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虹 梁曉紅 張 露
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廣東珠海 519000
反饋式家庭干預對嬰幼兒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
楊海虹 梁曉紅 張 露
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廣東珠海 519000
目的 探討反饋式家庭干預對嬰幼兒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為制定更優的兒童發育早期干預方案。方法 以我院招募的48例正常漢語背景的嬰幼兒家庭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小兒給予反饋式家庭干預,對照組小兒采用常規的家庭護理干預,干預時間持續5個月。 結果 干預結束后,觀察組小兒運動發育指數PDI得分(120.2±15.3)和智力發育指數MDI得分(99.7±9.6)均高于對照組小兒得分(104.8±13.6)和(92.6±9.2);觀察組家長對干預工作滿意度(91.7%)與兒童語言認知發育的重視度(95.8%)均高于對照組(62.5%)與(66.7%),經t或x2檢驗,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應用反饋式家庭干預大幅改善了嬰幼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提高了家長對于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的重視度,具有更高的滿意度,更加符合家長們的護理需求,值得應用與推廣。
反饋式家庭干預;嬰幼兒語言;認知發育;LENA;滿意度
詞匯和語言是嬰幼兒發展的核心能力,是體現認知社會能力發育的重要標志,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同時也能反映出嬰幼兒運動、協調等整體發育的特點[1-2]。語言和認知發育的遲緩,往往會導致兒童注意力缺陷、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同時還會對兒童日后的溝通、交流、行為、學業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3-4]。在兒童健康體檢中,兒科醫生常常需要對兒童進行年齡段的語言和認知發育的篩查評估,相關研究顯示,盡早的發現兒童語言和認知發育問題并進行早期干預將可以顯著的降低其短期和長遠影響[5]。為改良兒童發育早期干預方案,提高護理效果與質量,本研究以我院招募的48例正常漢語背景家庭的嬰幼兒為研究對象,就反饋式家庭干預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觀察對象為我院招募的正常漢語背景家庭的嬰幼兒48例,所有小兒均為足月兒,父母填寫發育篩查問卷(devel opment snapshot scale,DSS)[6]進行測試,得分均在-1.5~2s之間,基線語言和認知發育評估MDI(101.3±l2.7),PDI(92.5±8.8),排除嚴重先天性疾病或其他器質性疾病,并由家長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將48例嬰幼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4例。觀察組男孩11例,女孩13例;年齡4~35個月,平均(18.6±7.5)個月;家庭常住人口(3.8±0.6)人;父親文化水平:專科8人,本科10人,碩士4人;母親文化水平:專科7人,本科13人,碩士4人。對照組男孩10例,女孩14例;年齡4~32個月,平均(18.8±7.3)個月;家庭常住人口(4.0±0.7)人;父親文化水平:專科9人,本科12人,碩士3人;母親文化水平:專科8人,本科12人,碩士4人。兩組小兒在性別、年齡、家庭常住人口、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觀察組小兒給予反饋式家庭干預,具體措施為:應用語言環境分析系統(1anguage environment analysis,LENA)[7],記錄小兒在無人為干擾條件下的自然家庭語言環境;統一穿著特制的LENA上衣,胸前口袋內放入數字語言記錄儀(digital language processor,DLP),進行3次基線錄音,其后每隔10d錄音1次,錄音日家庭生活環境按正常狀態進行,早晨8點前開啟DLP,持續錄音存儲至第2天凌晨或儲滿自動關機(約16h),同時由家長填寫小兒每小時的活動日志;針對采集語言樣本運用計算機與LENA系統專用的語言環境分析軟件進行音頻片段分析,主要包括成人-小兒對話輪換數、成人及小兒言語字詞數等,對親子交流數量進行客觀評估,并將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根據小兒個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組織家長開展溝通互動技能培訓。對照組小兒采用常規的家庭護理干預,即通過短時錄音、錄像對親子交流情況進行評估,每月集中組織小兒家長進行常規溝通互動培訓與相關技巧傳授。干預時間持續5個月。
1.3研究指標及評價方法
干預結束后,采用Bayley 嬰幼兒發育量表I[8]對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進行評估,以運動發育指數PDI和智力發育指數MDI進行表示;同時開展家長對干預工作滿意度、兒童語言和認知發育的重視度情況問卷調查。工作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自制的醫療滿意度調查表進行,重視度則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統計。將此兩項得分≥80%總分的情況歸為滿意和重視,統計其滿意率和重視率。比較兩組間上述各指標之間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結束后,觀察組小兒運動發育指數PDI得分(120.2±15.3)和智力發育指數MDI得分(99.7±9.6)均高于對照組小兒得分(104.8±13.6)和(92.6±9.2),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比較
組別n PDI得分MDI得分觀察組24120.2±15.399.7±9.6對照組24104.8±13.692.6±9.2 t 3.692.62 P <0.05<0.05
2.2兩組小兒干預后問卷調查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結束后,觀察組家長對干預工作滿意度(91.7%)與兒童語言認知發育的重視度(95.8%)均高于對照組(62.5%)與(66.7%),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干預后問卷調查情況比較[n(%)]
嬰幼兒的語言和認知發育一直受到廣大家長、親屬的重視關注,也是兒科、臨床、保健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9]。發育篩查是初級兒童保健的常規內容,做好語言和認知發育落后的兒童的早發現和早識別,并給予早期干預和治療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改善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10]。目前,國內外親子交流方式的評估方式主要有短時錄音、錄像、標準化測試或Bayley 嬰幼兒發育量表等,但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不能精確、動態、持續的反映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變化過程[11-12]。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LENA系統對小兒進行反饋式家庭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結束后,觀察組小兒運動發育指數PDI得分和智力發育指數MDI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小兒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Bayley 嬰幼兒發育量表I的測試中,PDI和MDI是反映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的重要指標,該研究結果說明,采用LENA系統對小兒進行反饋式家庭干預后,小兒的語言和認知發育情況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LENA系統的長時間、動態錄音監測,極大增加了采集的語言樣本量,使評估背景更加常態化,所得到的分析結果更加精確,同時通過及時的反饋,對家長進行個性化的溝通技能培訓,具有更高的針對性,從而促進了小兒語言和認知的良好發育發展。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結束后,觀察組家長對干預工作滿意度與兒童語言認知發育的重視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反饋式家庭干預更加符合家長對于護理干預的需求,主要表現為:LENA系統的錄音操作十分簡單,對于小兒及家庭的生活并不會帶來困擾,受到了大多數家長們的接受;干預初期大部分家長對于語言和認知發育的了解并不多,通過多次的反饋、培訓及小兒語言認知發育的成長過程,讓家長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兒童語言認知發育對于小兒成長的重要性,從而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家長的重視度。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應用反饋式家庭干預大幅的改善了嬰幼兒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提高了家長對于小兒語言和認知發育的重視度,具有更高的滿意度,更加符合家長們的護理需求,值得應用與推廣。
[1] 李洪英.兒童語言障礙的篩查[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2,39(6):579-581.
[2] 穆雪,陳曉梅,霍晶,等.早期教育對嬰幼兒智能發育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7):620-622.
[3] 章依文.語言與言語障礙的發病機理,診斷與防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10):878-880.
[4] 陳佩麗,周家秀,葉妙婷,等.嬰幼兒語言發育遲緩108例發育水平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16):2150-2152.
[5] 冼丹霞,金宇,馮素娥,等.廣州市黃埔區社區嬰幼兒社會認知發展狀況和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3):242-244,267.
[6] 徐小娟,章依文,茅紅美,等.嬰幼兒家庭應答性行為與語言和認知發育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2,7(6):435-439.
[7] 徐小娟,茅紅美,江帆,等.反饋式家庭干預對嬰幼兒語言和認知發育的促進作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3):245-247.
[8] 譚櫻,李燕.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3):385-387.
[9] 劉永娥,王翠玲.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的干預和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4(10):1146-1148.
[10] 陳宇,李晶,劉惠娟,等.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和發育篩查測驗229例結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1):78-79.
[11] Abraham LM,Crais E,Vernon-Feagans I.Early maternal language use during book sharing in families from lowincome environm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13,22(1):71-83.
[12] 梁衛蘭.兒童語言發展與評估[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11):785-786.
Effect of feedback family intervention on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infant
YANG Haihong LIANG Xiaohong ZHANG Lu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MCH of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519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eedback family intervention on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infant, and formulate better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child development. Methods 48 patients of recruited infants with normal Chinese family backgroun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2tes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eedback family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fant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level, to improve the parent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grees, with satisfaction, more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parents' care needs,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feedback pediatric family intervention,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home care intervention, lasted five month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end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diatric development index PDI score (120.2±15.3)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 scores (99.7±9.6) were higher in children scoring (104.8±13.6) and (92.6±9.2);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served parents job satisfaction(91.7%), emphasis on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language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5.8%)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2.5%) and (66.7%), the t or x
Feedback family intervention; Infant language; Cognitive development; LENA; Satisfaction
R174
B
2095-0616(2015)12-54-03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