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710123)ZHAO Bin
物流園區是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型業態。物流園區作為集約利用土地、整合物流資源、聚集物流服務的重要物流節點,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物流園區擁有相互獨立的物流企業和作為對物流補充的服務性企業,它按照專業化、規?;脑瓌t組織物流活動,園區內各經營主體通過共享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發揮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進而實現物流集聚的集約化、規?;痛龠M載體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是我國中西部交接轉承的重要物流節點地區,近年來物流業得到蓬勃發展,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2009 年3 月,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把“物流園區工程”列入9 項重點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園區專項規劃》。隨后,陜西省出臺了《陜西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加大西安、寶雞、咸陽、榆林和漢中五大物流園區的建設力度。具體規劃到2015 年,將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物流中心,加快建設“三大平臺、五大體系、七大園區”。將重金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咸陽空港物流園區、寶雞陳倉物流園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園區、漢中褒河物流園區、渭南潼關物流港、安康綜合物流園七大物流園區。同時,圍繞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鋼鐵、有色、石化等重要產業,重點抓好陜西紅光鋼鐵物流中心、寶雞西部物流中心、富平物流航空快遞中心、西安三橋國際汽車物流中心、楊凌特色農產品及農資物流園等項目建設,使得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陜西七大重點物流園區概況如表1 所示。
陜西物流園區的建設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建設期,第二階段為業務發展期,第三階段為成熟運轉期。整個建設周期一般經歷10 至15 年。截止目前,陜西重點物流區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度過第一階段,邁入第二階段。各大物流園區合理劃分功能區,并明確定位。第二階段是業務發展期,其重點是招商引資。各大物流園區利用自身投資環境、交通以及產業集群優勢、加之投資政策的引導,最大程度地吸引優質招商項目和企業進入園區。截止目前,規模最大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已有16 家企業入區,漢中褒河物流園區也已吸引12 家企業入區。園區發展形勢良好。

表1 陜西七大重點物流園區概況
陜西物流園區在物流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但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諸如缺乏與其發展相配套的政策法制環境,監管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要促進物流園區快速健康的發展還需要各級政府發揮宏觀政策指導作用,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我國物流園區的開發模式有政府規劃、工業地產商主導,政府規劃、企業主導和企業自主開發三種。陜西物流園區以前兩種模式為主。陜西物流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物流園區選址規劃、物流園區布局規劃、投資規模規劃等規劃技術,但較少考慮物流園區投資建設后的實際績效,相關企業或政府部門無法對物流園區的經營管理進行更好的調整和改進。我國物流園區數量較多,但大多運營效率卻不高,競爭力水平不強。突出的表現為我國大約有60%的物流園區是處于“閑置”的狀態。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應盡快建立績效評價系統和競爭力評價體系,以提高物流園區的運營效率。
物流專業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陜西省物流業發展的瓶頸。不僅是一般物流專業人才,更需要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目前的物流從業人員大都是以前從事運輸行業或是從其他相關行業轉行過來的,缺乏經過系統培訓教育的高層次專業物流人才,而對物流園區的管理更是極度缺乏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復合型管理人才。這些人才的及時輸送與供給是物流園區合理規劃與成功運營的關鍵。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呈現“少、散、差”狀態,缺乏統一規劃。我國很多高校已在近10 年內陸續開設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等專業,雖然這些具有物流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已開始為物流業注入新鮮血液,但是,其數量仍滿足不了物流業發展的需要。
我國物流法律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現有規范不協調、效力層次低、規范不完整、立法相對滯后等。對于物流園區方面的立法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這與目前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嚴重不協調。物流園區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切實以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及所遇到問題為立足點,訂立和協調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才能使物流園區又快又好的發展。
園區的制度設計應保證園區的運行、管理和實際發揮的作用達到社會對其提出的要求。這就需要每個園區根據自身定位,例如貨運型、商貿型、綜合型園區,考慮在業務側重、信息化要求及輻射范圍等方面的差異制定本園區的評價體系,包括物流園區績效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及物流園區競爭力評價體系等,并以園區評價標準為工具,建立園區監管機制,鼓勵優秀園區,對其加大扶持力度,以提高園區的運營效率。這對物流園區的發展將會起到很大的規范及促進作用。
物流人才的教育需要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建立多渠道、多途徑培養模式。政府教育管理部門應牽頭行動,著手建立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企業崗位教育、社會培訓機構繼續教育互相結合,多種層次互為補充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重視物流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經過系統的高等教育,結合校企聯合培養、社會機構高端培訓、出國培訓等途徑,培養出既具備綜合性、應用性和寬口徑的知識體系,又具備物流管理、規劃設計等較強實務能力的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當然,物流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多層次互補對于第一線的實際操作人員,可由高等職業學校、中專學校培養,再結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緩解一般物流人才的缺乏現狀。
[1] 喻忠峰. 陜西省物流園區選址規劃[J]. 大眾商務,2010(8):252-253.
[2] 王娟娟,曾倩. 陜西省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理論導刊,2013(2):90-91.
[3] 佚名. 陜西省5 年時間建七大物流園區[EB/OL]. (2011-03-18)[2014-11-25]. http://info.jctrans.com/news/yq/2011318978317.shtml.
[4] 南玉霞. 美國物流法律制度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 物流技術,2010,29(7):203-205.
[5] 張新橋,張海濤. 略論我國物流法律體系的構建[J]. 商場現代化,2007(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