、內涵方面都表現出環境制約雕塑、雕塑影響環境的表征,二者是有機統一的。所以城雕可以并且應該在表現環保主題、創造良性環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就要求今后的設計和創作在主題內涵的考慮方面適當選取生態環保相關的內容[4]。
4.2 關于布局的思考
4.2.1 打造完善的城市雕塑系統。在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總體城市設計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城市公園內城雕、企事業單位區域內城雕、住宅小區內城雕及街頭小品城雕等所有雕塑形成完整的城市雕塑系統,以此系統與城市相關環境進行匹配與整合,將城雕系統嵌入現有城市總體空間系統中,形成建筑系統、景觀系統、城雕系統等多元系統的協同效應,營造豐富的城市空間環境,最終達到使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的目的,使得市民可以更加充分地觀賞雕塑藝術品,讓城雕為淮安城市形象的塑造增添光彩。
4.2.2 城雕空間布局內容。落到實處,筆者擬規劃包括城市入口處、城市公園開闊地、公共廣場、城市濱水區、古跡區五大城雕分布區,以此有序化、系統化地“融合原有、逐步添新”,打造淮安城雕體系。
(1)城市入口處。指進入淮安的重要入口處,入口處是城市的門戶,即門面。筆者梳理出包括高速公路入口處、汽車總站、汽車南站、汽車北站廣場、火車站廣場、機場高速入口處幾處重點空間。這些空間可以布置極具淮安本土特色的雕塑,以其獨特的內涵給淮安城貼上標簽,打上烙印。具體設計的要求:首先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將城雕作為地理和方位的指示標志,讓即將入城的行人和車輛知曉;其次要有獨特而貼切的代表性,代表淮安本土特色,使得外來人員形成對淮安城的獨特而良好的第一印象;其三,在尺度上要合理考量周邊環境空間,設計適宜空間大小的雕塑尺寸;再次要考慮視線通透性,將雕塑安置于視野良好的位置。
(2)城市公園開闊地。淮安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園包括缽池山公園、柳樹灣公園、桃花塢、日月洲生態公園、古淮河生態園、古鹽河公園等,可以在此處選取較為開闊的空間,諸如公園入口廣場、公園內集散廣場、生態大草坪、丘陵制高點等,進行城雕的布置。在此處安置的雕塑可以選擇尺度較大的作品,從而在視覺上形成沖擊力[5],但是需要合理把握雕塑安置的空間方位,結合觀者的觀賞間距來考慮,同時要注意雕塑題材及材質色彩和周圍環境的結合效果,避免過于突兀。
(3)公共廣場。市政府廣場、區政府廣場、大運河廣場、一剪梅廣場、淮海廣場、萬達廣場、水渡口廣場、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筑旁開闊地等,都可以進行城雕布置。此類地塊包括集會性廣場、娛樂休閑性廣場等,所以在設計城雕時要根據廣場的規模、主題及功能來確定雕塑的主題、造型、用材和質感。雕塑可從文學作品、體育舞蹈、民間傳說取材,造型風格偏重于裝飾[6]。
(4)城市濱水區。淮安城市內部河流分支較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里運河體系和廢黃河體系及古淮河和古鹽河分支。在濱水帶狀空間中呈序列狀態設計安置城雕也是提升城市面貌品質的重要辦法。此類空間的城雕設計應注重空間的連貫性安排,并做到相互呼應。
(5)古跡區。該區雕塑一般用來紀念歷史事件與人物,因此以歷史紀念性城雕為主。主要包括杰出人物和歷史人物居住生活的地方,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7]。例如楚秀園、清宴園、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故居等地點。此類空間的雕塑設計應該以一種較為簡潔單純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歷史的厚重和滄桑,主題內容與該處歷史風貌內涵做到統一,能集時代精神、民族氣質與地方特色于一體。
[1]聶璐.開放式城市公園設計功能探索[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2]于俊峰.環境雕塑的空間建構[J].美術研究,2010(1):86 -88,97 -98.
[3]于英,陳蘇柳,徐蘇寧.哈爾濱城市雕塑布局規劃淺議[J].城市規劃,2006(4):76-78.
[4]張琰,畢慶坤.淺論園林小品設計的發展趨勢[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0):36-38.
[5]陳植.造園學概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6]范春光.城市景觀設計中小品的造型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9.
[7]謝翠琴.當代我國城市住宅小區景觀小品設計藝術的多元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