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瑩,張永領 (河南理工大學 應急管理學院,河南 焦作454000)
GUO Ying, ZHANG Yong-ling (Schoo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應急物資是應對突發事件的物質基礎,是災情控制、搶險救援、災民轉移與安置等重要保障。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物資的儲備工作,并按照突發事件“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了中央、省、市、縣4 級政府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突發事件應對。然而我國在近年來的突發事件尤其是重特大突發事件如2003 年的SARS、2008 年的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應對中,仍然暴露我國應急物資儲備方面的諸多問題,如應急物資儲備的種類少、數量不足,特別是沒有將社會資源納入到應急物資儲備中來。因此,政府在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時不僅要高度注重實物儲備,而且還要大力推動應急物資儲備的市場化、社會化進程,豐富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提高應急物資儲備質量。實踐證明,借助企業代儲方式可以將生產企業或者流通企業的物資納入到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中,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優點:第一,實現政府與企業雙贏。由政府出資委托企業進行應急物資儲備,降低了應急物資的倉庫建設、日常運行成本,有效減少政府公共財政支出;對企業而言則提高了現成庫房及配套設施的利用率,有利于企業固定成本的回收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不僅可以儲備一些應急過程中時效性比較強、且不易采用實物儲備的應急物資,如食品和藥品等,可增加應急物資的儲備種類;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在現有實物儲備的基礎上增加應急物資的儲備數量,則可以通過企業代儲的方式實現。第二,推動應急物資儲備的市場化、社會化進程。通過選擇優秀的企業進行應急物資代儲,能夠有效地將豐富、多元的社會資源納入到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中,有利于發揮社會物資在應急保障中的作用;同時企業代儲還克服了單一儲備方式的弊端,實現了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從而優化了應急物資的儲備模式、提高了應急物資儲備質量。
為了切實加強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我國的一些法律法規對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做了相關規定,如《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十二條指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保障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裝備等應急物資的生產、供給。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強調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如廣東省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積極探索建立實物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生產能力儲備與技術儲備相結合、政府采購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方式。西藏自治區在《西藏自治區應急救災儲備物資管理辦法》中要求,各救災物資儲備庫(包括儲備庫和代儲廠商) 負責儲備應急救災儲備物資的管理工作。
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不僅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而且也引起了學者關注,例如盧少平等指出應選擇適合的企業代儲應急物資,并給出了代儲企業所具備的條件[1]。韓永飛等建立基于改進模糊TOPSIS 的應急物資代儲企業選擇模型,并指出地理位置、倉儲能力、供給能力和準時交貨率4 個指標對代儲企業選擇的影響較大[2]。丁斌等研究了政府和企業聯合儲備應急物資的合作模式,即政府向企業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使企業代儲應急物資并在物資的質量有效期內進行動態更新,既降低了政府的儲備成本,又保障了應急物資的儲備質量[3-4]。陳濤等對應急物資企業儲備的實物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的協調性問題進行了研究[5]。馬向國等研究了政府與應急物資存儲企業之間的博弈關系,指出只有建立成本分攤和背叛懲罰的合作機制才能使雙方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6]。張自立等研究了基于生產能力儲備的應急物資協議企業選擇問題[7]?;魱|芳等采用模糊評判的方法對通用戰備物資代儲的供應商進行了評價[8]。另外,也有學者對成品糧應急代儲系統的發展現狀[9]、運作機理與管理機制[10]、代儲企業競合機制[11]進行了研究。
隨著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在政府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如何科學評價選擇代儲企業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從目前來看,該領域研究還有仍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如:(1) 在代儲企業的選擇中往往是根據備選企業的優劣程度對備選企業進行排序,但這類決策排序的評價方法有一個問題值得商榷:假設給定企業在應急物資代儲方面均存在某種缺陷或者全部給定企業均不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然而仍能評判出相對優劣,這個就給決策帶來困難。(2) 在影響應急物資代儲企業評價的各項關鍵指標中,例如產品質量、倉儲水平、企業信譽等,任何一個指標都能直接影響企業能否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如企業的社會信譽較低,有可能出現虛報價格、騙取儲備補貼的情況,即使企業的其他條件都很好,也不能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而在平均或者加權平均的模式中往往抹殺了關鍵指標的作用。針對上述情況,本文設計了基于最小判別的應急物資代儲企業的評價模型,可用于對備選企業進行評價,為應急物資代儲企業的科學選擇提供參考。
企業代儲也稱委托儲備,是由政府出資委托生產型企業或者流通型企業進行應急物資儲備的一種儲備形式,它通過與一些優秀企業簽署應急物資儲備協議,購買企業儲備服務,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建立公私伙伴關系和合作機制,保障應急物資企業代儲的正常進行。在應急物資的企業代儲中,政府負責宏觀管理和監督工作,企業具體負責應急物資的倉儲及日常管理,這樣的合作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實物儲備中資源利用效率低甚至浪費的現象,又能提高應急物資儲備資金的使用率、減小政府的倉儲壓力、提高儲備效益,同時還能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吸納到政府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中。目前,國家醫藥儲備主要采取企業代儲的方式進行儲備。
政府在選擇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時,不僅需要考慮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對應急物資代儲的影響,如企業的效益、產品質量與價格、倉儲空間等;還要考慮企業的地理位置、企業的信譽、企業對應急物資代儲的合作態度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產品質量。代儲企業必須能夠為政府代儲有質量保障的產品,即代儲產品的合格率比較高,能夠滿足政府的救災需求,否則不僅會影響救災效果還可能降低政府公信力。此外,產品的持續改善能力也是影響代儲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代儲企業產品的持續改善意愿和能力越強,企業代儲的應急物資越有質量保障。(2) 產品價格。在產品質量得到有效保證的前提下,產品價格低廉有利于減小政府公共財政支出。(3) 倉儲能力。擁有一定的倉儲能力是企業能為政府代儲應急物資的必備條件,企業倉儲能力越大,越有利于應急物資的集中儲備、管理和調度。如果企業倉儲能力比較小,政府就需要選擇更多的企業進行代儲,不利于代儲物資的管理和調度。(4) 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經濟效益好表明企業能夠生產出更多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所以,政府在選擇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時也要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選擇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5)企業的增長模式。企業不同的增長方式決定著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設備、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集約式的增長方式,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能夠為應急物資代儲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的倉儲管理。(6) 企業信譽。企業信譽是代儲企業參與委托儲備競爭時的軟實力。如果企業信譽較好、社會認可度高,這類企業可以優先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如果企業信譽較差,存在套取政府應急物資儲備資金或者不能給政府提供優質代儲產品的風險,更容易使應急物資儲備落空。(7) 市場影響力。市場影響力體現為企業在行業中的市場地位與發展潛力,企業的市場影響力越高,市場競爭力就越大,應對不可預測的突發狀況的能力就越強,為政府代儲的應急物資才能不受影響。(8) 企業周圍的交通條件與區位。代儲企業的交通條件直接影響應急物資的配送績效,代儲企業所在區域的交通條件越優越,其輻射區域越強,越能保證應急物資運送的四通八達。另外,企業的區位即企業所在位置與各主要人口密集區的平均距離對應急物資的送達時間也有重要影響。(9) 企業配送能力。為了將應急物資及時準確送達事發地,這就要求代儲企業具備強大的配送能力,企業配送能力越強,越有利于代儲物資的調運。(10) 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政府選擇企業代儲的信用評價指標。企業生產經營過程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規范、是否存在偷稅漏稅及逃避債務情況、是否熱心于慈善事業和福利投資等都是政府判斷應急物資代儲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時考慮的關鍵變量。(11) 企業的合作態度。政府在考察備選企業能否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時,要看其積極響應程度、企業領導層的重視程度以及具體合作方案的設計等。企業領導層越重視、合作方案設計的越詳細和完備,表明企業合作態度越好。同時,還要關注到企業的預期收益。企業是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能否有效實現履行社會責任和增加企業盈利的統一,也影響著企業的合作態度,預期收益越高、企業渴望合作的意愿就越強,進行應急物資代儲的合作動力就越大。
根據上述因素可以構建出應急物資代儲企業的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產品的質量與價格、企業的效益與增長方式、企業的倉儲與配送、企業的區位與交通、企業的信譽與影響力、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企業的合作態度7 個一級指標,并進一步劃分為30 個二級指標(見表1)。

表1 應急物資代儲企業評價指標體系
2.1 評價模式設計。應急物資代儲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包含7 個相互獨立的一級指標(見表1),在這7 個一級指標中,任何一個指標都將直接影響企業能否作為代儲企業,因此可以認為是影響企業代儲應急物資的關鍵指標。在這些關鍵性指標中,任何一個最差的指標都決定了系統的整體水平,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短板效應或木桶原理。筆者曾經根據短板理論設計了基于Delphi 和最小判別的應急能力逐級評價模式[12],之后最小判別思想又被推廣應用到其它評價模型[13]。本文根據應急物資的需求特征以及對代儲企業的要求,設計了基于AHP-最小判別的應急物資代儲企業評價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評價標準。為了選擇優秀的企業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首先要對給定企業進行評價。在對給定企業進行評價時需要建立評價標準的集合,所謂評價集就是對各層次評價指標的一種語言描述,它是由可能的評價結果所組成的集合,是對每個指標給出評語的依據。評價集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uk(k=1,2,…,n)表示可能的評價結果,n為評價結果的個數。
在本模型中,取n=5,即將評價標準分為5 級,分別是“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表示為U= (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表2 給出了每個評價標準對應的企業代儲能力。從表2 可知,如果企業非常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即代儲能力非常高,對應的評價等級為優秀;如果企業比較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評價等級為良好;如果企業可以進行應急物資代儲,評價等級為一般;如果企業基本不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評價等級為較差;如果企業不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則評價等級則為差。
(2) 對二級指標進行評價。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最底層指標(二級指標) 的評價值。邀請相關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然后按照表2 給出的評價標準對每一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判,以產品的合格率為例,如果產品的合格率非常高,非常適合代儲,評價為優秀;如果產品合格率非常低,不適合代儲,則評價為差。
(3) 對一級指標進行評價
①構造二級指標的評判矩陣。在對每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建立每個一級指標所包含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
其中,Ck為第k個一級指標所包含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c1,…,cm分別為該一級指標所包含的m個二級指標;在矩陣中n為評價標準的個數,cil(i=1,…,m;l=1,…,n)為第i個二級指標第l個評價結果的統計值。
然后對構造矩陣(2) 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后的矩陣可以表示為:
②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采用層次分析法(AHP) 確定二級指標權重。根據每個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貢獻大小進行兩兩判斷,構造判斷矩陣。在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的基礎上,計算構造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對最大特征λmax所對應特征向量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后的各個值就是每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可表示為:
其中,wij表示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
③計算一級指標評價值。根據每個一級指標所包含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的標準化矩陣和權重矩陣,可以對每個一級指標進行評價:
其中,B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Wi為第i個一級指標所包含的二級指標的權重矩陣為第i個一級指標所包含二級指標的標準化判斷矩陣。
通過這一步可以計算出第i個一級指標在5 個評判標準上的荷載值,即通過這一步計算出對一級指標的評判結果主要集中在某個評價標準上,進而確定該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4) 計算最終評價結果。根據每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采用最小值法確定最終評價結果:
其中,R表示最終評價結果)表示k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m表示一級指標的個數。
2.2 評價例證。在河南省“十二五”應急體系建設期間,筆者跟隨專家組一起考察了河南省某食品企業。以該企業為例。
(1) 對二級指標進行評判。邀請30 位應急專家、行業專家、企業管理者、生產技術人員對該企業進行評價,通過考察企業倉庫、生產流程、產品質量、企業的地理位置以及下游企業(如物流企業),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如合作方案),并與企業有關人員進行廣泛交談等多渠道收集相關信息。然后按照表2 的評價標準判斷每個二級指標對企業代儲能力影響,并對專家的評估結果進行統計。下面以一級指標“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為例,對該企業某產品的“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的4 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列于表3。

表3 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2) 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采用層次分析法(AHP) 中構造判斷矩陣的方法確定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對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的4 個二級指標構造如下判斷矩陣:

質量與價格 產品合格率 產品持續提高能力 產品價格 產品性價比 權重(W)產品合格率 1 3 1/2 2 0.3007產品持續提高能力 1/3 1 1/2 1/2 0.1228產品價格 2 2 1 2 0.3842產品性價比 1/2 2 1/2 1 0.1922
上述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例為0.0534,通過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為4.1425,最大特征λmax對應的特征向量經標準化后為:
上式中,W1分別為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的4 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即產品合格率、產品持續提高能力、產品價格、產品性價比的權重。
(3) 計算一級指標的評估結果。根據專家對一級指標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的4 個二級指標的評判結果(表3) 構造矩陣:
(4) 計算其他一級指標的評判結果。同理可以計算出其它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企業的效益與增長方式的計算結果為B2= (0.228,0.453,0.205,0.114,0 ),該指標的荷載主要集中在良好層級,因此其評價結果為良好,記為B'
2=(良好)。一級指標企業的倉儲與配送的計算結果為B3= (0.521,0.238,0.135,0.106,0 ),該指標的荷載主要集中在優秀層級,因此該指標的評價結果為優秀,記為B'
3=(優秀)。一級指標企業區位與交通的計算結果為B4= (0.294,0.482,0.156,0.068,0 ),因此該指標的評價結果為良好,記為B'4=(良好)。一級指標企業的信譽與影響力的計算結果為B5= (0.164,0.414,0.337,0.057,0.028 ),因此該指標的評價結果為良好,記為B'5=(良好)。一級指標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計算結果為B6= (0.124,0.186,0.463,0.121,0.106 ),該指標的評判結果為良好,記為B'6=(一般)。一級指標企業的合作態度的計算結果為B7= (0.167,0.428,0.153,0.128,0.144 ),因此該指標的評價結果為良好,記為B'7=(良好)。
(5) 計算最終評判結果。從上述可知,7 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分別為優秀,良好,優秀,良好,良好,一般,良好,根據最小判別準則R=min(B1,B2,…,Bm),R=min (優秀,良好,優秀,良好,良好,一般,良好),最終評判結果為“一般”。盡管在7 個一級指標中,有2 個指標評價結果為優秀,有4 個指標評價結果為良好,僅有1 個指標評價結果一般,但是按照最小判別原則,最終評價結果為一般,即該企業能否作為某產品代儲企業的評價結果為一般。
假如有n個代儲應急物資的備選企業,就可以采用上述方法逐個進行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結果選擇優秀的企業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
選擇優秀的企業是進行應急物資代儲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應急物資儲備企業的選擇問題逐漸受到一些學者關注,如韓永飛等[2]、吳曉濤等[14]分別采用了基于改進TOPSIS 的方法對應急物資儲備企業的選擇進行了研究。TOPSIS 方法是一種有限方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通過計算各個方案的接近度進而判斷出各個方案的相對優劣程度,但這類決策排序的評價方法有一個問題值得商榷:假設給定企業在應急物資代儲方面均存在某種缺陷或者全部給定企業均不適合應急物資的代儲,然而仍能評判出相對優劣,這就容易使決策者做出錯誤的決定。另外,在影響應急物資代儲企業評價的各項關鍵指標中,任何一個指標都能直接影響企業能否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例如產品質量、倉儲水平、企業信譽等,在一些評價方法中往往通過平均或者加權評價的方法掩蓋了最差指標的影響。
本文設計的基于最小判別的評價模式通過對關鍵指標的“一票否決”來評判企業是否適合代儲應急物資,避免了對關鍵指標進行平均或加權平均掩蓋最差指標的影響;同時,該模式又能直接判定企業的優劣程度,改善了TOPSIS 的決策排序方法只能對企業的相對優劣判斷的弊端,從而為政府選擇真正優秀企業作為應急物資的代儲企業提供決策咨詢和科學依據。
[1] 盧少平,袁春滿,朱斌,等. 應急物資儲備的社會化研究[J]. 物流技術,2009,28(8):15-17.
[2] 韓永飛,侯云先. 基于改進模糊TOPSIS 的應急物資代儲企業選擇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3):97-102.
[3] 丁斌,鄒月月. 基于政企聯合儲備模式下的應急物資的EOQ 模型[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1):90-94.
[4] 丁斌,徐俊. 委托代理理論下應急物資庫存成本控制[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45-50.
[5] 陳濤,黃鈞,張玲. 協議企業實物儲備、生產能力儲備模式的協調性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13,21(5):149-156.
[6] 馬向國,睢力銘. 政府與企業應急物資存儲合作博弈分析[J]. 物流技術,2013,32(10):113-115.
[7] 張自立,李向陽,王桂森. 基于生產能力儲備的應急物資協議企業選擇研究[J]. 運籌與管理,2008,18(1):146-162.
[8] 霍東芳,任杰,李勤真,等. 通用戰備物資代儲供應商評估分析[J]. 物流科技,2010(2):112-114.
[9] 胡會琴,侯云先,安久意. 成品糧應急代儲系統發展對策研究[J]. 當代經濟研究,2014(5):60-66.
[10] 胡會琴,侯云先. 成品糧應急代儲系統運作機理與管理機制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5):5-11.
[11] 翁心剛,胡會琴. 成品糧應急代儲企業競合機制研究[J]. 商業研究,2014(8):177-183.
[12] 張永領. 基于Delphi 法和最小判別的應急能力逐級評價模式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2):165-170.
[13] 何沙,吉安民,姬榮斌,等. 基于AHP-最小判別的逐級判別模型的石油企業安全應急能力評價[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21(2):41-47.
[14] 吳曉濤,張永領,吳麗萍. 基于改進熵權TOPSIS 的應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企業選擇[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11,11(3):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