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燕子 圖/吳燕子收藏整理
民國時期的成都照相館
文/吳燕子 圖/吳燕子收藏整理
照像技術進入成都時,是在19世紀70年代晚期,主要由外國傳教土、華西壩上的外國醫生和教師、歸國留學生、出訪的清朝政府官員和他們隨從的幕僚帶入。到了19世紀80年代初,成都的照像館出現在當時主要的商業街上,這是由從廣東入川來蓉開照像館的商人、還有專程到日本、香港學習專業攝影技術的富家子弟等開辦的。
成都的第一家照像館是《有容照像館》,開在署襪街上。這是廣東人梁三、梁四兄弟倆于1881年創辦的。照像館設計的外觀像一座公館,館內是花園,既有假山魚池,還有花徑亭臺樓閣,攝影樓是一幢木樓房,房頂上的瓦面裝有能透光的玻璃透明亮瓦,瓦下設置白、藍兩色布棚,用于調節光源的強弱。光源的布置多采用正面光來拍攝人像,配置了兩種拍照背景,一是用于半身照的灰色背景;一是利于全身照的繪畫出山水樓閣的大背景。用的是早期的暗箱式座式照像機,用單羅紋桿在鏡箱后調焦。鏡頭上無遮光設置,拍攝外照均用黑布傘遮光。在20世紀20年代改用上海造外拍機。沖洗底片及像片的盆子、磁盤、量杯等均是進口的,照片超過12寸時則用自制的土漆木盆。
原材料最早是用濕片,逐步改用玻璃版干片,但仍是色盲片,以英國“依爾福”牌干片為主。底片顯影是用“阿莫尼亞”(氨水)與輕粉(淡經四)作顯影溶液。
印像紙是英國產的叫“白金紙”(又名蛋紙),在日光下(陰暗光)曝曬。其曝光時間要10分鐘左右,可在暗光下觀察影像深淺,影像顏色為紫紅色。而轉色溶液用“赤金”葉、硝酸、鹽酸將金葉溶解成粉狀,加凈水沖淡即成金色溶液,加入“流哀”后變成紫紅色溶液作為轉色劑,仍用“硫化硫酸鈉”定影。轉色、定影、水洗完成后用潔凈玻璃上光。
放大紙是英國產的磁面薄紙,用“衣命”(米吐爾)作顯影劑的溶液。感光片和感光紙的牌名叫“依爾福船牌”,感光片只有一個速度,而感光紙也只是一種速度,一種反差。
由于是色盲片拍攝人像,其面部凹凸特別突出,因此依賴整修來補償其缺陷。第一步涂紅,第二步鉛筆細修,面部及手部均需涂紅,因此人們有“照像吃血”的訛傳。
有容照像館對于像片的技術異常認真,所以極為人們所信任,其業務保持不衰,為成都照像業培養了不少的專業人才。
鏗容照像館館址在總府街上,老板姓張。像館外型仍是一個大公館,內容設備和照像場等同有相似。所不同的,客廳分兩個,四壁除懸掛當時軍、政名人放大照片之外還有部分名人書畫,張老板接待顧客,有一種文人逸士的風度,因此擁有軍人政客的生意,成都的照像館技術人員出自此家者不乏其人。
“德義厚照像樓于1916年開業,地址在總府街。老板名張文清,四川崇慶縣人,乃法國天主教徒,受雇于教堂作雜工。神父是攝影愛好者(或是他職業所需要),張文清利用為神父打雜之機,而學到了攝影技術。
神父于1915年要回法國,將其照像器具全部贈與張文清。張文清送神父至香港,神父又送他一筆現金囑咐其回川開設像館。像館店面臨街即上樓,梯板均加上銅板作踏板。樓梯轉彎處陳設了一張放大32寸油彩著色的女子全身像片(其著著色技術只是在原像上涂一層油色,線條生硬無層次可言),其像片是由香港攜回。單獨樓光拍照,其光源仍如有容、鏗容的采光一樣,均用正面光拍照。原材料仍是以英國依爾福廠之紙、片為主。在20年代初該館以美國柯達公司出產之綠色咪紙印像深受顧客歡迎。背景只有一幅,其景是廳堂連接樓梯的拖地檔片,由香港運川。用白灰黑油畫,透視極強,在當時的成都這種背檔可以出奇制勝。
“間特爾”日夜照像公司于1920年開業,地址在總府街新集商場,樓上占四間,樓下占鋪面二間,老板名屈仰山,瀘縣青杠石人,留學于日本美術學校照像專科(未見其證書,其名稱也不盡詳),但他的燈籠上寫的招牌是“精神醫學博士”。
它的特點:攝影棚頂部裝置平板玻璃,橫側從頂到面,也裝平板玻璃,以側面光作主光源,頂棚與側面窗均用白、黑兩層棉布作調整光線之用。德制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蔡司鏡頭F2.8。
由于有鋪面臨街,故開辟了櫥窗陳設相片,而其它三家只能將相架掛在入口處。
屈仰山準備籌設電影院,因此于1925年歇業去上海購買了電影放映機一套(包括小型發電機)。不幸故于宜昌(肺病),由其弟春山扶柩返川,全部放映機賣與張文清。張文清于1926年瀘州開設“明星電影院”。
開辦年代不詳,地址在提督街,老板是李氏兄弟,(忘其名),店面臨街,照像室在樓上,也用側面光為主。
老板向敏 榮昌縣人,畢業于日本美術學校照像專科,開辦時間為1926年,地址在成都東大街錦華館口。在當時該館的業務可稱成都之冠。其照像室仍在樓上,所有設備的背景均甚新穎,同時已購有旋轉照相機。由于向敏的攝影理論與實踐造詣均深,加之像館對像片所用原料的選擇十分嚴格,技術上也一絲不茍,故業務直線上升。
麗芳日夜照像館在成都開辦的時間大概是在1939年左右,之前在重慶也開辦了麗芳照像館
經營人姓謝,來自廣東,綽號謝歪嘴,他本人就是照像技術的內行。攝影室在樓上玻璃棚內,以側面光為主光。該館用上海投制座盤機,鏡頭是英國造“庫克”F4.5人像鏡頭。地址在成都總府街32號,當時的電話號碼為488號。可惜以后因謝歪嘴吸上鴉片煙,業務因此一蹶不振。
建光照像館規模不大,開在成都金泉街19號,以側面光為主光,店面臨街,照像室在樓上。
成都留真照像館是重慶留真照像館的分店,它是因為劉湘擊敗劉文輝,獨攬四川軍政大權,政治中心轉移到成都,老板黃少杯于成都總府街新建留真分館,由其弟黃晴巖負責經營。
黃少杯是廣東籍重慶人。像館是舊房改造修成的兩樓一底。從門面設計直到三樓照像室基本上是依照上海南京路王開照像館的模式。二樓的客廳、三樓的男女客室均是紅木家具。整個布置既是西式又有中國風格。照像的大背幕布是用紫色毛蹕嘰,總之把上海的經營方式全盤照搬。所用的鏡頭是英國庫克F3.5 14寸可變焦距鏡頭。美國沙克梯10號旋轉照像機,美國格萊佛力克斯單鏡頭反光手像機兩部。貼像紙卡上印有“黃少杯”三字。由于該館技術過硬,制作認真,加之老板交流廣泛,生意在照像市場中一直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