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談話類節目的情感把握
李 佳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談話類節目效果的好壞受到主持人的影響,一個好的談話類節目需要具有較強的控制和應變能力的主持人,主持人能否在與嘉賓交流的同時,準確的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是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必須要研究的問題,情感的表達可以更好的與嘉賓交流,可以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情感
談話類節目的魅力其實就是說話的魅力,它的力量來自于真心話的傾訴,來自于鏡頭前交談雙方的真實的心態,真實的意思和真實的情感。因此,電視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對情感的把握對節目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少節目中主持人對情感把握不夠恰當,如:刻意煽情、追求眼淚、刺激嘉賓等。本選題試圖探討電視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如何運用情感及對此情感的把握程度。
1.1 主持人情感表達的方式
1)有聲的方式。
有聲的方式主要包括主持人與嘉賓交流的態度和主持人的提問等方式。主持人與嘉賓交流的態度決既決定著節目是否輕松自如,也表現了主持人是否具有豐富的內涵,如朱軍在主持《藝術人生》時,跟嘉賓聊天說到動情之處時,有時候會掉眼淚,有時候會說話語無倫次的,其實這些并不是說朱軍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是根據節目的宗旨、風格等控制出來的,這些情感表達讓觀眾覺得輕松、自然、親切;主持人的提問同樣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2)無聲的方式。
無聲的方式包括表情、眼神、動作等。眼神和表情是主持人情感的直接體現,通過主持人的眼神和表情,能夠看出主持人是否在認真的傾聽,也能反映出主持人對嘉賓的理解和尊重,如朱軍在《藝術人生》的主持中,對嘉賓的延伸非常關心和親切,讓嘉賓感覺到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樣;主持人的動作同樣是主持人情感的表現,如果主持人從頭到尾沒什么動作,或者一直以機械式的動作出現,則會降低節目的效果。
1.2 主持人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
1)能夠促進與嘉賓的交流。
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只有通過自己的真情流露才能打動嘉賓和觀眾,只有用情感去交流才能打開嘉賓的心扉,才能震撼嘉賓,找到與嘉賓共鳴的地方。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倪萍老師,她無論主持哪個節目都給人一種無比的親切感,讓嘉賓和觀眾感覺倪萍老師是在用心傾聽,用心在體會,像是自己家人一樣關心自己,更能讓嘉賓打開心扉。
2)能夠感染和吸引觀眾。
談話類節目能否成功,受到時代感、矛盾性、信息量、人情等各個方面的限制,而節目的情感是通過主持人體現出來的。主持人的眼神、動作、目光、點頭、稱贊等都是其情感的體現,所有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真情流露會引起嘉賓和觀眾的共鳴,才能吸引觀眾,提高節目的可視性。
2.1 表達情感時缺乏親和力
從一些談話類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主持人在與嘉賓的言語中往往混雜著言語攻擊的現象,有時候甚至讓嘉賓難以接受從而出現失控的場面,這種過激的行為正是由于主持人缺乏親和力造成的。有些知識、文化底蘊不太豐富的主持人在主持時,往往會按照設計提問的程序逐個提問,跟嘉賓的談話變成了問答式,讓觀眾看到的是冷冰冰的場景,缺少了親和力的主持人是嘉賓感覺不到親切感,讓觀眾感覺不到主持人的耐心和愛心,對節目的質量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2.2 主持人刻意利用眼淚煽情
觀眾在觀看談話類節目時,都希望能夠對嘉賓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尤其是事情的來龍去脈,希望能夠全面了解他們的故事。所以,一些主持人為了迎合觀眾的心理,為了讓嘉賓最大限度的訴說,往往采取煽情的方式。適當的煽情可以調動嘉賓訴說的欲望,過分的煽情則會讓觀眾覺得主持人太虛偽,只是為了節目效果而在表演,讓觀眾和嘉賓都覺得主持人不是站在嘉賓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產生了距離感,不利于談話節目的進行。
2.3 熱衷于挖掘別人的隱私
談話類節目主要是主持人和嘉賓在談話,主持人在傾聽嘉賓訴說的同時,適當的進行提問,并通過自己的動作、語言等方式與嘉賓交流。為了使節目更有看點,有的主持人一味的挖掘嘉賓的隱私,在談話中,并不是關心嘉賓,而是在套嘉賓的話,希望能夠透漏出更多的隱私,甚至有時候遭到嘉賓的反感,使節目陷入僵局。這樣不僅不能引起嘉賓的共鳴,更得不到觀眾的認同,而且還暴漏出了主持人的職業道德確實等問題,不利于節目的長遠發展。
3.1 提高主持人提問、傾聽和交流的意識
提問是談話類節目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節目通常在半個小時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嘉賓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故事,就需要主持人擁有高質量的提問技巧。主持人在設計提問的問題之前應該對嘉賓進行充分的了解,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設計出有深度和連貫性的問題;另外,主持人還應該掌握提問的節奏,既不能中間斷了線,出現空場的現象,也不能步步緊逼,問的太急反而會給嘉賓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嘉賓的回答。
傾聽的意識是指在嘉賓說話的時候,主持人應該能夠靜下心來耐心聽聽,而不是一味的喋喋不休,搶著說話。在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只是問題的引導者。在聽的時候要注意從嘉賓的言語中發現有價值的內容;有時候嘉賓在表達的時候可能會一時緊張出現冷場或者一時興奮而停不住,這就需要主持人在聽的過程中及時把握方向,給嘉賓適當的引導。
交流的意識是指在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不能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機械式的提問,而應該適時適度的與嘉賓交流,在交流中提問,并在交流中發現新的問題,掌握整個談話方向的變化,這樣才能做到提問的自然,整個節目表現的輕松、自然。所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也是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必備的基本能力。
3.2 增強主持人與嘉賓、觀眾情感的共鳴
談話類節目的嘉賓往往是各種類型的都有,主持人在與嘉賓交流時不能僅用一種方式,但是無論用什么方式都必須創造出輕松自在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中嘉賓才能說真話,才能將事實傳達給觀眾,在這種氣氛中觀眾才能從嘉賓的故事中獲取直觀的情感體驗,達到三者的情感共鳴。如果主持人在面對嘉賓時以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提問,給嘉賓和觀眾一種輕蔑的感覺,不僅與嘉賓之間產生了隔閡,更讓觀眾感覺到主持人的冷漠,從而將矛頭指向了主持人的態度,而不是嘉賓的故事,失去了談話類節目的教育意義。
想要注意情感的共鳴,還必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關注嘉賓的各個細節,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嘉賓和觀眾,讓嘉賓感覺到自己就像是朋友、長輩、親人一樣;主持人在主持時不能光顧著煽情,應該真情流露,主持人被感動是常有的事,如果主持人沒有一點感覺,又怎么會感動觀眾呢,但是在煽情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掌握住分寸。
一個優秀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該真誠、親切、幽默并且熱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才能讓觀眾感覺到不做作、不夸張,才能塑造出自己的主持個性,用真情打動觀眾,從而讓所主持的節目從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
G2
A
1674-6708(2015)148-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