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貞 田 菲 黃少容 黃錦屏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內科,廣東廣州511400
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對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觀察
郭麗貞 田 菲 黃少容 黃錦屏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內科,廣東廣州511400
目的 探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從而提高2型糖尿病(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代謝控制。方法對入選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中心合作的模式進行健康教育,觀察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情況。結果 接受多中心合作模式健康教育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總分,飲食管理、藥物管理、血糖監測及低血糖管理4方面得分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體重指數(BMI)較入院時均有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減少糖尿病的并發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2型糖尿病;多中心合作模式;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作為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估計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從2000年的2.8%上升到2030年的4.4%。到2030年全球將有3.66億糖尿病患者。而我國的糖尿病形勢更為嚴峻,2002年,我國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為4.5%,農村為1.8%。全國近1/10的人患糖尿病,另有近1/10的人為潛在危險人群[1]。對糖尿病的控制并非單純依靠醫務人員和藥物就可以解決,還依賴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研究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建立多中心合作模式,即以醫院為中心,輻射周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居委,調動患者積極參與培訓并掌握相關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番禺區市橋醫院治療過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男72例,女78例。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1)確診2型糖尿病6個月以上;(2)年齡≥18歲;(3)同意并能夠定期參與培訓與隨訪。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神經病變并發癥、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有其他內分泌疾病患者;(2)認知障礙和精神異常者。參與研究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對研究對象在住院期間由糖尿
病專職教育護士進行健康教育,內容涉及飲食、運動、藥物、高低血糖控制、情緒應對、足部護理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干預和指導,建立健康檔案。患者出院后聯系患者所在的社區,每個社區選取4~6個護理人員,由醫院負責進行糖尿病專職教育培訓,負責社區內研究對象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時社區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個社區招募4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志愿者,作為指導老師,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傳播。并要求研究對象的家庭成員對患者進行監督。醫院和社區協作定期詢問患者的飲食、運動、藥物、高低血糖控制、情緒應對、足部護理等方面的情況。對患者隨訪觀察1年。
1.2.2研究措施 (1)健康教育方法:定期參加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課程培訓,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統一培訓一批志愿者(糖尿病患者)指導老師,志愿者考核通過后,在社區內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授課,每小組由10 ~ 15例患者組成的自我管理小組。該健康教育課程共7課, 每周1次,每次時長1h,在7個連續周內完成,發放每個參加者一本《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南》。(2)建立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模式——多中心合作模式,其內涵包括建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的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團隊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委員會”。其輻射范圍包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居委。(3)健康教育媒介:健康教育方法豐富多樣,主要采取多媒體教學集體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同時,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網絡、光盤視頻、補充講義、科普書籍閱讀角等資源,以供自學相關知識和技能。操作示范課采取寓情景教育于一體,給患者以直觀的感受。定期舉行專題小組匯報和病友經驗交流會,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強化自我管理。(4)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理論的理解,糖尿病的自然進程、臨床表現,糖尿病的護理,尤其是足部護理。并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制定飲食計劃,指導規律運動和提供運動處方,指導自我血糖監測的方法及血糖結果的意義,以及規范胰島素注射技術。
1.3評價指標
1.3.1自我管理能力評價 患者出院時、隨訪1年時,采用由賈蕓等[2]設計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評估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內容包括: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藥物管理、血糖監測、低血糖管理和足部護理。總量表評分范圍21~63分,≤21分為差,21~42分為中等,≥42分為良好。
1.3.2生理指標 檢測患者FBG、2hFBG、HbA1C、BMI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2.1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患者進入本模式隨訪1年后較出院時,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改善。患者隨訪1年后自我管理能力總分、飲食管理、藥物管理、血糖監測及低血糖管理等方面得分能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多中心合作模式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起到積極作用。見表1。
2.2患者生理指標比較
進入本模式隨訪1年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體重指數(BMI)等較入院時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提示多中心合作模式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積極輔助治療作用。見表2。
表1 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表1 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項目出院時隨訪1年后tP總分33.02±2.1342.21±5.6813.1280.000飲食管理41.23±3.1252.13±2.6523.0340.000運動管理19.83±2.1520.43±2.351.6320.105藥物管理40.05±1.1948.89±1.6537.7090.000血糖監測41.65±3.1150.12±2.0119.8190.000低血糖管理32.64±1.8736.67±3.139.5790.000足部護理17.25±3.4218.23±4.251.5550.122
表2 生理指標比較

表2 生理指標比較
生理指標出院時隨訪1年時tP PBG(mmol/L) 5.89±2.221 4.67±1.2134.1750.000 2hFBG(mmol/L)11.20±2.11410.12±0.9844.0010.000 HbAIC(%) 7.20±2.134 6.29±1.0313.3250.001 BMI(kg/m2)27.17±2.82526.34±1.6542.1820.031
3.1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中等
岳鵬等[3]研究提示,目前我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低下水平,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仍然不高,有待進一步加強。該模式下健康教育后患者在飲食、藥物、血糖監測及管理均能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在足部及運動管理方面表現不樂觀,尤其是對足部護理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欠缺。本研究中,并發足部問題的患者14例,其余多數患者對未出現的并發癥缺乏危機意識,不愿提早進行預防和護理。而患者對運動的管理則缺乏長期堅持。因此,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教育需更為個性化[4]。
3.2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楊水仙等[5]主張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全科醫生為主導、社區和醫院共同參與的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涵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醫院主要負責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治療,提供住院期間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并進行社區隨訪跟蹤,以及指導社區醫護人員提供糖尿病最新治療和研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糖尿病管理組,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并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課程班,以及招募和管理志愿者。街道居委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合,負責調動最廣泛的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團隊參與成員包括臨床醫生、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營養師、康復師、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合作社區義務工作者等。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夠使糖尿病患者從醫院-社區無縫隙、不間斷地接受到強化的健康教育,從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6-9]。
3.3特色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橋接醫院與社區
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受過專業培訓,通過醫院資格認定后,在科室面向患者定期開展規范化糖尿病健康教育課程。在院內積極與各專科醫師、營養師、康復師、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合作,確保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時的正確指導,減少住院期間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在社區,其與社區服務中心聯系密切,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隨訪跟蹤,使醫院和社區緊密配合,工作落實到位[10-15]。
3.4同伴教育模式提高患者積極性
經過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培訓的糖尿病患者,以指導老師的身份參與同伴們的糖尿病教育,不僅促進其自身學習積極性,更通過傳授經驗、樹立榜樣的作用帶動同伴的積極性[16-19]。指導老師從教育中獲取成就感、滿足感,糖尿病患者們從活動中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對小組的歸屬感增強,從而促進飲食、血糖監測、藥物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作為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覆蓋社區服務中心、街道居委的多中心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注重健康教育,重點普及糖尿病知識,提高對疾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致殘率、病死率院,在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識、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與改善糖尿病代謝水平方面效果良好[20-22],多中心合作模式健康教育模式是建立有效的糖尿病防治與干預網絡體系的一種有效方法。
[1]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7):478-484.
[2] 賈蕓,王君俏,滕香宇.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上海護理,2004(4):1-3.
[3] 岳鵬,陳向韻,王永利,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7):478-480.
[4] 于平平,肖湘成,唐韜,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32):96-99.
[5] 楊水仙,葉子,汪麗春. 社區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9(12):1054-1056.
[6] 蔣新,李森.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6):133-134.
[7] 路永剛,黃明明,王鳳琴,等.全方位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干預效果及醫療費的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2):87-90.
[8] 吳紅霞,季紅,朱菊訓,等.系統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52-54.
[9] 鄒月香,鄧愛輝.2型糖尿病患者授權能力對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管理,2013,13(1):35-38.
[10] 袁麗,黃金,熊真真.我國三級甲等醫院糖尿病教育開展現狀的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8):154-156.
[11] 蔣琳,黃曉萍.我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轉向與多元化管理[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7):136-139.
[12] Lorig K,Sobel D,Stewart A, et al.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while reducing hosp italizat ion:A random ized trial[J].Medical Car,1999(1):1203-1210.
[13] Stewart A.Task Force to Revise the National Standards: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ion.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s [J]. Diabetes Educ,1995(21):324-335.
[14] Wild SRGGA.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7(5):1047-1053.
[15] Von KM,Gruman J,Schaefer J,et al.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illnes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7(12):1135-1141.
[16] 黃秋紅,戴霞,范海萍,等.臨床路徑在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4):336-337.
[17] 王惠賢.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231-233.
[18] 霍孝蓉,劉世晴.建立糖尿病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實踐和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7,4(6):112-113.
[19] 羅少莊,陸少顏,王明珠.不同管理模式對佛山南海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155-157,191.
[20] 于占君.258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與系統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5):112-115.
[21] 翟小潔,康宙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和管理領域護理問題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4,12(35):94-97.
[22] 王麗霞.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1):129-131.
An observation of multi-center co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improvement of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kills
GUO Lizhen TIAN Fei HUANG Shaorong HUANG Jinp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iqiao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5114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od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 Methods 150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by polycentric-cooperative mode, the improvement of awareness rate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diet management, drug management,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hypoglycemia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accepting polycentriccooperative mod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FB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body mass index (BMI) all were improved ;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olycentriccooperative mode of health education can increas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olycentric-cooperative mode; Self-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R473.5
B
2095-0616(2015)12-66-04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科技計劃項目(2013-Z03-45)。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