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_葉詩安 編輯_ 曹爾寅 供圖_ CFP 設計_胡婷
恐襲陰影下的歐洲移民和留學政策短期內恐收緊
特約撰稿_葉詩安 編輯_ 曹爾寅 供圖_ CFP 設計_胡婷
巴黎襲擊事件讓世人發現,較為安定、相對低調的歐洲國家,原來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時評
2015年11月13日晚,此起彼伏的槍聲和爆炸聲響徹巴黎夜空,ISIS接連發動四起恐怖襲擊,百余人被屠殺,法國舉國哀痛,世界震驚。歐洲安全問題,在一夜之間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起被稱為法版“9·11”的恐襲事件,必然將對法國,乃至整個歐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造成深刻影響。恐襲陰影下的歐洲的移民和留學政策將緊縮嗎?
2015年3月,一張敘利亞小男孩照片在歐洲的網絡平臺上廣為流傳,引起民眾廣泛同情,歐盟各國簽訂難民分配方案,接納難民。然而源源不斷涌入的難民,給整個歐洲社會造成了巨大壓力。這次襲擊事件的嫌疑人中,至少有一名登記為敘利亞難民身份,又無疑是對現時歐洲難民政策的致命一擊。
首先發難的是東歐國家的代表波蘭,表示波蘭不準備執行本已接受的歐盟難民分配方案,并公開反對接收穆斯林難民。與此同時,其他各國反對收容難民的右翼政黨也相繼崛起,進一步迫使政府收緊移民政策。
考慮到近年歐元形勢嚴峻,若反難民呼聲持續高漲,極有可能演化成一種排外情緒。這種排外主義絕不只是針對穆斯林,而會牽涉到很多國家。到時,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將會影響歐洲各國的選舉,歐盟各國的留學簽證和移民政策有可能收緊,申請難度勢必加大,實習、工作等方面優惠也會減少。
在“9·11”恐怖襲擊后,雖然美國政府一直聲稱簽證政策不變,但實際當時簽證拒簽率大大提升,尤其某些敏感專業如生物、化學等,即便拿到常春藤名校Offer也依然被拒。這使得中國學生,尤其是自費去美國留學變得異常困難。原來“9·11事件”中的兩名劫機者,在事件發生一個月前,竟然拿到了學生簽證,因此布什政府立刻出臺政策,全面收緊簽證。
而在巴黎恐怖襲擊中,一來發動襲擊者并非留學生身份,二來法國本土都可能醞釀出恐怖分子,緊鎖外來人口未必有效解決問題。因此,歐盟國留學政策會在多大程度受到法國恐怖襲擊事件的波及,仍需看當地人對外來移民的態度。

當地時間2015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消防員在巴塔克蘭劇院附近救助一名受傷者。巴黎當晚發生多起槍擊爆炸事件,造成100多人死亡。
歐洲接納敘利亞難民,固然是歐洲人道精神的展現,但其實也有其務實考慮。從積極推動難民分配方案的德國來看,自1972年起,德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出現的負數,且此趨勢持續達四十多年,至今仍未能扭轉。雖然近幾年,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大力推動下,生育率已經開始有改善,但到了今天,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仍然是負數。目前,德國仍然欠缺150-200萬勞工。面對這一個人口形勢,不開放門戶只會眼睜睜地讓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斷下降。其他主要歐洲國家也同樣面臨勞動力人口問題。
敘利亞難民中的中高等教育水平的人較多,多數會說英語和法語。這些人口,較符合歐洲現時的人力需要。德國總理默克爾兵行險著,大幅度擴大收容敘利亞難民,受到國際社會贊揚的同時,也期望此舉能緩解人口長期負增長所造成的問題。但巴黎恐襲事件后,歐洲在難民潮上的共識已搖搖欲墜,像德國一樣有能力大規模收容難民的國家可能也會知難而 退。
美國也曾受制于“9·11事件”后的簽證緊縮政策,但最終導致經濟持續轉弱。于是在2006年,美國政府開始放開學生簽證,吸納留學生和移民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但眼下處在恐怖襲擊下的歐洲各國是否會出現這種“先緊縮,后放開”的情況還有待觀察。
不久前德國剛剛實施新法案,增加了非歐盟留學生兼職工作時間、居留時限等,為外國學生和科學家在德就業開辟了新前景。但也是在巴黎恐怖襲擊前幾個月,德國爆發了遍及多個大城市的反新移民示威活動。數十萬示威者中,除了少數是極端分子外,絕大部分是普通平民。可見,如何能夠緩解本國居民與外來者的矛盾才是歐洲未來能夠吸引人才的關鍵。
其實,早在2006年美國強勢爭搶中國留學生生源時,英國為了對抗美國,曾推出PSW(Post Study Work)簽證,鼓勵高學歷學生留英發展。然而由于英國國內經濟持續疲軟,市場壓力大增,國內就業競爭激烈,導致2014年英國不得不放棄PSW簽證,把工作機會留給本國人。但如今英國經濟并無好轉跡象,民眾不滿,加上巴黎恐襲事件的影響,反移民情緒難以平復,政策短期內向好可能性較小。
再看法、德兩國,在難民問題的陰影下,若德國將來通過增加留學生留德機會,那法國也可能也會效仿。而早前,法國已推出不少優惠政策,刺激留法人數增長。但日后政策會發生何種變化,到底是英國那樣收緊,亦或是類似美國持續向好,很大程度決定于各國處理難民問題的態度,以及歐洲經濟走 勢。
至于北歐社會相對穩定,絕大多數國家均為免費留學,且門檻較高,相信對留學或移民政策影響均不會太大。
不管歐洲各國的留學政策松緊走向,這些變動都會間接影響現時勞動人口結構和民眾情緒。歐洲經濟若在未來進一步下滑,就業形勢嚴峻,民怨四起,各國自然會放棄外來人口輸入,而優先把飯碗留給自己人。
這樣的話,即便留學歐洲的學費下降,也并不意味著留學人數一定會增加。所以巴黎恐怖襲擊之后,比起安全問題,各國整體經濟環境,才是真正會影響歐洲移民和留學走向的主導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