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江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太原 030024
紀錄片的故事性
吳 江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太原 030024
紀錄片由于其自身的真實性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但近些年來一些紀錄片過分追求真實性導致其創作呈現流水賬的狀態,嚴重制約著紀錄片的發展。而紀錄片的故事性卻是改變這種現狀的重要工具,能夠促進紀錄片的快速發展。本文針對紀錄片的故事性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期推動紀錄片的長足發展。
紀錄片;真實性;故事性
很多人對紀錄片中的故事性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紀錄片的真實性與故事性二者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其實不然,故事性是基于真實性不斷發展而來,真實性是故事性的基礎,紀錄片中的故事性不是虛構而來,而是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總結發展得來。
1.1 無處無在的故事
人在一生中與故事緊密相連,無論是在人與人、人于集體,還是集體與集體之間都會經歷各種曲折和困難,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各種類型的故事。換句話說,故事是人類生存發展中產生最多的一類藝術形式,其他類型的藝術都與這門藝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紀錄片的故事性屬于敘事范疇,而影像紀錄片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都會涉及到敘述,這種敘述既可能是連續的,也可能是間斷的,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但都是故事性的表現形式[1]。
1.2 故事性與情節性之間的關系
人們普遍認為紀錄片的真實性與故事性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情節性與故事性的之間的不同。紀錄片的故事性與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故事片的故事性在本質上有著很大區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紀錄片的故事性表現形式不同,不像故事片那樣講故事或安排具體情節。具體來說,紀錄片的故事性的重心在于敘述故事本身,而不是通過某種形式講述故事。由于紀錄片本身真實性的特點,要求創作者是一個完全的局外人,不能安排情節或者編造情節,只是對現場生活的一種記錄。而影視劇更多的是通過后期的編排或安排情節等形式對故事進行敘述,是一種人為的改造。
2)在敘事中,情節是經過特殊的時間安排。小說或者影視劇都是把生活中可能發生或出現的情節、故事通過集合、濃縮等形式集中編排在一起,并通過沖突、聯系、因果關系等形式展現出來,是一種人為的精心安排的結果。而紀錄片中的故事性則是一種自然流露的狀態,不需要經過人為的策劃和安排。
3)故事性的范圍要比情節性的范圍廣泛。紀錄片的敘事中一般都按照時間發展順序進行闡述,不需要有激烈的沖突或矛盾,也不需要展現鮮明的人物性格。在作家看來,只有在故事的基礎之上進行情節創造才能使情節更加合乎常理,同時也能豐富人物性格,使情節更加曲折多變,因而在紀錄片中相比情節性更加重視故事性。
1.3 紀錄片故事性的具體內涵
簡單概括來說紀錄片的故事性是一種以時間發展先后順序并在真實性的基礎之上所表現出來的敘事上的故事特征,這種故事性特征不同于情節或極大的淡化了情節。
2.1 觀念基礎
紀錄片本身記錄的是一種客觀真實存在的事物,那為何還要談及故事性呢?
紀錄片是一種根據現實生活進行藝術表達的重要形式,在創作紀錄片時強調真實性是十分必要的,真實性是紀錄片的根本屬性,但不能過分強調紀錄片的真實性,如果過分強調真實性就會造成一種“純客觀”的極端。這種記錄者認為生活是毫無聯系的,如果建立起聯系則失去了紀錄片的本質,會影響紀錄片的真實性[2]。
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不管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均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影像藝術是其中的一個尤為典型的代表。紀錄片是一種展現真實生活的形式,但不是對生活中消極或進行簡單的復制,而是進行創造性的處理,當然這種創造要以真實性為基礎,要真實的反映客觀實際。同時,紀錄片是對時間存在的反映,這種時間的反映必然是連續的,即使在時間上表現的不連續,但仍會在斷裂的、不完整的線索中找到連續的蹤跡。紀錄片作為一種重要的影像藝術將鏡頭對向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記錄下人們生活的場景和生活軌跡,其根本就是一種故事性的體現。生活軌跡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為紀錄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并且也豐富了紀錄片的故事性。
2.2 現實基礎
紀錄片反映的是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記錄,但現實生活本身就充滿故事性,紀錄片同時也是一種對時間的反映,而故事就是在時間的流逝中產生。與傳統的紀錄片相比,現在的紀錄片更加注重對生活中偶然性因素的記錄。在這種原生態記錄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人物的細節,注重表現人的心理變化以及真實情感的流露,這些都是紀錄片需要記錄的重點素材。紀錄片在發展中不斷更新形式,目前在紀錄片中甚至已經出現了情節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紀錄片敘事的時間空間上具有特定性。由于紀錄片記錄的只能是生活的片段,所以不可能實現對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進行記錄,只能記錄特定的時間空間中發生的事情,所以故事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相對集中的;
2)紀錄片記錄的事件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與專業的故事片相比,紀錄片雖然有著隨意化的特征,但在整體上還是相對完整和連續的。現在的紀錄片都希望能通過自身傳達一種精神或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創造者在創造時會自覺的尋找和選擇有意義的題材,這些有意義的題材就是在事件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事件本身具有故事性特征。
3.1 攝制階段
首先,對連續性的把握。紀錄片記錄的是正在進行時的現實生活,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人物出場順序還是事件發生順序都具有連續性,這種連續性是形成故事性的基礎,并通過比較完整的生活流程進行結構,進而全面記錄現實生活;其次,對偶發因素的把握。紀錄片故事性的開掘中對偶發因素的處理極為關鍵,因為偶發因素具有高度的生動性和感染性。而在處理偶發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就是對細節的記錄和處理,創造者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及時捕捉到偶發因素中的細節,因為這些細節很有可能推動著事件的整個發展態勢。
3.2 剪輯階段
首先,對結構的完整把握。盡管紀錄片與一般的故事片不同,但仍然存在著開展、高潮、結尾等基本過程,換句話說,對于一個事件總有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是紀錄片的基本結構。創造者在剪輯的過程中展現的就是對這種結構的基本認知,也是紀錄片故事性的潛在體現;其次,對邏輯線的把握。事件的發生都是遵循一般規律按照時間發展順序而來,不能對生活片段無原則、無緣由的隨意剪輯,導致自然主義。最好的剪輯辦法就是保持生活片段的完整和持續,呈現最自然地狀態。總之,創造者在剪輯時要發現事件的邏輯線,并善于利用和把握其中的邏輯線[3]。
除上述之外還有對設置懸念的把握。不管是創造者還是大眾對紀錄片的認識都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在剪輯時懸念的設置也就存在其中。當然在設置懸念時也要注意在前面內容中做一定的鋪墊,否則會讓大眾產生疑惑。如果在剪輯時對懸念的設置把握得當,觀眾在觀看時自然就會被帶入其中,心情和思維都會隨著記錄對象而發生變化,關心記錄對象的行為過程和最終命運,提高了整個紀錄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也是紀錄片故事性的體現。
綜上所述,紀錄片記錄的是現實生活,而故事性是現實生活中固有的屬性,因此,紀錄片的故事性是生活所賦予的,而并非是編造或虛構的。真實性是紀錄片的一大根本屬性,只有在真實性的基礎之上所創造的紀錄片,其中蘊含的故事性才有站立的基點,因而要正確認識紀錄片中的故事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紀錄片的發展。
[1]陳慧茹.紀錄片的紀實性與故事性[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8):342-343.
[2]劉潔.紀錄片的真實性與故事性探析[J].電影文學,2013(9):125-126.
[3]王海青.淺談電視紀錄片的故事性元素[J].新聞研究導刊,2014(6):212-222.
G2
A
1674-6708(2015)148-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