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寧,李炳昌
(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01)
?
傳統村寨旅游開發問題及對策研究
——以雷山縣西江苗寨為例
孫 寧,李炳昌
(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01)
隨著我國傳統村寨旅游開發浪潮的掀起,傳統村寨在旅游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傳統村寨旅游開發也存在著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景區內部形成同類競爭、當地村民參與程度低、旅游收益分配不均、村寨旅游環境遭受破壞等問題。通過對貴州省雷山縣西江苗寨的旅游開發過程中出現的相似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加強政府部門監督、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調整利益分配格局等對策,以期促進傳統村寨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村寨;旅游開發;西江千戶苗寨;建議
傳統村寨是一種極具旅游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其具有的歷史、文化、藝術與美學價值等,使之成為國家歷史文化遺產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護傳統村寨,完善相關的旅游環境,做好傳統村寨的旅游開發,能夠直接起到延續歷史文脈、保持鄉村特色、保護旅游資源的重要作用。然而,今天傳統村寨的旅游開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犧牲自身特色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從而導致村寨環境資源遭受較大的破壞,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傳統村寨旅游開發的進一步發展,是村寨開發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貴州省的雷山西江苗寨是近年我國傳統村寨旅游開發比較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以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開發現狀為例進行研究,深入探討其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對進一步探討我國傳統村寨旅游開發及其對策具有借鑒意義。
西江千戶苗寨地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境內,距離縣城雷山36 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市35 km,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 km。苗族歷史上歷經5次大規模遷徙,西江苗寨是苗族第三、四、五次遷徙陸續到達的集結地。西江苗寨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組成,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苗寨,現有戶籍人口1 460多戶,近6 000多人,苗族人口占99.5%,“千戶苗寨”由此而來。
西江千戶苗寨地處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上游地區開墾出來大量的梯田。由于受到地形限制,當地的苗族建筑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上千戶吊腳樓跟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十分壯觀。在西江,村民們按照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西江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西江千戶苗寨有著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族建筑、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在這里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和延續。傳統的農耕文化、優美的苗家風光和獨特的苗族文化吸引了國內外的眾多游客。
1982年,西江被貴州省列為農村旅游開放區,在1987年確定為貴州東線的民族風情點,在2005年,西江被評選成為中國民族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館。2008年,貴州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召開,西江苗寨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景區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景區景點的增加、宣傳力度的提升,西江的游客量迅速增長。根據西江旅游公司的統計數據,2012年西江的旅游總人數達到231.4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12.36億元,同比增長29.83%。其中,省內游客以貴陽、黔東南、遵義地區為主;省外游客以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山東、重慶、上海等地為主;國外游客占游客總數的0.5%[1](2011年)。2014年“十一”黃金周前后,前往西江苗寨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
2.1 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當前對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開發還停留在以觀光度假為主,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層次不高。旅游公司對于村寨的旅游開發主要是開設景區酒店、經營餐廳、開展特色歌舞表演等方面,沒有形成產業鏈,也缺乏創新性。游客在景區體驗到的不是原汁原味的當地特色,大多都是經過旅游公司“包裝”再展現給游客,因而缺乏對游客吸引力。加之景區開發不成熟,景點分散,相互聯系不緊密,大部分游客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村寨停留時間不長,沒有真正體驗到當地苗家生活和文化。根據實地調查發放的問卷數據顯示出35%的游客在西江的游玩時間為1 d,59%的游客在西江的停留時間為2~3 d,只有6%的游客停留3 d以上。
2.2 景區內形成同類競爭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當地部分村民通過經營“農家樂”、房屋出租、家庭旅館、旅游紀念品等旅游經營增加收入。但是,隨著同類經營店鋪的增多,景區內部產生同行業惡性競爭。根據調查,2010年西江景區內苗王酥店鋪只有3~4家,而到2013年增至12家左右;景區內客棧旅館由當初的幾十家增至現在的160多家。由于游客可選擇的范圍較多,因此,很多店鋪生意不如以往幾年,淡季尤甚,很多店鋪以旺養淡。此外,許多店鋪經營的產品缺乏苗族獨特性,當地特色文化在商品化后難以保持原有的文化成分,很多產品在其他地區的村寨、古鎮等景區中也可以買到,使得游客的消費需求減少。
2.3 當地村民參與程度低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的開發和管理主要是以政府和旅游公司為主導,而作為旅游主體的當地村民沒有過多參與到景區的開發、規劃和管理中。在對村民的走訪調查中發現,村、支兩委充當的是臨時性協調機構[2],大部分村民,尤其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村民認為開發和管理是政府和旅游公司的事情,與自身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持一種隨意的觀望態度;而20~45歲的村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主體作用,但是不知道通過何種方式參與進來。在游客觀光旅游過程中,村民們與游客之間的也缺乏互動交流,沒有把苗家熱情好客的一面很好的展現在游客面前。
2.4 旅游收益分配不均當前,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收益的主要獲得者是西江苗寨旅游公司,村民從西江景區獲得的收益只有門票收入的15%。旅游公司和當地村民的收益分配不均也是導致村民對參與開發保護西江苗寨景區的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從調查中發現,雖然西江苗寨景區的發展提高了村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大部分的村民對西江景區現在的收益不滿意。一方面是大部分村民認為15%的分配比例偏低,應該提升到18%~20%;另一方面只從門票收入中進行分配的制度不合理,比如博物館和表演場地等其他經營性項目的收益也應進行適當的分配。此外,在西江景區的開發經營過程中,村民和村民之間的收益也存在很大差別。平寨村和也東村分布于商業街周圍,村民通過經營“農家樂”、家庭旅館、餐飲以及房屋出租等方式可以獲得較高收入。東引村和羊排村位于寨子的西部山頭上,是千戶苗寨夜景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兩個村寨遠離商業區,村民通過旅游經營獲得的收入比較少。村民之間收入失衡,從而導致村民們貧富差距較大,長此下去將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些村民心中產生不滿情緒,對自己家建筑物的維護也會很隨意,這樣會破壞村寨的整體美觀,也不利于旅游資源的保護。
2.5 村寨環境遭受破壞在傳統村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現狀,村寨中居民的保護意識不強,很多都是先開發后保護,加之相關的保護資金往往也很難到位,保護工作往往無法真正開展,從而致使傳統村寨開發后,遭受嚴重損害。另外,隨著我國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旅游業也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到傳統村寨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隨之,他們對傳統村寨帶來的實際破壞,也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在調查中,70%以上的村民表示西江景區開發后對他們的影響程度很大,一方面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視野閱歷也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外來游客和文化也對景區產生了很大沖擊。在西江千戶苗寨景區,隨著景區知名度的上升,游客量劇增,穿寨而過的白水已經不復以往的清澈。以前,當地村民還可以在白水河里游泳,而現在白水河的污染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對河水的排污治理也提上日程。此外,由于規劃和管理不當,亂搭亂建現象在景區內部普遍存在,新建的房屋因為過高而遮擋住后面的建筑物,破壞了村寨的整體美觀和協調。隨著景區的深入開發,部分田地被征收,當地市場上很多的蔬菜瓜果都是從其他村寨、縣城和凱里市運送進來,從而造成西江整體物價偏高,影響了當地村民的生活。
3.1 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傳統村寨是歷史賦予的寶貴財富,應該對其進行珍惜與保護。早在1986年,我國國務院就開始公布了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首次涉及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問題。到了2002 年,我國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首次以法的形式真實確立了歷史文化村鎮在我國遺產保護體系中的具體地位。一年之后,我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又聯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無疑極大地促進了傳統村落的具體保護工作[2]。國家已經在法律方面,對傳統村寨旅游資源開發進行了保護,但如果想要進一步的加強保護的力度,無疑還需要在完善法律方面下功夫[3]。
3.2 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作用傳統村寨在發展中處于弱勢狀態[4],因此,在傳統村寨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中必須發揮政府的監督管理作用,加強自身作為。一方面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對旅游公司的活動行為,政府要給予監督和指引,引導他們對景區進行合理規劃,注重資源保護,避免盲目開發和不當利用;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在旅游公司和村寨村民中起到橋梁作用,加強村民和旅游公司之間的交流溝通,傾聽村民的意見和建議,要服務群眾,傳達群眾意見和建議,引導村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景區的開發發展中,促進傳統村寨的可持續發展。
3.3 開發特色精品旅游產品由于旅游開發和外來文化、生活習慣的影響,傳統村寨的語言、服飾、文化中的特色在漸漸消失,而這些正是吸引游客前來游覽觀光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對村寨的民俗文化進行深度開發,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每年固定的時間村民們都會舉辦應時的民俗活動或者當地儀式,這些在游客看來是很神秘奇妙的,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年農歷11月,西江苗寨會迎來苗族新年,整個月都在節日歡慶中,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2013年,在西江景區前來旅游的新人舉行了苗族婚禮。由此可見,在傳統村寨的開發中應該加大對民俗節日的開發,使游客也能參與到其中,而不僅僅只是在一邊圍觀而已。此外,傳統村寨的歌曲、舞蹈、節日慶典等也可以制作成旅游產品,這就形成每個村寨的特色紀念品,不會像其他旅游產品“遍地開花”。
3.4 調整利益主體的分配格局傳統村寨作為一種傳統的人居空間,其建成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用來居住,村民是村寨的主要因素。村寨旅游是景區與居民生活區結合的最為緊密的旅游形式[5], 因此,作為村寨主體的村民應當積極參與到景區的開發建設中來。而合理的利益分配體制則是西江旅游資源開發是否可以持久的關鍵。以政府牽頭,把旅游公司和西江村民集中在一起,構建利益協作組織[6],旅游公司以資本入股、西江村民以村寨實物參股,以股份的形式把西江旅游資源的主體和受益群體包括進來。其目標是實現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提高村民的收益分配比重,提高他們對自身價值的認同感,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此外,村民也可以參與到相關的民俗活動或者歌舞表演等有關活動中,從而獲取收益,以此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
3.5 管理和保護并重傳統村寨旅游中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景區內相關從業人員的培養,創建一支具有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人員隊伍,進而提升整個村寨村民的素質,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專業管理人才,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現代管理制度。合理規劃村寨景區建設,加強對景區物資和文化、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管理,讓資源保護的觀念貫穿旅游資源開發發展始終,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村寨旅游資源的開發,推動村寨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的同步可持續發展。
傳統村寨往往擁有著極為璀璨的地域文化,其更是歷史的微縮景觀,無論是在歷史、藝術方面,還是在美學、建筑方面,甚至在具體的人類學方面,傳統村寨都具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一種必須對其進行保護的珍貴歷史遺跡,對于這樣的傳統文化建筑,就必須要對其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利用。對傳統村落旅游的合理開發能夠直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又能為保護傳統村寨帶來保護資金,促進對其的保護,從而形成一種較為合理的循環機制,使各地的傳統村寨都能夠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促進傳統村寨的永續性發展。
[1] 西江千戶苗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江千戶苗寨景區總體規劃[R].2011.
[2] 李炳昌.民族文化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以雷山西江為例[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7-79.
[3] 馬耀峰,宋保平,趙振斌.旅游資源開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59-160.
[4] 吳大華,楊昌儒.生態環境與民族文化專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9:376-377.
[5] 張曉明,張靜.江西婺源古村落旅游開發問題與對策探究[J].農業考古,2010(3):269-271.
[6] 伍先福,謝雄輝.古村落旅游開發中的利益主體協作問題研究——以湖南岳陽縣張谷英村為例[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323-326.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SUN Ning, LI Bing-cha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set off a wave of tourism in China,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ourism. However, because of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 factors,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For instance, single tourism products structure, congener products competition within scenic spots, low rates of local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unequal tourism revenue distribution and village tourism environment is destroyed and so on. Through study on similar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in Leish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urther consummate the correlation law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evelop the special tourism products and adjust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etc.,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Xijiang Miao Village; Suggestions
貴州省教育廳2011年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1GH027)。
孫寧(1989-),女,安徽蚌埠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源與房地產估價研究。
2014-12-15
S 181.4;K 928.5
A
0517-6611(2015)04-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