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香曹維娟石曉洪
蘇州市無償獻血中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
邱 香①曹維娟①石曉洪①
目的:分析無償獻血中采血不足量發生的原因,尋求改進、解決的措施。方法:對蘇州市2013年1月-2014年6月101 619名無償獻血者中307例不足量血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統計。結果:2013年1月-2014年6月不足量血發生率為0.302%,其中由獻血反應導致的不足量比例為0.133%,針堵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不足量比例為0.169%。團隊自愿無償獻血發生不足量比例低于個人自愿無償獻血( χ2=4.5998,P<0.05);流動獻血車獻血反應發生率較獻血屋高( χ2=4.0416,P<0.05)。結論:提供良好的獻血環境,提高采血護士的穿刺技術,預防獻血反應,才能從源頭上減少不足量血的發生。
采血; 不足量; 分析
無償獻血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一個城市精神文明的體現[1]。因為獻血反應,血流不暢或采血異常導致的不足量血,工作中經常會碰到。為了減少不足量血的發生,節約寶貴的血液資源,筆者統計了2013年1月-2014年6月101 619名無償獻血者中307例不足量血,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蘇州市2013年1月-2014年6月無償獻血101 619人次,獻血者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2],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年齡18~60周歲,獻血量200~400 mL。
1.2 方法 按照《全血與成分血質量要求》[3],采集的血容量在標準量的±10%以內為正常血量,低于標準量的10%為不足量血。通過查閱電腦系統采血不足量登記和獻血者登記資料,分別按照團隊自愿無償獻血和個人自愿無償獻血,流動獻血車和獻血屋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分析數據,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蘇州市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血101 619人次,發生不足量例數為307例,不足量發生率為例(獻血反應67例,針堵及其他60例)。采血地點分為流動獻血車和獻血屋。團體自愿獻血中不足量比例為0.296%,個體自愿獻血中不足量比例為0.311%。獻血不良反應導致不足量比例為0.133%,個體自愿組明顯高于團體自愿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4.5998,P<0.05);針堵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不足量比例為0.169%,團隊與個體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1.5673,P>0.05),見表1。

表1 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
2.2 采血環境 流動采血車和獻血屋相比,流動采血車上的不足量比例明顯高于獻血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4.0416,P<0.05)。見表2。

表2 獻血屋與流動采血車的比較
2013年1月-2014年6月,不足量血的發生率為0.302%,低于段金娥等[4]報道1.16%的采血量不正確率和胡繼征等[5]報道0.92%的采血不足量率。
不足量血的發生,通常見于采血異常(針堵及其他)和獻血反應。針堵及其他引起的不足量,主要指與穿刺技術、針頭脫落或是獻血者怕痛、臨時改變獻血意愿等諸多因素有關,團隊獻血和個人獻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獻血反應,是指獻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環境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操作技術等各種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劇下降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綜合征。由獻血反應引起的不足量血中,團隊自愿無償獻血中獻血不良反應率0.112%,明顯低于個人自愿無償獻血的0.164%,這可能與團隊獻血者事先知曉即將獻血,因而生理、心理上準備比較充分。個人自愿無償獻血者通常即興較多,尤其是初次獻血,因為不了解獻血相關知識,容易出現空腹、疲勞或睡眠不足的狀態下來獻血,心里又緊張,在獻血過程中容易受針刺疼痛、血流不暢及他人獻血反應的影響,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進而出現獻血不良反應。
針對獻血不良反應,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1)大力做好無償獻血的宣傳咨詢工作,使獻血者能夠更多地了解血液生理知識和無償獻血的相關知識,減輕緊張、恐懼的心理,避免無準備盲目的獻血。(2)團隊自愿無償獻血,提前告知,做好獻血前宣教,科學合理安排獻血的時間、地點和人員;個人自愿無償獻血,除了做好宣教工作,更應在獻血前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體檢醫生嚴格獻血前體格檢查和健康征詢工作,對精神高度緊張,有暈血暈針史的獻血者,若心理疏導無效,可謝絕其獻血。(3)獻血場所準備好急救物品,如急救箱,便攜式氧氣裝置,葡萄糖等。專人保管,物品和藥品保存完好且在有效期內。(4)采血護士熟悉專業技能,練就過硬的靜脈穿刺技術,穩、準、快的熟練操作,防止采集過快和過慢,是避免獻血不足量的有效方法[6]。護理人員應具備主動靈活與獻血者交流溝通的語言能力,觀察其情緒和心理反應[7],通過熱情的服務、輕松的談話、耐心的心理疏導等,緩解獻血者恐懼心理、分散獻血者注意力,讓其保持良好的獻血心態[8]。采血時的陪伴、保暖、安慰,采血結束時的鼓勵、祝福等幾方面為獻血者提供優質、安全、全面、無縫隙的護理服務[9]。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減少獻血反應的發生,從而減少不足量血的發生。(5)獻血完畢,教會獻血者正確按壓針眼10 min,并適當給予飲品以補充血容量和人體必須的能量,滿足獻血者對能量的需求[10]。(6)增設獻血服務卡,提供獻血反應咨詢電話。每個獻血者獻完血,都會拿到一張獻血服務卡。上面有獻血前后注意事項,無償獻血優惠政策介紹,無償獻血關愛保險以及獻血反應咨詢電話。咨詢電話由資深醫師接聽,針對獻血不良反應做必要的說明和指導。初次無償獻血者發生輕度獻血反應后再次獻血的意愿會降低,在獻血過程中發生中、重度獻血反應后的無償獻血者再次獻血率明顯低于沒有發生獻血反應或僅有輕微反應的獻血者[11-13]。(7)獻血時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醫生應及時處置,癥狀較輕如頭暈、出冷汗等,可適當調整采血位,抬高下肢,給其少量飲糖水,手指用力按壓獻血者虎口合谷穴,囑獻血者做緩慢深呼吸,與其交談轉移注意力;癥狀嚴重者,如暈厥等,立即拔針停采,按壓獻血者人中,平臥休息,雙腿抬高,加強進一步觀察護理。獻血不良反應進行電話隨訪跟蹤并記錄,包括獻血條形碼、性別、獻血反應癥狀、評價、獻血反應處理措施、處理者簽名、回訪情況。回訪時間為獻血者無償獻血后24 h內。電話隨訪提供與獻血者交流的平臺,提高獻血者對服務質量的肯定[14]。各種因素導致的獻血反應不僅給獻血者增加了心理負擔,同時也影響了他們再次獻血的勇氣和熱情,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給整體無償獻血工作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15]。回訪內容包括:①了解獻血者目前有無不適;②分析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的可能原因并對其進行健康宣教;③囑獻血者獻血后應多飲湯水,多休息,適當補充營養;④鼓勵獻血者獻血間隔期滿后,可以再次參加無償獻血;⑤感謝無償獻血者的愛心之舉。(8)WHO認可的安全血液的來源形式是固定的無償獻血者[16]。固定獻血者,往往熟悉了解獻血相關知識,獻血經驗更豐富,準備更充分,所以加強固定獻血者隊伍的建設,通過組織活動,培訓等建立一支心理素質過硬的固定獻血者隊伍,也能有效降低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17]。
研究表明,流動獻血車的不足量血發生率高于獻血屋。流動獻血車環境可能相對簡陋狹窄,若獻血人員較多時,會導致通風不良,擁擠嘈雜,空氣污濁容易導致缺氧[18]。獻血屋相比較流動獻血車,地方固定,布局設置合理,相對更寬敞舒適。沒有汽車的噪音干擾,避免了車上人員來回走動帶來的不適感,更能減輕獻血者的緊張情緒,主動配合完成獻血。在做好獻血服務的同時,獻血車可以在環境布置上下心思,車內溫度舒適,通風良好,可以播放些動聽、舒緩的音樂來轉移獻血者的注意力,對于暈車的獻血者,做好心理疏導的同時,可以安排其坐在獻血車最靠前,空氣流通最好的位置來獻血。
總之,營造安全、舒適、溫馨的獻血環境,具備一流的采血技術,開展優質的獻血服務,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無償獻血者,發展壯大起固定獻血者隊伍,從而減少不足量血的發生,避免血液資源的浪費。
[1]許井彥,馬學東.無償獻血者基本情況調查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12):7504-75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S].血站基本標準.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血及血液質量標準[S].血站基本標準.2012.
[4]段金娥,史志紅.采血量不正確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1,13(4):342-343.
[5]胡繼征,林鐘喜,黃虹,等.江門市無償獻血采血不足量統計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3):248-249.
[6]唐新明,費安芳,徐艷.無償獻血中獻血不足量的原因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7,18(4):180-181.
[7]羅致寧,王麗娟.院外健康體檢靜脈采血暈針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58-59.
[8]楊秋華,歐陽金橋.個體獻血者和團體獻血者獻血反應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0):1027-1028.
[9]李霞,李海娟.“舒適服務”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實施研究與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76-77.
[10]毛桂平,水波.重度獻血反應的對癥處理與預防[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66.
[11]Thomson R A,Bethel J,Lo A Y.Retention of “safe” blood donors:The retrovirus epidemiology donor study[J].Transfusion,1998,38(4) :359-367.
[12]France C R,France J L,Rousson M,et al.Mild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predict a decreased likelihood of donor return[J].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2004,30(1):17-22.
[13]曹彩霞,張淑香,楊占凱,等.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對再次獻血意愿的影響[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26(4):79-74.
[14]譚睫.對發生獻血反應的獻血者實施電話隨訪的體會[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2):33.
[15]韓文,劉偉.獻血不良反應及其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08,2(12):1134.
[16]陳岑,齊瑛.福州市無償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情況調查[J].福建醫藥雜志,2008,30(1):138-139.
[17]艾俊,王飛,喬敏,等.263例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與對策[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1):59-60.
[18]袁君君,馮玉華,秦愛新.外出健康體檢靜脈采血暈厥3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5):8806-8807.
Cause Analysis of Insufficient Blood Volume Collection from Unpaid Blood Donors in Suzhou/
QIU Xiang,CAO Wei-juan,SHI Xiao-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1):125-127
Objective:To analyze causes of insufficient blood volume in volunteer blood donors,seek to improve solution measures.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4,307 cases of insufficient volume blood in 101 619 voluntary blood donors come into being the cause of analyses and statistics.Result:Incidence of deficiency of blood collection was 0.302%,which proportion of deficiency cause by a reaction of 0.133%,see needles and other reasons causing the deficiency rate was 0.169%.Teams lack of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ation amount less proportion of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ation shortage.Insufficient flow of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ation ratio higher than that of blood donation. Conclusion:Providing a good environment for blood donation,improved puncture technique of blood nurse ,prevention and reaction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enough blood from source .
Blood collection; Insufficient blood volume; Analysis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1.043
2014-11-04) (本文編輯:陳丹云)
①江蘇省蘇州市中心血站 江蘇 蘇州 215006
石曉洪
First-author’s address:Suzhou City Blood Center,Suzhou 21500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