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車文斌 潘興揚 周淼葭
“規劃十三五,沖刺全面小康”我們離全面小康還有多遠?
本刊記者 車文斌 潘興揚 周淼葭
山區縣域篇
本刊在上期推出《規劃十三五,沖刺全面小康——我們離全面小康還有多遠?》大型系列報道“四川民族地區篇”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眾多讀者通過本刊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給予點贊,部分縣市致電編輯部,希望多組織這樣有針對性的報道,一些專家學者更是表達通過本刊平臺為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獻計獻策的強烈愿望。
本期推出的該系列報道之“四川山區縣域篇”,從現狀入手找出差距,明確決戰目標,通過專家建言,找到主攻方向和發展路徑。
通過初步測算,四川33個山區縣與51個民族地區縣面臨的問題同樣突出,任務同樣艱巨。2013年,33個縣的平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9019元,需整體保持年均10.56%的增速,最為嚴峻的是秦巴山片區11縣,需整體保持17.66%的增速,方可于2020年實現“倍增”。
中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重點在中西部地區,難點則在西部山區。
四川山區是我國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區位極為重要,主要包括位于四川盆地邊緣地區的山區縣,地形以山地為主。按照四川省統計局發布的《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全省181個縣(區)分成平原地區縣、丘陵地區縣、山區縣和民族地區縣,其中山區縣33個。33個山區縣轄區面積75292平方公里、人口1101萬,分別占四川省的15.3%和13.6%。其中,烏蒙山片區包括敘永、古藺、屏山、沐川、合江、興文、筠連、珙縣等縣,秦巴山區包括南江、蒼溪、通江、朝天、萬源等縣(市、區),再加上盆周西部山區的雨城、石棉、蘆山等縣(市、區)。
33個山區縣中,63.6%的縣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9.7%的縣第一產業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9個縣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但由于受地形、區位、發展要素以及體制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屬于經濟欠發達區域。
通過測算,按照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倍增”計劃,“十三五”期間,四川山區33個縣(市、區)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任務同樣艱巨,2013年,33個縣的平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9019元,需整體保持年均10.56%的增速,方可于2020年實現“倍增”,其中,烏蒙山片區11縣整體需保持9.36%的增速,秦巴山片區11縣需保持17.66%的增速,而盆周西部山區11縣則需保持6.80%的增速。
要確保實現全面小康,較為落后秦巴山片區的縣域經濟,須采取超常規措施,傾斜性扶持,規模化發展特色經濟,并加大精準式扶貧力度。
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跨四川、貴州、云南三省,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主戰場之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3省毗鄰地區,就四川省而言,主要集中在宜賓、瀘州、樂山等市,涉及敘永縣、古藺縣、屏山縣、沐川縣、合江縣、興文縣 、筠連縣、珙縣、峨眉山市、沙灣區和金口河區11個縣(市、區)。
加快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貧困人口加快脫貧致富;有利于發揮區位資源優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有利于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構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有利于建設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通道,進一步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實現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按照黨的十八大的兩個“倍增”計劃,GDP和居民人均收入需要在2010年基礎上倍增,即到2020年,各地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需達到58592元,方可與全國各地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從烏蒙山片區所涉及的11個川內區縣的201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看,除沙灣區和金口河區外,其余情況并不樂觀。2013年,川內烏蒙山片區的平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31311元,需整體保持平均每年9.36%的增長率,方可實現“倍增”。

秦巴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甘肅六省市,集革命老區、大型水庫庫區和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區于一體,內部差異大、致貧因素復雜,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主戰場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區。就四川而言,包括通江縣、南江縣、平武縣、利州區、朝天區、旺蒼縣、蒼溪縣、萬源市、劍閣縣、青川縣、昭化區等11個區縣,涉及巴中、廣元、達州、綿陽和南充等市。
加快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貧困人口整體脫貧致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實現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構筑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有利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實施和三峽庫區安全,對實現國家總體戰略目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同樣意義非凡。

從秦巴片區所涉及的11個區縣的201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看,情況較烏蒙山片區更為嚴峻。2013年,秦巴山片區11個縣(市、區)的平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8764元,需保持平均每年17.66%的增長率,方可實現“倍增”。
除烏蒙山片區和秦巴山片區外,四川尚有11個盆周西部山區縣(市、區),分布較散,主要集中在攀枝花市、雅安市和眉山市,包括仁和區、米易縣、雨城區、石棉縣、鹽邊縣、洪雅縣、滎經縣、寶興縣、天全縣、蘆山縣和漢源縣。
從201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看,盆周西部山區經濟發展情況總體樂觀但差異較大,其中,攀枝花市仁和區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超越“倍增指標”。2013年,盆州西部山區縣(市、區)的平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36981元,需保持平均每年6.80%的增長率,方可于2020年實現“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