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曜 段克和
不斷提升基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的戰斗力
李 曜 段克和
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理想基礎的必然要求。因此,不斷提升基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的戰斗力尤為重要,要擺上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夯實基層基礎,凝聚奮斗力量。
宣傳思想文化人才;理論學習;理想信息
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仍比較薄弱,但與此相對的卻是一些地方想盡辦法引進的人才又面臨引得進、留不住的窘境。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人才在基層工作,培訓的機會相對比較少,創業的平臺相對比較小,發展的空間相對比較窄。因此,加強培養,強化保障,改善條件,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不僅是提升現有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基層對人才的吸引力,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的迫切需要。
宣傳思想文化人才是先進思想理論的倡導者、傳播者、建設者。特別是對于基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來說,要全面、準確、及時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引導人們圍繞大局想問題、看問題,自身首先要在思想理論上強起來。
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如果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作為宣傳思想文化人才,更是如此,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不僅是精神支柱,更體現在工作過程中。要讓別人有信仰,自己先要有信仰;要把思想裝到別人腦袋里,自己必須真懂真信。否則,面對洶涌而來的負面輿情,面對鋪天蓋地的非主流言論,甚至是歪理邪說,宣傳思想文化人才自己都有可能被卷入、被同化,更不用說去批駁、去引導。可以說,現在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從根子上講都與思想理論問題有關。因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為信仰去拼搏、去奮斗,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和規范自己,服務社會。
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承擔著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的重要任務,對宣傳思想文化人才有著比較高的理論素養要求。對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來說,學習是一種需要,一種職責,也是一項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只有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不怕與群眾對話,不怕與媒體打交道,不怕遇到復雜的局面和問題。宣傳思想文化人才要時刻感到“知識恐慌”,及時跟蹤、深入了解新興知識、前沿理念,努力使自己成為既懂政治、又懂經濟,既懂管理、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要進一步培養理論思維。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水平決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確判斷形勢,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順利推進工作,關鍵看有沒有科學精神和理論思維。而要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就必須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宣傳政策、闡釋理論、解疑釋惑的過程中,既講判斷和結論,又講事實和邏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群眾理性認識和正確對待改革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共識。
宣傳部門不是一般的部門,是在人的頭腦里做工作,沒有“好把式”干不出漂亮活。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沒有一定的理論素養、文化修養、表達能力,就很難引導人、說服人。所以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除了政治上可靠,還要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業上有“幾把刷子”,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都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思想的基礎。宣傳思想文化人才時時刻刻都需要與語言文字打交道,更需要做到張口能說,提筆能寫。一方面,能“耍嘴皮子”是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必備的首要素質。開展的理論宣講人民群眾愿不愿意聽,很重要的就是取決于宣傳者的口才。宣傳思想文化人才要努力提高演講辯論能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會說“百姓話”,力求用樸實無華、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群眾語言來教育群眾、引導群眾,讓群眾在愉悅中學到理論、了解政策、提升素養。另一方面,拿得起“筆桿子”是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必備的基本技能。寫的理論文章人民群眾愿不愿意看,很重要的就是取決于作者的文字表達能力。只有平時多讀、多寫、多練,依靠長期努力,厚積薄發,才能寫出內容充實、生動活潑、群眾歡迎的好文章。
要有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意識形態領域問題錯綜復雜,有些是理論問題、政治問題,有些是學術問題、認識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科學分析、區別對待。并且,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必須提高應對復雜情況、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特別是面對網上輿情和突發事件,保持清醒頭腦,提高洞察力和決斷力,善于抓住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應對,妥善處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前進的動力。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著許多難題。特別是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他們的廣泛傳播力、社會影響力、輿論滲透力與日俱增,但我們客觀上還存在本領缺乏、手段生疏、底氣不足等問題。因此,宣傳思想文化人才要克服“本領恐慌”,學會新手段,多掌握“幾把刷子”,不僅善于使用新聞報道、社論評論等基于傳統媒體的手段,而且善于運用論壇貼吧、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基于新媒體的手段;不僅善于使用理論文章、報告宣講、典型引路等正面教育手段,而且善于運用文學藝術、娛樂時尚、群眾活動等潛移默化的教育手段。
隊伍強不強,工作能不能做好,很重要的看作風硬不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通過人的思想觀念、精神活動發揮作用,這個過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從表面上看是“軟任務”,但卻容不得半點兒馬虎、懈怠,否則就要出大問題。所以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尤其要有過硬的工作作風,堅持虛功實做,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觸及矛盾,善于解決問題。
要堅持黨性原則,做到敢于擔當。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對宣傳思想文化人才來說,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政治上要強,最根本的是堅持黨性和黨的領導,把黨管宣傳、黨管媒體落到實處,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工作全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人們的主體性意識空前增強和提高,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編輯,通過論壇、微博、跟帖和微信發表觀點、表達看法,這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陣地管理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面對各種混淆是非的言論,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敢于亮劍、敢于發聲,絕不能作旁觀者,作壁上觀,絕不能含糊其辭、退避三舍;面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改革發展的艱巨任務,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敢于直面,敢于碰硬,不繞道走,不留退路。面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宣傳思想工作者一定要敢于作為、敢于承擔,不瞻前顧后,不推卸責任。
要牢記歷史使命,做到樂于擔當。重視并善于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大政治優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務,擔負著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使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黨和國家事業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迫切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共識;保障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步伐。宣傳思想文化人才要端正工作態度,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傾情投入、擔負使命、承擔責任,不回避時代和群眾的要求,不回避困難和矛盾,把組織賦予的職責承擔起來,并認真履行好。
要增強創新意識,做到善于擔當。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唯有創新,才能推動一切事物向更高的發展水平、發展階段邁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特別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逾越,去突破,需要我們在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機制上大力推進創新。實踐證明,只有繃緊“創新”這根弦,才能善打主動仗,善打攻堅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也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但創新不能是漫無邊際、毫無重點,而要著眼于我們的職責和正在做的事情,著眼于理論的運用和政策措施的貫徹,著眼于問題的解決,力求“創”在點子上,“新”在關鍵處。在現實中我們都有深切感受,誰通過創新開發的東西好聽好看,就能抓住公眾的心,粉絲就多、影響就大。主旋律搞得好,一樣可以吸引人,關鍵在于克服概念化、程式化的傾向,多創新、多變革。
[責任編輯:邵猷芬]
李曜(1971—),男,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協調處處長;段克和(1974—),男,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研究室副調研員。
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2014年)規劃項目“我省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14GLQ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