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改革之父,鄧小平改革初期最得力的理論和實踐干將,杜潤生先生,走完了他102年的人生歷程。
盡管杜潤生早就不拋頭露面,他對中國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影響力之大,很難有人超過他。平心而論,如果諾貝爾經濟學獎要獎給中國人的話,杜潤生是最有資格得到的,因為他讓農民自由就能創造奇跡的見解,就足夠了。也就是說,他的這個見解已經超過許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對經濟理論和實踐的貢獻了。
我們就算不去討論杜潤生對中國農村改革的理論貢獻,僅僅他這個人的人品和作為,就給中國人民留下了無比巨大的精神財富。
我們知道,中國有些官員,當官以后要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一部分人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曾經給這個社會做了一點貢獻而忘乎所以。
可是,你要講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卻很少有人能夠勝過杜潤生。我讀大學的時候,何康已經是國家農委主任,因為他是我所讀大學的老校長,所以一直知道他很厲害。不過,后來到了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學習農業經濟的時候,沒有想到那些農業經濟學的老師,開口閉口就是杜潤生。因此,杜潤生作為農村政策制定者的地位和影響力,在35年前就在我的腦海里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好像沒有杜潤生,中國農村的改革就不知道如何進行才好。
不過,進入上世紀90年代,杜潤生的聲音小了。他到幕后教會了許多人如何去解決鄉村問題,尤其是王岐山、陳錫文、周其仁、林毅夫等人。
奇怪的是,杜潤生并沒有因為做出了成績而驕傲。在他周圍工作的人,甚至包括后來他所影響的人,包括習近平和王岐山,都是當今引領中國繼續前進的領袖人物。杜潤生并沒有因為指導過習近平和王岐山而驕傲,相反,他用自己的低調,務實,來影響下一代人的人品,以及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的志向。我想,這是杜潤生留給中國人的第一筆財富。
杜潤生留給中國人的第二筆財富,就是實踐出真知。上世紀鄧小平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杜潤生把鄧小平的倡導不折不扣地用于廣泛的農村調查中去。最后他得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那就是“給農民自由”是解放農村生產力最簡單,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改革措施。
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杜潤生提出來的,在安徽,萬里用來實踐,在廣東,習仲勛也用來實踐。最后,在全國推廣開來。杜潤生沒有走在領導的第一線,但是,他是所有領導的精神領袖。他的一句話,就可以影響很多省委書記和省長。他的一句話,鄧小平也要認真聽。因為,杜潤生不斷在農村搞調查,他的學生也不斷走出去調查。今天,習近平和王岐山的做事風格,也可以說是受到他們共同的導師的影響。
杜潤生留給中國人的第三個精神財富,就是認一個“硬道理”,也就是中國人必勝的“硬道理”。
為什么中國人必勝,那是因為他看到農民,是中國必勝的最大源泉。用有限的土地,農民就能不斷地提高莊稼的產量。富余出來的農民,就可以搞鄉鎮企業。那個時候,叫做離土不離鄉。也就是說,農民可以用精耕細作的精神,用有限的土地及越來越少的勞動投入,生產出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同時,把剩余的勞動力,用于搞農村工業。上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給后來中國全面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是得利于杜潤生的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
作為學者,要做杜潤生這樣的人;作為官員,要做杜潤生這樣的官員;作為國民,要做杜潤生這樣的國民。杜潤生給中國人留下的,不僅是他的理論貢獻,更是他那崇高的人品和無比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