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軍
(湖南商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作為一種最新的產業模式,生態產業是仿照自然生態過程中物質循環的方式來規劃工業系統的。在生態產業系統中,一系列企業通過企業內部污染預防和企業間共生合作,實現了在傳統的非鏈接模式下無法獲得的收益。在我國,如何實現產業機構調整的生態化、產業化戰略方向,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在維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區域農業生態產業園的建設,提高農業產品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以生態農業產業化來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現代生態產業發展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熱點。
1981年英國農業學家M.Worthington明確對“生態農業”(ecological agriculture)—詞進行了定義:他認為在生態上進行了低輸入,生態上能夠進行自我維持,在兼顧環境和倫理的前提下,取得了經濟上的生命力的小型農業。莫里森認為21世紀世界現代農業的根本挑戰是在改善生態的同時,用生態的生產方式提供生態的農業產品,提高環境質量,促進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菲律賓瑪雅農場在生態農業發展上通過充分利用循環經濟理論構建的農林牧副漁生產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開啟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踐雛形。這樣一個大規模農工聯合生產企業,在供應商上實現了農業原料的自我提供,在生產運用清潔生產技術上,實現了農業產品的循環利用。此后,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才正式在現實中有所發展,同時西方生態農業理論也有新的進展。以生態農業發展趨勢論為主導,認為生態農業是一種在對某地區生態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同時保持當地原有的生態環境與生態資源持有量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
對比國外的生態農業理論研究,我國的起步都比較晚。其中大眾比較認可的觀點有: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是大力推進生態農業的發展,現在農業生態化和產業化是穩定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鑰匙;國內大多學者都達成共識,我國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未來現代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存進農業產業化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持續增長,只能通過農業產業的生態化。二是現代農業的內涵不是說就是生態農業,而是指通過農業產業化和生態化發展來克服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障礙性因素。生態農業能做的是改進農業生產方式而不是取而代之。兩種觀點共通點是:現階段中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實踐和理論問題探討。如何通過運用生態技術創新、清潔能源生產、清潔技術,循環經濟管理等手段,在遵循傳統農業發展的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也就是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兼顧的生態農業園。具體到小范圍的縣域生態農業產業化理論與典型模式研究中,就必須從整個生態農業產業鏈的價值和產業升級角度,對縣域生態農業的模式做詳細分析。有學者在縣域經濟和生態農業產業化的關系研究中,通過對以浙江山區生態農業產業化探析-以磐安縣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表明,農業產業生態化的發展,必須首先實現生態農業的產業化,通過產業化的發展戰略,投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形成農業生態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生態休閑旅游業的資源優勢,進行農業生態技術創新,構建農業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模式,以組織模式創新構建有寧鄉縣域經濟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有影響力的區域生態農業產品。
綜上所述,以現代農業產業化和生態化發展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不少的研究,但如何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角度下,從現代農業發展的某個具體產業發展過程的生態化和產業化發展,是如何推動區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和諧統一,具體到核心農業的生態化發展史如何促進縣域財政總收入和農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等指標的論證,是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實證數據分析來提供理論和政策指導的。本文基于生態農業產業化理論,以及國內外發展的相關經驗事實,對寧鄉縣生態農業發展的核心產業以煙草產業為例,對煙草行業的生態化、產業化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為進一步探討生態農業產業化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進行深層次研究提供空間。
寧鄉是第一批省直管縣,開放包容度高,享有地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政務公開模擬審批作為“寧鄉模式”在全省推廣。2013年,縣域生產總值達到84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8.38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升至全國第56位,工業整體實力穩居全省第二,中部第三位。近年來,寧鄉以推進生態產業化來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寧鄉縣縣域煙草種植范圍廣,代表性大,寧鄉生態產業化以寧鄉煙草作為重要代表。
寧鄉的煙草特色產業作為該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一是該產業的發展對該地區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產生影響;二是該產業發展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在這里我們采用丹尼爾L.魯賓費爾德、羅伯特S.計量經濟模型與經濟預測的基本方法,建立相關的數學計量模型,來獲取煙草生態產業化對寧鄉縣域經濟的影響。
我們研究寧鄉煙草生態產業化,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復雜性,使得我們選取數據時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來作為解釋指標。從宏觀方面,該指標將揭示出寧鄉地區的煙草種植與工業、市場、收入之間的關系。從微觀方面,擬采用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對比、分析來探究煙草生態產業化對縣域經濟的影響。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各產業部門增加之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量等于各產業部門增加值增量之和。產業部門貢獻指產業部門增加值的增長所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即經濟增長率)的增加額,產業部門貢獻率指在經濟增長率中各產業部門的貢獻所占的份額。基于此,該研究用y 代表國內生產總值,t 代表年度,x 代表現代煙草產業的產值,則t年現代煙草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率貢獻的計算公式為:

t年現代煙草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為:

通過上面的方法我們可以直接計算得到現代煙草產業對寧鄉經濟增長的短期貢獻,但是如果要找出現代煙草產業對其經濟的長期相關關系,則需要采用其他計算方法。烤煙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難以給出函數關系的精確表達式。我們選取GDP(Y1),財政收入(Y2),農民人均收入(Y3)3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從現代煙草產業與這3個指標之間的關系中得到現代煙草產業對寧鄉縣域經濟的影響。該模型的方程式是:

u 是隨機擾動項,是眾多隨機因素(每個因素影響都很小)作用的總和。
數據主要是寧鄉縣煙葉種植地區的實地考察與分析,對當地政府、煙農及居民進行實地調研來得到的(表1),由于所采用的指標均為增長率,通過計算得出變量增長率見表2。

表1 變量數據

表2 變量增長率
首先計算出生態煙草產業對寧鄉縣域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及貢獻率,由表3可知,生態煙草產業對寧鄉區域經濟具有重要直接貢獻,2005~2013年煙草產業對寧鄉縣域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率為0.3%左右,而2011~2013年提高到0.6%左右,這顯示出煙草產業對區域經濟的重要直接貢獻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知,自從寧鄉縣開始開展生態化的煙草農業以來,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且現在煙草產業已成為寧鄉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如表3所示。

表3 現代煙草產業對縣域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和貢獻率
(1)描述性統計
對11年的樣本數據的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作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變量描述性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1998~2008年,煙草銷售額(X)平均增長率為35.88%,而國民生產總值(Y1)、財政總收入(Y2)和農民人均收入(Y3)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35%,6.08%和0.014%。
(2)變量相關性分析
分別用煙草銷售額和所選定的3個被解釋變量進行簡單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國民生產總值(Y1)、財政總收入(Y2)和農民人均收入(Y3)的相關系數都較大,這與現實狀況較相符,因為Y1、Y2和Y3均是反映區域經濟增長的指標。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強,分別為0.91、0.96和0.85。
(3)回歸結果
對回歸模型的求解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國民生產總值(Y1)、財政總收入(Y2)和農民人均收入(Y3)分別對3個方程進行回歸,結果見表6~表8。

表5 變量相關性分析

表6 國民生產總值與現代煙草銷售額的回歸結果

表7 財政總收入與現代煙草銷售額的回歸結果

表8 農民人均收入與現代煙草銷售額的回歸結果
由表6~8可知,在3個回歸方程中,煙草銷售額增長率(X)的回歸系數均為正,這與寧鄉縣域經濟的現實相符,且顯著性水平都很高,在1%水平上顯著。調整后的R 2也都較為理想,均超過0.6。而在方差分析時,F 值分別為91.65074、14.06389和34.58767,說明方程的回歸效果較為理想。
(4)F檢驗
F 檢驗又叫方差齊性檢驗。F 檢驗法是英國統計學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過比較數據的方差S^2,以確定他們的精密度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在這里我們研究3個因素分別對觀測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下面我們用方差分析表來表示。
DF是自由度,SS是平方和,MS是均方差,是指單位自由度的平方和。
F0.05(1,7)=5.5914。由此可見,回歸方程在置信度a=0.05下高度顯著,煙草銷售額對國民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影響都較大。

表9 國民生產總值與現代煙草銷售額

表10 財政總收入與現代煙草銷售額

表11 農民人均收入與現代煙草銷售額
自從進行生態農業建設以來,寧鄉生態煙草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煙草產量不斷攀升,2005年寧鄉縣通過實行煙草農業的產業化和生態化發展,對縣域經濟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保持在百分之0.3左右,但到了2011年,從2011~2015年,連續幾年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率提高到百分之0.6左右,數據充分體現了煙草產業對于寧鄉縣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寧鄉煙草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該縣產業發展的龍頭產業,核心產業,為該縣的經濟生產總量增長和人均收入增長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和支撐。生態煙草農業產業化發展對寧鄉縣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證表明:其一,相關系數0.91,說明了現代煙草產業與寧鄉縣區域經濟增長的線性關系很強,煙草農業生化和產業化發展對寧鄉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具有正相關關系。其二,判定系數為0.9290,表明用這組數據求的直線能夠很好地擬合所給定的觀測值。雖然在進行回歸方程的時候,要完全的對區域經濟增長總量進行預測,需要考慮的經濟總量增長因素要求更加的全面,更加的系統,指標體系建構也要更加科學化,由于全面數據來源的難度,回歸方程構建雖然簡單,但根據回歸方程中煙草銷售額增長率(X)的回歸系數為正,表明:寧鄉縣的煙草農業生態化和產業化極大地推動了縣域經濟增長。其三,從相對增長速度來看兩者的增長速度基本保持一致,雖然煙草銷售額增長的絕對值大大低于縣域經濟總量,但是,因為煙草產業,作為寧鄉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傳統基礎產業,產業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和現代工業發展投入具有顯著的不同,無法通過政府的大規模經濟財政投入和補貼、包括技術創新來實現幾何倍數的增長,還必須對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尤其是對農戶的農業用地,農業勞動生產力的利用等進行統籌考慮。
(2)現代煙草行業產業化、生態化發展對寧鄉縣財政總收入增長具有正相關關系。其一,相關系數0.96,線性關系較強表明,烤煙產業化發展與寧鄉縣財政總收入增長具有線性關系,很明顯,分析說明了寧鄉煙草產業發展在區域財政增收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其二,方程的回歸檢驗中,判定系數為0.6677,表明方程表現出較好的解釋力及擬合度值。從數據現實表明,回歸方程中煙草銷售額增長率(X)的回歸系數和寧鄉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吻合。當前,在我國,煙草產業產品的消費稅稅率最高已達56%,且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應稅產品時征收。導致在現實表現為,煙草銷售額以超快速度增長,現代煙草行業的產業化、生態化發展,最終形成了征收消費稅的快速增長,統計數據也充分實現在區域經濟財政收入的增長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煙草產業化發展對寧鄉縣財政總收入的增長也具有重要作用。
(3)現代煙草產業發展對寧鄉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具有正相關關系。由相關系數0.85,說明現代煙草產業發展化與寧鄉縣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的線性關系較強;判定系數為0.8317,表明用這組數據求的直線能夠很好地擬合所給定的觀測值煙草銷售額增長率(X)的回歸系數為正,說明現代煙草產業化發展對寧鄉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有著正向影響。自從寧鄉種植煙草以來,農民手上就富裕起來了,已經把煙草作為致富的一條途徑,使煙草像現代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通過規模化和增加種植面積,對于寧鄉的農民增收和致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設生態產業化,在發展培植過程中該縣把發展特色產業與培養技能型農民結合起來,利用多種形式手把手教群眾種植和管護技術,有效提高了種植水平和科技運用能力。并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協調市場和農戶、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規?;?、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把以煙草業培植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基于學界和政界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反思及探索,我國把經濟發展置于全球視野,將生態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生態文明,以生態化產業結構調整,實施生態產業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導向。
湖南省作為農業大省,目前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重要時期,寧鄉縣以其特殊的區位優勢,更是應該在產業結構優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寧鄉的煙草產業的發展要能充分掌握機遇,推動現代農業的生態化和產業化發展。
煙草產業是寧鄉縣的支柱產業,根據數據得出2011~2014年梅湖村煙草種植面積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今后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煙草產量穩定,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寧鄉縣煙草收入對其總收入有著重要的貢獻作用,并帶動寧鄉縣域經濟的發展。加強寧鄉縣煙草生態農業產業建設,直接關系到寧鄉縣經濟的發展。因此,以煙草產業化和生態化發展來帶動區域現代農業模式的形成,加快區域現代特色產業的建設步伐,進而增強寧鄉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鄧玉林.論生態農業的內涵和產業尺度[J].現代農業研究,2002,1:38.
[2]莫里森.生態文明:2140——一部22世紀的歷史和幸存者日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W.W.Norton&Company State of the World 1995.
[4]de Janvry,A一Sadoulet,E.and Fafchamps,M.:Agrarian Structu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and the State,in Prefab.Bardhan:The Economic Theory Agrarian institutions,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356-382.
[5]Lin,Justin Yifu:Prohibition of Factor Market Ex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Choice in Chinese Agriculture,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1,27(4):1-15.
[6]鄧玉林.論生態農業的內涵和產業尺度[J].現代農業研究,2002,1:38.
[7]丁溪.生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J].自然資源學報,2010.
[8]檀學文.后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J].生態學,2010.
[9]章家恩.現階段中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實踐和理論問題探討[J].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1-128.
[10]王靜慧.縣域生態農業產業化理論與典型模式研究中[J].現代農業研究,2003.
[11]陳修穎,葉園勝.浙江山區生態農業產業化探析——以磐安縣為例[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5):43-48.
[12]蔡榮.農業產業化組織治理機制及其效率特征:基于縱橫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管理現代化,2007(03):57-61.