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引人注目的紐約地鐵隧道工程
—— 紐約東出入口隧道工程(續)
紐約東出入口隧道工程是在大中央樞紐站(GCT)下面新建的一個富有創意的樞紐站。這個新的樞紐站有2個平行的大洞室,每個大洞室各有上、下、左、右4個小洞室。2個大洞室的腰部有1個夾層通道貫通,夾層通道的一端與自動扶梯斜隧道相連,通向站廳、出入口(圖1)。

圖1 在大中央樞紐站下面新建的樞紐站
2個大洞室(含8個小洞室)完成后,可供列車駛進、駛出,并進行渡線換軌,實現樞紐站的全部功能。
每個大洞室大約長35 m,寬8.3 m,高21.3 m。8個小洞室是用2臺盾構(直徑均為6.7 m)開挖而成的(圖2),地質主要是頁巖、片麻巖、花崗巖和大理石。盾構開挖的圓形小洞室的周圍需要擴大,擴大時將采用鉆孔爆破法開挖,組合式初期支護由鋼拱架、錨桿、鋼筋網和噴混凝土組成,永久襯砌為現澆混凝土。

圖2 包含4個小洞室的大洞室示意圖
要求鉆爆法施工不影響上面大中央樞紐站(GCT)和地鐵北方鐵路(MNR)的正常運營;同時不得損壞巖石地層的整體性與既有的結構物。
新建的東55號街通風和變電所設施包括強制通風隧道、豎井和洞室(設有上下層2個通風機房以及設備電力變電所層和牽引動力變電所層),這一工程與既有的地鐵北方鐵路隧道比鄰,與既有的通風隧道系統組成一體(圖3)。同樣需要采用鉆爆法施工,也會遇到大洞室鉆爆法施工類似的問題。
施工的關鍵是控制地層和結構受爆破作用產生的變形,必須把這種變形限制在容許范圍以內。
既有的運營中的樞紐站,它除了運送乘客外,還是供人們參觀游覽的建筑物,每天大約有75萬人在此集散,其中25萬是通勤的地鐵乘客,另外50萬人是來此參觀游覽購物的。為了避免過多的爆破粉塵流向地面,因此,在地下用高壓水槍噴水形成隔離帷幕,使大部分粉塵經通風隧道排出。

圖3 新建的東55號街通風和變電所設施
控制爆破震動和實行環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2項工作。重點放在爆破作業的質量控制上,對從事爆破工作的人員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
為了保護既有車站下面的巖體,將爆破震動速度限制在50 mm/s以內。如果是在歷史性建筑物的下方進行爆破,則應將爆破震動速度限制在12.5 mm/s以內。離既有建筑物的柱腳4 m范圍以內不容許進行爆破。
對既有結構物的保護,用爆破引起結構產生的微應變(με)來評估。當達到50微應變時應對結構進行檢查;當達到100微應變時應發出警告。也可以把微應變換算成應力與容許應力進行比較。然而,量測結果表明,由列車運行引起結構產生的微應變大于爆破所引起的微應變。
在環境管理方面,主要是不使爆破產生的煙霧、粉塵和超壓進入運營中的車站,因此,采取了防爆門和機械通風等措施。
由持有許可證的供應商提供Emulex藥卷和Nonel延時雷管。爆破采用1組炮眼包含2~3次延時爆破(7 ms)的方式。有時為了減小炸藥爆破的振動,還事先采用靜力膨脹劑使巖石預裂。
施工部門必須向運營部門提供超前兩星期的爆破施工計劃,列出下列內容:在哪個爆破位置、何時由早、中、晚哪個工班實施爆破,需進行多少次。在客運高峰時間不容許進行爆破,最長的爆破作業時間窗不超過12 min。還規定對所有各次爆破必須有24 h前的正式通知,用電話與運營車站直接溝通,把確切的爆破時間告訴車站。
對于55號街通風和變電所洞室的爆破施工,首先在壓力通風隧道施工時進行了不同的裝藥試驗:在各炮眼的一定長度內,分別裝25%、50%和100%的炸藥,其余部分用填料搗實。在壓力通風隧道開挖完成后,依次進行豎井和洞室開挖,由爆破產生的在空氣中的聲響不得大于133 dB,相應的爆破震動速度不大于15 mm/s。施工時分臺階逐級爆破開挖,先采用靜力膨脹劑使巖石預裂,然后進行鉆孔爆破。為了保持地面交通安全,需要在地面上鋪設鋼板。
目前紐約東出入口隧道工程全部開挖工作均已完成,計劃在2020年開通。
本刊2012年第1期曾刊出“一項引人注目的紐約地鐵隧道工程——紐約東出入口隧道工程”一文,介紹新樞紐站的2個大洞室的8個小洞室是如何采用2臺盾構按計劃完成掘進的。這期所刊出的內容是它的繼續報道,介紹鉆孔爆破法在洞室擴大施工中的應用。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如此復雜的樞紐站工程中,凸現了在爆破施工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在設計和施工的所有技術措施的細節中獲得充分體現。
[1] Never so bored in NY [J]. Tunnels & Tunnelling International,2010(8):31-34.
[2] East side explosives [J]. Tunnels & Tunnelling International,2014 (8):40-43.
[3] 一項引人注目的紐約地鐵隧道工程——紐約東出入口隧道工程[J].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2(1):66-67,70.
邵根大 編譯
責任編輯 冒一平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